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艺苑风采丨王友智:欧阳笃材中国诗书画艺术探微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8-06-01 11:30:44

神采飞扬 意境旷远——欧阳笃材中国诗书画艺术探微

作者丨王友智

(王友智和欧阳笃材)

我与欧阳笃材先生相识已经十二年了。1994年,先生的个展在湖南省老年活动中心举行。从请帖上得知是星期六开幕,因家距活动中心太远,加上星期一还要到活动中心上书法课,索性就失礼没参加开幕式。当我星期一走进老年活动中心的展厅时,一下子就被一种强烈的威摄力征服了。每一幅画作都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着我的心……还是上课的铃声把我催进课堂。下课后,我想尽快结识欧阳笃材先生。一睹先生的尊容,不料先生被朋友相邀而去,而未能相见。大概一个月左右,我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到宁乡拜访欧阳先生,我们一见如故,就谈起他的长沙画展。先生十分谦和,非让我谈谈不足不可。他的画在脑子里就是一个字“好”,哪里想过什么不足。可是先生太诚恳了,也是我太喜欢先生的画了,我就斗胆脱口精品太少的狂言,精品不过三、四幅,如有十幅画展就更为好看。先生紧紧握住我的手,久久不肯松开,这时,我们之间大概已经成为好朋友了。又一个月左右,先生送我两幅画,我回赠他一套草书四条屏,算不算又换了贴子,反正从此我们朋友的关系双方就默认了。四年后的1998年,有幸我们又成功地举办一次书画联展,我对欧阳笃材先生的理解一步步加深,以后与先生来往频繁。一个完美的欧阳笃材在我脑海里逐渐形成。现将对欧阳笃材先生艺术的看法简述如下:

我是学书法的,对书法的评价,一般从三个方面谈起:即笔法、结体、章法。而国画讲究用笔、造型、构图。中国自古以来认为书画同源,二者相比,大同小异吧。

一、笔墨厚重

从欧阳笃材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作中,可以明显看出曾经得力于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笔墨功夫。看中三位大师的本身就说明在继承传统方面,先生已经在写意花鸟画的至高点上。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看得远就是纵览古今,博古通今,才能展大材,绘宏图。先生的笔墨得益于八大山人的多变,吴昌硕的厚重,齐白石的笔分五彩,但先生的笔墨不是东拼西凑,也不是移植照搬,而是吸取适合自己的精华部分,融而化之,最后成为自己绘画有机体的一部分。试看先生简练的大块重墨,不敢枉言“青出于蓝而胜蓝”,称之自成面貌,独具一格不为过分吧。

我认为重墨是欧阳笃材国画的独到之处,是对传统笔墨功夫的发展创新,有重墨才有欧阳笃材,没重墨就没有欧阳笃材。细品欧阳先生的重墨,是通过大胆用笔给墨色以生命的,有时中锋以画枝杆;有时中侧兼施以画藤蔓;有时侧锋铺毫以画花片翎羽;有时多种笔法兼施以画杂石、古木等。在先生笔下,自然万殊都赋于新的生命,都成为呼之欲出的生灵。古今重墨作画者有之,多为枯燥、死板。而欧阳笃材的重墨作画,则处处充满生机。

详观欧阳先生的画作,是通过巧妙少量施水、施彩完成的。重墨施水使其润,重墨施色增其新,重墨于是被击活。大家知道先生笔下的各种题材的画作俱精,但最见长者当为大禽鸟之属。先生笔下的禽鸟都以重墨为之,有的重墨加赭石,有的重墨加花青,有的重墨加石绿,有的重墨加土黄,有的重墨加深红,有的重墨加脂紫,有的以重墨铺底上压大红、石绿,有的重墨之间留空白等等。这样以来,墨中透光,墨中透气,墨中生彩,墨中生辉。阳光普照,海阔天空故然是一片美景,那么一线洞天,“万绿从中一点红“,却也是另一番风采。通过这种手法,使重墨中充满生机,把本来古板的物象跃然纸上。

欧阳笃材所以选择重墨作画,可谓明智之举,因为中国画从来就是以墨为主的,从出土文物证明,当文物刚出土时,墨彩俱艳,但不用多久,彩色很快退去,留下的是墨色。千年彩,万年墨的说法能否成立,但墨色不易退却却是一个事实,从这个角度看,欧阳先生同样又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继承了中国绘画优良传统的最精华的部分。对今人与后人是有启迪作用的。

笔法与墨法,从概念上讲是两码事,但在实际作画时却是分不开的,墨法是通过笔法完成的,通过用笔完成墨色效果。先生的用墨效果所以如此动人,首当归功于八十多年的用笔功夫。这里无须多讲先生的书法,但先生的书法功力与艺术成就,以个人愚见,同样是独树一帜的。如果说先生画作是画出来的,不如说用笔写出来的更为贴切。一次书画座谈会上,中南大学余德泉教授深有感慨地讲:当代国画普遍存在的缺憾是,款字与画作不相匹配。欧阳笃材绘画的完美成功,显然是与先生八十多年对书法的执着追求分不开的。这点对今人与后人也同样应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二、神采飞扬

形神兼备,已成为衡量国画的传承界尺。

很多人认为以形写神,方可形神兼备;广州美院姜今教授提出以神写形,方可神、形兼备,这里有无是非姑且不讲。欧阳笃材的国画用神、形兼备介定,似尚欠贴切。

先生抗战前夕考上南京美专,后来又成为华东美专的校友。美专绘画的系统训练,为之打下扎实的造型基础,几十年来对绘画的执着追求与探索,使先生对传统绘画有独到的见解。

先生绘画的题材很广,而早期以鸡入画较多,后来举一反三,各种题材逐渐进入他的视野,走进他的画面,如鹰、渔鹰、大雁、鸭、仙鹤、鹭等。先生笔下的这些大禽鸟,虽然都是以重墨画就,且无明显翅尾,但各有神态。让人难捉摸的是,先生笔下的白鹤,同样是以重墨为之,给人的视觉效果还是浑身洁白如玉的白鹤;先生作大禽画作,对眼睛的处理,有时就象徐悲鸿大师画马点睛法,采用的墨点点睛之法,使之更加出神。先生曾画一只雄鹰,重点突出头部与鹰爪,大胆省略身尾,猛禽的神态跃然纸上。欧阳笃材最高明之处,就是他能够捕捉住最能反映物象特征的东西。舍去那些不能反映物象特征的东西。看来,在欧阳笃材的眼中,物象的特征都能看到,非特征部分都可以不看(或者说都没看到)。换句话说,欧阳笃材看到的不是物象的全部,而是其中的一部分精神、气质。

在欧阳笃材的眼中,所见者不是物象的简单形貌,能进入眼帘的只是物象的神采。从先生的画作中,我进一步读懂了老子“大象无形”的内涵。这种“大象无形”的境界绝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只有技术娴熟、造型功夫扎实,变通能力极强,知识渊博、绘画造诣精深的人才可做到。欧阳笃材做到了。

有形无神者,谓之名家;形神兼备者,谓之大家;大象无形者,谓之大师。

用名家来介定欧阳笃材肯定降低了先生的画作的身价,到底是大家或大师介定,还是让后人介定为好,因为历史实践是最客观的。

三、意境旷远

观赏欧阳笃材先生的画作可以把你带进一个空灵旷远的境界。不管有多少画作同时展出,只要有欧阳笃材的画作,就给你一种抢心夺目感,让你久久不愿离开,久久不能忘怀,好象有一种无已言表的东西牵动你的心灵,震撼着你的心灵,征服着你的心灵。这种力量绝不是靠什么技法所能达到的,除了靠作品的神采之外,那就是意境。作品的意境、神采来自于审美境界,有了审美境界,才可能有意境旷远的作品。

原北大教授朱光潜先生认为,人的最高境界之一是“物我两忘”。他认为人刚生出世的儿提时代都是无真无邪的真人,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该说就说,该闹就闹,一点假也不装,也不会装。一旦成人走进社会,明明是假话却要说,明明是假事却要做,逐渐变成一个口是心非的伪君子,由一个天真无邪的真人变成一个阴阳两面的俗人。人人如此,朱光潜先生讲他自己也不例外。口是心非的俗人不但害于社会,而且不可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因此必须设法免除俗气。朱先生讲免俗的方法很多:如临池垂钓时,你完全被鱼乐陶醉;下棋时,你完全被棋局所牵引;看书时,你完全被故事情节所感染;观赏名画时,你完全被诗情画意所吸引;深居山林,你完全被幽静的气氛所陶醉……这时你又回归自我。可是,你又不可能完全把自己置身于社会之外,看来俗人不当是不可能的。朱光潜先生最后还亮出一个免俗的高招:即把你看到的、听到的、美的、丑的、善的、恶的、真的、假的、凶的、恶的,甚至于杀人、放火一切一切都把它作为一件件艺术品来欣赏。先生完全是以美学的观点看问题的。这是何等大气度、大胸怀!有大气度、大胸怀,对艺术家而言方能产生旷远的意境。通过免俗,人的心灵境界发生了变化,境界得以提升,艺术境界自然就高。先生的画作境界与先生的文学修养息息相关,从以下诗作可见一斑:

《作画偶成》诗:

屠猪屠狗未屠龙,信是珠峰不易登。从今再面十年壁,不负微躯七尺生。

《作画偶成》诗:

年年依样画如何,废纸三千我更多。扫尽毫端迂腐气,铁砚无穿再琢磨。

《珍珠鸡》诗:

身上珍珠不卖钱,小视人间浊富缘。天生哪羡高飞鸟,只恋田园赏大千。

人生都有自己的梦想,我想欧阳笃材也不例外;人生道路又是坎坷不平的,欧阳先生也难免世态炎凉。作为一个画家的欧阳笃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画画被视为不务正业,可想先生当时是多么痛苦。有苦而不能说,有威而不能发,无人交流,无处交流。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下,先生只有采用另外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看书、画画。通过看书,画画静化思维,陶冶性情。先生的难言之隐,通过看书、画画进行倾诉,先生心灵深处的痛苦,通过看书、画画得以解脱。如此这般,十年、二十年,欧阳笃材再也不是原来的欧阳笃材,先生的画也不是原先的画。先生的思想境界变了,画作的意境产生了。是说欧阳笃材画画,还是说画画欧阳笃材,你还能说清楚吗?作为一个画家,只有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即物就是我,我就是物的境界,才能画出真正出神入化、感人至深的画作。

面对先生的群鸡图,先生却把家鸡放生于漫无边际大草原;面对先生群鹭、群雁,忽然又把人带到万里无垠的湿地荒原;面对先生的群鹤,只只仙鹤翩翩起舞的神态,仿佛把我们带到一个神话般的仙境;面对先生的雄鹰,眼前、脑海若有千万只神鹰在太空翱翔……欧阳笃材首先是把意境作为作画的着眼点,切入点与落脚点。意境旷远是欧阳笃材画作的突出特色。

“废纸论”不无道理,但太绝对化了。我认为收藏欧阳笃材的画作胜过收藏黄金,近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将来还会继续证明。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