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中的“铁血湘军”震惊中外:“中国有个新编38!”
文 甄荣 实习生 黄诗原 肖黎
(齐学启在组建财政部盐务稽私总队前夕于长沙留影。)
(孙立人(左)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李鸿(右)在战地现场策划指挥。)
(史迪威代表美国总统罗斯福授赠丰功勋章予孙立人。)
(孙立人将军于1943年1月在印度比哈尔省之兰溪,接受英皇颁赠大英帝国司令勋章时留影。)
今年年初在云南卫视热播的电视剧《中国远征军》,使这支二战时期远赴缅甸支援英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部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远征军中的新编38师是一支组建于湖南的军队,由湘籍将校级军人为骨干、以湖湘热血青年为基本队伍组成。新编38师进入缅甸后屡建战功,是一支名副其实的“铁血湘军”。
78岁的长沙铁路一中原校长周宗达,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研究中国远征军的历史。十多年前,他患上了“帕金森”,双手经常不自主地颤抖,却依然艰辛执笔。不久前,他花费十多年心血撰写的新编38师传记——《哀兵之剑》出版,为历史留下了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在抗战胜利62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周宗达带着本报记者来到中南大学河西老校区内,新编38师的诞生地,讲述了这支军队的传奇历史。
壹
新编38师前身是盐务稽私总队,1938年在长沙成立,总部就在中南大学内
新编38师的前身——财政部盐务稽私总队1938年在长沙成立时,总部就设在中南大学老校区内岳麓山的后山坡上,官兵分散驻扎在附近农舍、祠堂、庙宇里。当时稽私总队由参加过淞沪抗战的国民党著名将领孙立人负责筹建,是一支由湘籍将校级军人为骨干、以湖湘热血青年为基本队伍的湘军。
稽私总队成立后不久,就被派往贵州训练了3年。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攻占东南亚各国连连得手,乘胜发起对缅甸的进攻。驻缅英军节节溃败,仰光陷落,中国政府应美国、英国元首的请求,决定派出远征军赴缅作战。不久,稽私总队根据国民政府安排改编为新编38师,孙立人任师长,湖南宁乡人齐学启任副师长,两个人都毕业于美国的军校。1942年2月,新编38师奉命进入缅甸作战,下辖3个团的团长陈鸣人、刘放吾、李鸿都是湖南人,营连长也大多为湖南人。
贰
在仁安羌击溃10倍于己的日军 ,解救7000英军
刚入缅甸不久,新编38师就创造了震惊中外的仁安羌大捷。当时缅甸境内的英国第一军向印度撤退,路过仁安羌时被日本33师团围住。
新编38师接到解救英军的命令后,师长孙立人立即命令副师长齐学启率113团火速驰援。1942年4月19日晚,113团到达目的地后向敌人发动偷袭,担任突破敌主防线的是三营营长、永州人张琦,在冲锋时他带头跃起冲向敌人,激战中他三次被敌人子弹击中倒地,但三次他都坚强地爬起来,大声喊“冲锋杀敌”,直到最后被敌人机枪击中壮烈牺牲。营长的不畏牺牲激发了战士们的斗志,舍生忘死地冲向敌人,最终将比自己多十倍的日军击溃,毙敌1200余人,解救7000名被困英军和500余被俘英美诸国牧师、记者及医护人员。
当被解救的英军、战俘在113团官兵的掩护下撤到安全地带时,一路走一路向中国军人竖起大拇指。不久,中国远征军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荣获英国女皇大英帝国司令勋章,此后又获得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的丰功勋章。消息一出如同打了一剂兴奋剂,令欧美战场为之一震,使世人对中国远征军刮目相看。路透社、合众国际社等都以头条电讯形式发出报道,报道了新编38师的这场战绩,醒目加粗标题均为“中国有个新编38!”
叁
重创日本王牌军队,打破“丛林作战之王”的神话
1943年,中国远征军经过休整后向缅甸日军大举反攻。在反攻过程中,新编38师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最有亮点的战绩之一就是重创了日本王牌军队18师团。
当年10月,孙立人指挥新编38师如下山猛虎般扑向胡康河谷。于邦,是进军胡康河谷的必争之地。在这里,孙立人又遇到了凇沪抗战时的老对手——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18师团。经过2个多月的鏖战后,新编38师在12月21日对敌军发动猛攻,每一道防线都与敌人拼命争夺。骄横的敌18师团一向对中国军队心存藐视,等到第一道防线被突破,才从惊愕中清醒过来并组织反扑,双方在纵横交错的战壕里展开肉搏战。28日,敌主阵地被新编38师攻破,被迫向后方溃败。
占领于邦后,新编38师攻势不减,于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与廖耀湘新编22师两路夹击攻克孟关。3月9日,新编38师113团与美军突击队联手攻占瓦鲁班,再次重创18师团,使18师团死伤过半,狼狈逃出胡康河谷。
肆
孙立人被誉为“东方的隆美尔”,齐学启归葬岳麓山
抗战胜利后,从缴获的日军战史上,看到了以下关于于邦战役的记载:“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十八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最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队,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使我军损失惨重……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孙立人和他的新编38师,在远征缅甸,协同盟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东征西讨,屡建战功,其运用的战术、显示的战力为国内外各方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当时的国际舆论界赞誉孙立人为“东方的隆美尔”。
1942年5月11日,齐学启率领部队向印度方向转移时,为掩护18名伤病员撤退而身受重伤被俘。此后,他遭受了日军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但始终威武不屈,很快成为战俘营难友的精神领袖。英美战俘称他是“上帝的使者”,中国的难友称他是“战俘营中的文天祥”。1944年,汪精卫派其陆军部长叶蓬携带珍贵礼品,许诺高官厚禄劝降齐学启,遭到他义正言辞的痛斥。1945年3月8日,齐学启在战俘营里被日本人收买的叛徒砍成重伤,5天后不治身亡,用生命铸造了一颗湘军忠魂。
抗战胜利后,孙立人多方派人寻找齐学启的遗骸,在当地侨胞帮助下找到后,又请缅甸英军用专机运送回国。此后,孙立人根据齐学启生前遗嘱,将其安葬于中南大学老校区内的岳麓山上。
(本文原载2011年7月20日《三湘都市报》副刊·记忆版)
责编:吴名慧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