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创作实践丨为花鼓戏作曲要有思想性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8-04-30 08:55:57

为花鼓戏作曲要有思想性

——谈《接来乡里爹和娘》的音乐

作者丨欧阳觉文

湖南花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了一台现代花鼓戏《接来乡里爹和娘》,使益阳的观众叫好,使长沙市的观众挤破剧场门。特别是青年观众说:花鼓戏还有这么好看的戏!

这台戏的音乐设计是由我和刘华完成的,为其费尽苦心。许多人认为,花鼓戏有现成的曲调,哪段词合适就配某个调,要演员唱就是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这样做就会杂乱无章。

首先要分析剧本,它是一个社会转型后,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一种碰撞。我们为他们各选了一个花鼓戏基调,代表各自的花鼓戏音乐形象。这对老人,选择基调相对要老一些。“她爹”,68岁,朴实憨厚,心地善良,但诙谐,不甘寂漠。我们选了粗犷、花鼓味浓烈的【采茶调】作为他的基调。“他娘”,勤劳朴实,含辛茹苦,但仍然活跃,有几分朝气,我们选用了亲切的【送郎调】作为她的基调。年轻人中有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丽丽,她年轻美丽,学识丰富,但她总用新的习惯去要求老人,用她的思维去与老人接触。我们用了湖南花鼓戏中甜美、细腻的【花石调】作为她贯穿全剧的唱腔。桂桂是家政工,心直口快,勤劳活跃,她是“乡里妹子进城来”,正好花鼓戏中经常运用这首民歌,花鼓戏中叫【阳雀调】,曲调的情绪很适合她。在戏剧情节上,地花鼓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我们用了原汁原味、益阳出产的地花鼓——【望郎调】,并有意让他成为该剧的主题音乐。用【望郎调】勾起两位老人的回忆,引起老人的兴趣,在【望郎调】中碰撞出爱的火花。也用【望郎调】的旋律表现了他的悲切,【望郎调】引出了最后引人深思的主题歌。主题定下来了,四人的唱,基调确定了,就像打仗一样,有了战斗部署,怎么打,就靠各人的聪明才智了。

有一首歌说京剧:“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咙个哩个三大件,这怎么能跟上时代潮流,吸引当代小青年。”它引起了我们的思索。

为了观众,更为了年轻一代的观众,每一个角色不要唱得太长,要精彩。 “慢慢腾腾哼上老半天”的时代已经过去。观其流传的戏曲唱段,主要是短的,如“临行喝妈一碗酒”,“我家的表叔”,“敢洒热血写春秋”,“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树上的鸟儿”,“谁说女子不如男”,“我这里将大姐好有一比”等等。短,才便于记忆,便于流传,便于年轻人接受。所以,我们这个戏的唱词一般是12句左右,表达一种情景就可以了。我们设计的唱很少甩腔,很少“咿咿呀呀”,直截了当去说情说景。如“我接我的爹,我接高工的娘”的词,就唱得简单明了,豪不矫揉造作。

一个喜剧,就要一种喜剧的旋律,老曲调就必须有新的发展,构成新时代的戏曲音乐语言。我们注意到唱腔的趣味性。将益阳民歌“绿鸟唧”变化为成为前奏音乐,它的七度跳进,滑音的运用,短小的动机进行,一开场就让观众觉得这是一部很精彩的喜剧。要表现她爹的幽默风趣,这种七度的跳进等特点,同样运用于她爹的过门中。第一场,她爹背着沉重的“放心米”,提着竹笋、红薯片、厥根滑稽地从幕内蹣跚出,将【采茶调】的过门变为沉重的,一起一伏的形象,在旋律中就可辨认出,这是一个滑稽可爱的老头。在唱腔中还加了“哎呀哎呀”增加人物的趣味性。在医院一场,亲家母要背亲家公,这也是出彩的地方,过门中也同样用了跳进、滑稽的旋律。

当代的流行歌曲有很多同音反复的进行,如“冬天的一把火”,“大约在冬季”,这些音乐,节奏明了、简单。丽丽是年轻人,她代表了一个时代,让她的唱腔自然就要更多的渗透流行音乐的元素。所以,她的唱腔过门总是同音反复开始的。唱词“大筒也不拉,花鼓戏也不唱”,基本是同音进行。表现了她年轻人的朝气蓬扑,性格外向。

为了让年轻人高兴,我们还在她爹捡废品欣喜若狂的时候,加了一段用她爹旋律写的爵士乐,配合他那怪怪的舞蹈,确有一番情趣。

桂桂是个贤惠可爱的姑娘,我们用赞美的笔歌颂她。曲调【阳雀调】用不同的手法写了她的三段唱腔,一段是表白,一段愉快,一段心事重重地,都是用歌曲体的方法进行变化和发展,但简洁明快,毫无拖沓之感。这开朗的曲调,富有朝气的旋律,使人清新、喜悦。年轻人看年轻人,应该好看。

有了好的音乐动机,没有好的作曲技法,音乐必将失去发展的动力。传统的音乐素材怎么样才能变成时尚又不失个性的主题音乐,是我们遇到的最大压力。经过深思熟虑,我们选择了用益阳地花鼓【望郎调】来大做文章。它的第一句【望郎调】的旋律在她爹的唱腔中时时出现,让观众忘不了,这就是我们的主题。这个【望郎调】有随着大筒断断续续的演唱,有高声充满激情的演唱,有轻声偷着唱。特别是在他卖屋的那一场,他对老屋的留恋,在这里结婚生子,丽丽就是由这么长变成了一个成人,而且是硕士研究生。今天卖房子不是为别人,正是为了她呀。这矛盾的心情,这无可奈何的局面,不得不使他老泪纵横。这【望郎调】一次次模进,以描写他那心情就是这几句旋律,不仅仅是变了速度,还换了织体,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当然,这个唱段有许多板式上的变化,苦腔的运用,在配器手法上的多变,用众多的写法来达到情绪的要求。

有望着月亮的暇想,有在医院急促的呼救,有代表两心相悦的激动。这【望郎调】的音乐主题在一次次的重现,一次次得到加强,一次次升华。在医院,两个老人的手碰在一起,马上出现【望郎调】的旋律,通过这段地花鼓,他们的手颤抖了,他们的心在一起了,地花鼓就是他们的情结。有观众甚至感慨的说:“剧中,【望郎调】整好了她爹的病”!

更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一级作曲陶世群先生,为该剧写了主题歌的词和曲,作为剧终曲。简简单单四句话这样的:“乡里的月亮哟城里圆,城里的生活哟乡里牵。人生纵有百般味,情到深处分外甜。”

这是一个两段体的戏歌,羽川调,第一段,起承转合,首先羽音亮相,到属音,再转到下属,合到羽。第二段出现了高潮,到了调式的七级,出现曲中的最高音,再峰回路转,到了羽川调的主音。非常完整。

这是【望郎调】主题的呈现,下一句是该主题的是下四度移位。你不想到这是【洗菜心】的旋律?到第二段高潮了,用了“胡秀英在山林暗自思忖”的旋律:它的基本骨架是一样的,花鼓戏的“胡秀英在山林”的花腔用得更多一些,毕竟那是花鼓戏唱腔,这是戏歌。到结束句,用了花鼓戏典型音节,巴腻的湖南花鼓戏啊!平稳的落到羽音上,来了个韵味无穷的深情结束。

主题歌配器和演唱,采用了典型的“抒情慢摇滚风格”,这是我们很多流行情歌最常用的伴奏和演唱风格。所以,很多年轻的观众直到演员谢幕还在仔细聆听着这首歌。这时候,他们终于感受到,好听的音乐其实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的乐队是大筒、唢呐、竹笛、琵琶加小型的交响乐队,土加洋,也可以说是中西合璧。它使我们的音乐既有民族戏曲音乐的个性,又有交响音乐的丰满与厚实。老戏迷能听到它的韵味,年轻朋友能听到它的时尚。

有二百多年历史的花鼓戏,奋斗到今天,受到了影视作品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它必将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吸收不同的文学、音乐与表演元素,成为年轻人的美味。

我们是花鼓人,为花鼓戏赶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在不断耕耘,在努力奋斗,我们要与年轻人结盟。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