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画纸上的柴达木风景
——《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后记
作者丨甘建华
(《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书影)
“记取一路山水远,也是行程也是禅。”历时一年半时间有余,《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散文选本终于编定,心里也长吁了一口气。
这个选本的书名,缘自著名诗人李季先生1954年冬天创作《柴达木小唱》中的诗句,已经成了大盆地25.78万平方公里最为生动形象的文宣广告词。而编辑当初的起意,几乎是在遴选另一个更重要的选本《名家笔下的柴达木》的同时。它们都是我在写作柴达木文坛艺苑逸闻趣事时,逐渐接触诸多大家名家之作后,联想到的一个“不使沧海有遗珠”的愿景。
顾名思义,《名家笔下的柴达木》更加强调作者的身份,强调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它汇辑了自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以来,长达165年时间里,百位中外著名作家、记者、学者及知名政界人士,关于柴达木盆地广泛的、多样化的书写。百篇珍珠文字精美佳构,涉及自然、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日常生活等各个层面,体裁为散文、随笔、综述、游记、日记、文艺特写等具有鲜明文学特质的综合性文体。
《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这个选本显然与之不同,它是关于柴达木盆地山川形胜、风光景物、气候物产的集中描摹,但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旅游读物,而是一个文学地理学意义上的选本。同地理学本身强调三个核心问题一样,它也强调“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它意味着什么?”并且遵循了冰心先生《话说散文》的教诲:“散文又是短小自由,拈得起放得下的最方便最锋利的文学形式。”
因而编选之初,我就设定了这样几个标准:一、与国内及青海高原其他选本不同,这是一个适于朗读者的选本。入选的都是健在者,上至九旬著名老作家、李若冰夫人贺抒玉先生,下迄现在英国留学的柴达木开发者后裔甘恬。二、作品原发报刊图书,要求级别愈高愈好。出处以公开发行的名报大刊为主,出版社图书其次,内部报刊再次,准确到年月日期,载于文末备查。三、都是精短美文,文化地理写作,描摹具体文学景观,每篇一两千字,特别好的可以千字以内,或两千多字,但不能少于七八百字,不能超过3000字。四、确定50位作者,每人两篇,100篇文章,25万字以内。五、从图书统一形制来说,没有两篇适合选本的,可能难以入选。六、文末附作者简介,以作者年齿为序,使之体例完备,具有文学和文献价值。
后来的情况基本上依照这个标准而行,但在传给印务公司排版之前,突然发现了5位著名作家的作品,于是增加了10篇文章。而对于杭州著名女作家莫小米《柴达木的家》,我一直非常欣赏,与之联系后确认,再无第二篇描写这个地方的文字,因此落选,甚觉遗憾。另一位河北名家梅洁先生,因为《西部断想》文中有其《盐坟》的大段内容,两篇都没有收入进来。好在她的《通往格尔木之路》入选《名家笔下的柴达木》,这让我的心里稍安。浙江文学大家叶文玲先生美文名篇《太阳的香味》,本来放在《名家笔下的柴达木》,考虑到她还有一篇短制佳作《送你一座昆仑山》,于是抽调过来,同时编入这个选本,让读者集中体会“叶文玲之所以是叶文玲”。
与《名家笔下的柴达木》选本相同的是,《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作者超过半数(28人)是中国作协会员,好些人是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及全国各项正规文学大奖的得主。他们中最有名的是王宗仁、肖复兴、和谷、刘元举、陈长吟、洪烛,还有从青海高原走出去、如今生活在内地城市的朱奇、白渔、邢秀玲、张荣大、杨志军、凌须斌,以及现在依然居住在高原上的文化名人王贵如、王文泸、井石、李万华、刘大伟。我想强调一点的是,限于各方面因素及其自身的低调谦卑,王贵如、王文泸二公的散文,内地读者熟悉的可能不是太多,但是他们散文的艺术高度和非同寻常的文采,恰恰是内地许多作家所缺乏的,也是终生都难以抵达的,我常常为之仰慕和感动。
或许是我曾经工作、生活在柴达木盆地多年,对“地球上的月球”人情事物比较眷顾和怜惜,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生了一个女儿,所以对海西州本土重点作者和女作者,以及他们那些具有创作活力的作品做了倾斜。但是读者看到的这些新面孔,捧读其作品之后,相信会同我回复曾在南八仙牧羊、现居古城西安的梅朵微信所言:“跻身于这么多的大家名家之中,你也毫不逊色!”
原来预计这个选本可能要明后年才能出版,孰知事有凑巧天助善意,海西州文联推出第5辑“瀚海文学丛书”,交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于是搭上了这班顺风车。而内子将本应我承担的公司繁琐事务接替过去,让我腾出时间集中精力,为青海高原再做一场文化功德,描画出了纸上美丽的柴达木风景。
如此说来,这种种殊胜因缘,又岂是一个“谢”字了得?
(《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中国文化地理散文选本>,甘建华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责编:吴名慧
来源:《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