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栀子花开了一朵又一朵丨小象(3)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7-11-11 15:03:42

小象

作者丨周静

(3)

爸爸回家了,家里热热闹闹的,每天都像过节一样。

火塘边整日香喷喷的,妈妈忙着烙饼、炖牛肉,做蕨麻米饭、灌汤包子、手抓羊肉、大烩菜,等等,忙不赢。

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达里——用牛油煮豆子,加上各种各样的香料,特别是爸爸带回的咖喱粉,搅拌起来,香浓又滑嫩,不管是和米饭一起吃,还是卷饼吃,都美得我想把舌头一起吞下去。

爸爸跟着外公在外跑了几天,就整日呆在家里。

爸爸是马帮中的一员,他整月赶着马群和他的伙伴们一起,沿着千百年前就走出来的小道大道穿梭在高原、山地里。

爸爸在家的日子,喜欢歪在火塘边,给我说故事。

他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盐是晒出来的。那里有个小村落——”

“爸爸,那个村落也有牧场吗?”我打断了他的话,问。

“没有,那里的村子就挨着澜沧江,江水滚滚而过。江边有水井,井里的水就能晒出上等好盐来,盐花一粒一粒,在阳光下雪白雪白亮得耀眼。”这么说的时候,爸爸磨着手指,似乎那盐花就在他的手指间跳动。

爸爸说故事的时候,妈妈就在边上忙乎着,锅碗瓢盆碰触细碎的低响。外公不在家,家里就少了酥油茶的味道。爸爸回来的日子,外公就忙起来。他要在牧场之间奔忙,寻找补充马帮的马匹。外公可是料理牲口的一把好手。

爸爸喜欢喝印度拉茶,我也喜欢。其实,外公也喜欢,不过,爸爸带回来的红茶和调料马萨拉都很珍贵,所以他很少喝。我们只在过节和爸爸回来的日子喝拉茶。

煮好了拉茶,妈妈总要给外公留一大杯。

“爸爸,他们也喝拉茶吗?”

“什么?”

“村子,那个晒盐的村子。”我只好解释道。哎——大人有时候总是不那么明白。

“哦——不喝,他们喝甜茶和酥油茶,就像我们村子一样。”爸爸是说和我们村子一样,我就明白了,并不是和我们家一样。

我们家是不一样的。外公和妈妈带来了不一样的风俗,不单是头巾、额头的朱砂和拉茶,最突出的是妈妈那明媚的眼睛。爸爸回来的日子,妈妈总是在眼睛上擦上漂亮的胭脂,那眼神真是美呆了。

村子里的大婶阿姐们,也会在节庆的日子里,来找妈妈帮她们化上漂亮的妆容。她们的眼睛也明亮灿烂,但是不能和妈妈那星星一样明媚的眼睛相比的。

“她们也戴头巾吗?”我问。我把我的新头巾拿给爸爸看,要他看头巾边沿的小象。

“很漂亮!”爸爸点点头,“晒盐的村子里的女人们,有时候戴头巾,有时候不戴头巾,她们的头巾都很厚实。她们也把彩色的丝带编进长长的辫子里。”爸爸拉拉我的小辫。妈妈在家的时间多了,就给我梳小辫,像村里的女孩一样,把彩色丝带编进我的小辫里。

“她们也种地吗?”妈妈在边上搭着问。

妈妈在地里种了青稞和土豆,但不知为什么收成总是比别人家要差。

“也种地,不过,她们主要的工作是晒盐。晒盐是女人们做的事情。”爸爸喝了一口拉茶,我也喝了一口,拉茶里煮了牦牛奶,味道香滑,我都舍不得吞下去。

“阿米娜,嘴里不许含着东西!”妈妈看都不看就发布了命令。

我嘟嘟嘴,吞了这口茶,可马上又含了一口。

爸爸哈哈笑着,用手指轻轻弹弹我鼓起的腮帮子,接着说:“女人们背起水桶,下到陡峭的江边汲水,再沿着细小的栈道,背到用盐田里。从井里背上来的水,要先倒进一个巨大的沉淀池,等杂质沉淀后,再舀出来背到盐田里去曝晒。”

“盐田是什么样子?”我问。

“用木头搭个架子,横铺一层结实的木板,最后再铺上一层细细的沙土。”爸爸边说边比划。可我还是不怎么明白。不过,我最好别问了,我上次不停地追问,最后就是爸爸把我的作业本都画花了,都没画出个模样来。

“水怎么变成盐呢?”我问爸爸。

“等到水晒干了,盐就出来了。”爸爸说。

“盐在水底吗?”我不明白,“那直接打捞盐花就行了,不用背水啊,水那么重!”

爸爸瞪了我一眼,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盐溶化在水里,水晒干变成了水蒸气,盐就出来了。”妈妈说。

“对了,就是这样!”爸爸高兴地一拍巴掌。这个爸爸,他这么说不就得了,又简单又明了。

爸爸在家的日子,每天都结结实实的,又香又快乐,但我心里还是惦记着那头小象。妈妈的那头小象,也会像饿头巾上的小象那样抬起脚扬起鼻子,开心地朝前走吗?

责编:吴名慧

来源:《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