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创作谈丨我的书法启蒙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7-10-05 09:08:47

我的书法启蒙

作者丨崔向君

(崔向君作品丨王安石《即事》 行草横幅 33cm×51cm)

1977年,我上初二。有一次,我的一篇作文在语文老师讲评时,被点名表扬并念诵了一些精彩的段落。当时我心里那个美呀!甭提有多兴奋了。然而接下来老师语锋一转,说我的钢笔字写得像鸡踹的!当头一棒,我美滋滋在天空飘飞的心情一下子被重重地摔到了地上。接下来的事大家都能想到:立志、发奋,练好钢笔字。后来我的作文受到表扬时,再没有紧跟着因钢笔字挨批评了。好象就在那年的暑假,应该是1977年8月的某一天,我和几个同学在职工食堂后墙外面逮麻雀玩儿。我走过一个窗口时,往里一瞄,看见一张大白纸上写满了一种我从未见过的毛笔字体,我趴在窗台上看了很久很久,漫漫地我猜出了其中的几个字,再联系上下句一读,原来写的是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当时我兴奋不已,而那种字体的古意和美感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震撼。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种字体是篆书。从那以后,那幅篆书就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中。

洞庭湖中间有一座几十平方公里的孤岛名叫赤山岛,相传范蠡偕西施曾隐居在孤岛的深密处。孤岛的西北角上有一座监狱叫湖南省第一监狱。我父亲是这座监狱的干警,我在监狱子弟学校上学。因为我从小爱画画,1977年下半年,父亲让我开始跟一个广州美院油画系毕业,犯法后在我父亲手下服刑的犯人陈锦泉学习素描和色彩。断断续续学了一年半的时间,因为信息封闭,交通不畅,没能报考美术学院,那时我特别崇拜汤小铭和列宾。

高二开始学理科,79年7月参加高考,分数离录取线差13分,自我安慰叫名落孙山。高中毕业在家待业,闲得没事开始练毛笔字玩儿。没有字贴,就临摹《解放军文艺》、《人民文学》杂志上的小说、诗歌标题。我当时特别佩服《解放军文艺》上题写文章标题的那个作者,但现在我已不记得那位书法家的名字了。9月的某一天,我看到报纸上的一则征订启事,有一本名叫《书法》的杂志可以从邮局订阅。我找父亲要了几块钱,跑到监狱的邮政所里对邮政员嚷着要订《书法》杂志。这时,一个看上去50多岁,身板挺直,有些文人气质的先生在旁边对我说:“小鬼,《书法》杂志是从新华书店发行的,邮局没订的。”我拿着登有征订启事的报纸有点得意地对他说:“喽,明年开始从邮局发行。”“噢,我还不知道嘞。我在武汉新华书店买过几本。你喜欢写毛笔字吗?我那里还有好多字帖嘞,你要想看,吃过晚饭到我家里来!”我望着他愣了一下,真的么,你是谁呀!难道你懂书法么——我心里暗暗在问。

回到家,我要父亲打听到,他叫王贤珪,已60多岁了,释放后没有回原籍,在监狱就业烧锅炉。因为他很有学问,大家都叫他王先生。原来如此呀,我心中一喜,看来是天助我也,学书法有门啦!

那天吃过晚饭后,我拿了几张临摹的“标题书法”,按王先生说的位置去找他。一进门,我惊呆了,这个房子不就是两年前我看到篆书毛主席诗的那一间吗?太巧了吧!经过交谈,我终于知道那幅篆书就是王先生的作品,这让我感到太神奇了。我当即决定拜他做老师学书法。

那一年我15岁。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