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名家评论丨张剑:志在融合与突破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7-09-25 23:34:49

志在融合与突破

——浅谈未君新水墨重彩花鸟画

作者丨张剑


中国传统绘画是世界艺术之林中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一朵花香色艳的绚丽奇葩。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孕育、生长、壮大,在吸收本民族特有营养的同时,也面临着西方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冲击与挑战。在保持中国画基因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同时,如何借鉴外来有益元素,丰富中国画的现代审美情怀,是当代中国画家的新课题,当代花鸟画家未君师古出新、不同流俗,仍保持中国画本色的“新水墨重彩花鸟画”正是这种新理念下的成功反映(探索),以下几个方面可看出未君作品的风貌。

一、笔墨继承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符号。而笔墨(色)是中国画的专业性语言符号,是画家基本功的体现。从未君画中能看出他深知没有对传统笔墨的继承,就没有对当代中国画艺术的突破或创新。他在对五代黄荃、北宋黄居寀父子、置主要物象于画中,勾勒精细,形象丰满逼真,花卉赋色鲜丽的学习中;在对北宋院外画家崔白以写生为主,注重物象质感,量感的工笔双钩填彩法,以色代笔的没骨法学习中,以及在对南宋、宋徽宗赵佶的双钩重彩设色法而造型准确、典雅工整,注重生动和情趣的学习中,又同时吸收了徐熙落墨为格,淡色晕染,自然野逸之风。对元代钱起清润简约,意中蕴工的特征,对陈琳用笔粗细结合,布局严谨的特征,也有不同程度的汲收,可见在学习绘画中,他广采博取的继承了宋代花鸟画,既要笔精色妙、形象逼真又不流于自然再现的繁琐纤巧,既要“形真又要神似”的优点,元代以黑为主、以色为辅、以意为上的抒情性,趣味性的艺术思想,和宋元以后形成的“诗、书、画、章”结合的优良传统。使物质的笔墨变为精神的艺术,形成了虚实相间、动静结合、墨重色浓、工意兼备、形丰骨健的个性化艺术语言,极大的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表现力和质感。

二、现代构成性

不同的时代,应有不同的审美要求和构成元素,只有加上原有的传统精髓和自己的感悟与认识,其艺术作品才可能得以流传和发展,才有生命力和时代气息。这也是一位画家在“学古出新、借西融中”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中,经历、学识、气质、审美等方面的体现。在未君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从传统经典中走出,从现实生活中走来。立意构图上,在对以孔雀禽鸟为主要刻画对象中,又不乏对山石、树木的描绘和日月、光影的渲染;物象构成上,仍坚持以线立骨、以墨成象、以色含韵,注重外在形态与内在意趣的契合;在古典写实中注入一些西方绘画的透视,块面等元素;在画面处理中多了一些横与直、斜与正、方与圆、远与近等几何元素的分割;在对立与开合中,使自然之景变为艺术之象。在得其物象、物理、物态、特情的交流中,保留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形神情趣,又丰富和加强了现代艺术的装饰性。形成了迥异古今、宽厚纯朴、沉健宏雅、古貌生机的个性风貌和新水墨重彩花鸟画文本。从而是表现为一位写实文人型画家对“笔墨当随时代”和“笔墨当随自己”的辩论性认识,超前探索和创新思维。

三、文化思想性

艺术是心灵的产物。正如一位著名文人画家所说:“中国画是画哲学、画思想;西方画是画科学、画技术”。即中国画是以表现艺术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主观认识、体验和思考为目的,而西方画则以再现艺术家对宇宙景象、自然现象……的客观规律为目的,同样这也是中国画中“画匠与画家”的区别所在。从未君郁茂浪漫的画中和耐人寻味的题跋中,表现出了他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对宋元绘画的继承、对花鸟生命的关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得失的深刻感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阳刚之力、墨色之美、音乐之韵、诗词之意。折射出写实文人型画家“刚、直、博、雅”的特质,散发出一股充盈于画面的淳朴,正大之气和浓郁的楚文化情节。他的新水墨重彩花鸟画,是自己审美旨趣和独立艺术品格的融合与坚守,它既注重现实写真又蕴含浪漫抒情,既很传统又很现代。兼容了画家的热情、诗人的浪漫、哲学家的思维,历史学家的睿智。他的成功探索无疑会对当代画坛和画家以无声的启迪与引领。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年轻有为、勤学善思的青年才俊,集技法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优秀之作,也使我们认识了收藏和品鉴中国画品格高低、雅俗的标志。有理由相信未君和他的作品,在与自然为师、与花鸟为伴、与生活同拍的同声共振中,会从“知足、知不足、不知足”的修炼中,增德益智、步步生莲、臻至更高的境界!

(2014年1月20日午夜)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