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创作谈丨到白洋淀写生去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7-09-25 14:13:10

到白洋淀写生去

文丨未君

(未君作品)

说走就走的旅行,有时候是很难做到的。但那天清晨我做到了,起了个早,自驾车,驶离小区,其实只是一个念头一瞬间的事。

真的,想出去走走时,才知道已经秋天了,清晨的风夹着丝丝凉意,临走时夫人说,你带件外套吧,晚上会冷哦,这次我真的带了外套,我说,好吧。

虽已秋天,但听闻,白洋淀的荷花依旧,今年不去,怕又得明年了。我是一个不愿意去等待的人,自小不甘落后,喜欢折腾,养成了我较急的性格。也或许,是那片遥远的“荷塘”承载了我太多儿时的梦想和我对“一花一世界”无穷倾诉的欲望,那圣洁的花朵,一直让我心存向往。

一路狂奔,我和我工作室的画家们,沿着大广高速,一路往南。其实白洋淀距北京并不远,听了几首歌,聊了一会天,就下了任丘的高速,朋友王先生和他的车早已停在路边等候我们多时了。

居住在进入白洋淀渡口附近的悦荷山庄,我们要了二楼,因为视野可远可近,楼前高大而缠绵的藤蔓架被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摇曳着。我们发现,楼前楼后都是一片荷塘,我们被仲秋的荷塘包围着,身体里突然莫名地多了份凉意,那星星点点的荷花点缀在荷塘中,放眼望去,荷塘中的花已经很少了,荷叶开始枯萎,焦赭色的莲蓬好像弯着腰还耷拉着脸。我想起家中3岁小女经常莫名冒出的一句话:我现在心情有一点不高兴。我想,现在荷塘也是吧。

我们漫步在荷塘边上,我多想跨越于对面的荷塘之上,静如一只小小地蜻蜓,或立或在荷塘的空隙中自由飞翔。我在想,为什么莲花在我们到来之前便开败了呢?一个被王先生请来做我们导游的小伙说,明天去淀里,才能见到你们画家真正想要的荷花。是真的吗?

虽困,一夜无眠,早早便醒来了。我们坐上快艇,船便急速开去,荡起的水波,成了一场漂亮的“水秀”。阔大的白洋淀,真的一眼望不到边,纵横交错的芦苇荡整齐划一,蓝天白云似乎伸手可得,那是因为倒影在深水中。风很大,船迎风破浪,心情大好。在快艇经过之处,荡起的水坡冲击着芦苇荡中摇摇晃晃的小渔船,冲击着几只惊起的沙鸥,它们一跃而起,沿着水面,扑腾扑腾,像一位踏歌而去的江湖浪人,那般让人羡慕地潇洒。一个字,美啊!

其实,大自然的细节随处可见,随处可品味和可欣赏。而只有在走出画室时,在我们写生的旅途中,我们才有心去认真关注眼前的一花一草,感受眼前美丽的风景,体验自然山水带给我们的浪漫情调。此时此刻,我们只听到阵阵风声,只听到清澈的水声,只听到我们自己的呼吸,我们真的要陶醉在白洋淀的快艇上了。

看到这茂密的芦苇荡和惊飞的水鸟,我突然想起一个人来,想起他那张曾被众多人讨论过的作品——《家》。画中由一片芦苇荡、一只白鹭、四只蛋组成……想起此时此刻或许身居在南方某个山岗上进行小跑锻炼的恩师——林凡先生。林凡先生是我最尊敬和崇拜的当代艺术大家,先生所作之画,从不对景写生,却用古人之笔法作画,且笔笔从自然中来,可见先生开阔之视野和博学。所作山水、花鸟、人物无不推陈出新,所造之境幽深旷远,奇诡绝尘而耐人寻味。先生一生坎坷传奇,却又峰回路转,以高超之人品画品赢得美术界的青睐。先生以笔精墨妙的图画形式为读者构造了一个理想主义化的空间。这个空间缠绵、苍茫、绚丽、孤寂,每每读来,每每为之伤感,也为之振奋。因为先生之旺盛的精力,因为先生晚年之勤奋学习不止,先生的作品是永恒而伟大的,我想。心思回到眼前这片偌大的水域,重回秋色中的“曲折迂回”,快艇仍在忽左忽右的往前驶去。此时阳光灿烂,新鲜的空气刚好。人们常说,人在宇宙中是最渺小的,如一粒尘埃,原来,置身于白洋淀这片水域中,我们仍然是那么的渺小。

看着这水天一色的茫茫水域,我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想到了白洋淀著名的水上游击队,想到了著名的“嘎子”。脑海中立即涌现出抗日游击队与日本鬼子在芦苇荡“捉迷藏”,以及把侵略者打得焦头烂额的场景。是的,白洋淀人民和白洋淀的荷花均一一见证了民族危亡之时的血与火,要是没有那些救国救民,舍家弃业,投身革命,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白洋淀人与共产党人,哪有今天祥和的白洋淀呢?突然,我对白洋淀人和这片神奇的水域不由得肃然起敬起来。

终于到了白洋淀的大观园,据说这是白洋淀荷花开得最好的地方,也是游人最集中的地方。我们虽然来得有些晚,但突然面对眼前的景象,我们还是掩不住暗暗地兴奋了一下。白洋淀左侧,一尊象征智慧、平安、仁慈的达数十米高的三面观音造像成为了大观园中另一耀眼的景观。中国莲花自古被崇为君子,一直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因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诗人有“莲出淤泥而不染”之赞。我又想到了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他把莲和各种类型的人物联系起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在熙熙攘攘的大观园中,我们可以随意贴近自然,拥抱自然,亲近自然。透过莲花,我感受自然与生命的力量,感受性灵与艺术之间的情怀,并感动于在一朵朵莲花面前或一叶浮萍面前,我们可以抛开繁杂的事物,以从容不迫的心态凝神涤心,让内心得到最好的放松与平静。

不可否认,我们对于自然中花鸟的热爱不仅是我们置身于这片真实的“荷塘”中,而对眼前姿态各异的荷叶,如牡丹一样盛开的复瓣荷花,感觉真的很美好。我们行走在“荷塘”边上的石板路上,荷叶几乎与人同高,我们仿佛进入某幅图画中,除了近于溺爱地欣赏,那就是发自内心的赞叹,还有一点点内心的躁动。我想,除了拿出手机拍照,我们都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赶快画画,写生吧。动笔之前,动动心思是必要的。

太阳高照,学生白红女士为我打伞,为我撑起一片绿荫。心里虽有些过意不去,但急于写生的冲动,也就不和她客气了。古人说:“师法造化、师法古人、师法自然”。古人之言,教会了我今天必与天地自然相约相会。而运用手中之笔墨营造这秋的图式,一小碟墨、一杯水、一支笔、一张卡纸,外加一点激情就够了。

我习惯直接用毛笔写生,面对自然,我从不照搬自然。写生,需要我们对自然物象进行高度的概括、提炼与升华,它是锤炼我们中国画基本功和搜集素材最有效的方法;写生,其实就同等于创作,写生与创作从未分过家,同时亦是抒发胸中臆气之举。对于从小在荷塘边上长大的我,脑海中岂止有上千幅荷花的图像,但我在飞快过滤图像的同时,我还要迅速抓住眼前之物象细节与特征。注意主次、注意疏密、注意和谐、注意统一,屏住呼吸,似乎只听到毛笔在纸上勾画的声音。我寻求着与每一朵花、每一片叶的对话以及与一切物象之心灵感应,那种高洁、那种肃然、那种简朴,那种从容,不就是我们每一位画家所需要却又很缺失的吗?难怪宋人赵佶连皇帝也不愿意做,却独爱这尘世间的花花草草,并献身笔墨情怀。

就在我刚画完最后一片花瓣时,猛一抬眼头,花呢?赏花之人和观画之人都笑了,原来,花瓣已经掉落荷塘深处了,花掉了,我的写生稿也刚好完成了,那么恰到好处。我的画面中虽是杂草、残枝、落花、败叶,但处处透着生机、透着活力、透着芳香,还有那摇曳的秋风,还有那为我打伞之人,一切一切,都在我长久的记忆里,都在我不期而遇的那一刻化为来时的喜悦。我想,我的作品,我的写生,便是我最为真实和最为真切的表达。

写生就是写心,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画家,也很庆幸在这样一个忙碌的日子里,有一群志同道合之人,有这样一种说走就走的状态,也成为我出去写生最好的一个理由。

(2016年9月5日写于京东燕郊)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