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的最后一首存诗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一农民无意间发现的一首残诗,却不经意解开了一个千古文史之谜。
几十年前,株洲市炎陵县十都镇瓜寮村村民李某在附近的帝母殿补盖新瓦时,在殿后的天然绝壁上,发现了几行正楷书写的小字,经仔细辨认,只能依稀看清三句:“……小家各西东。玉××八月,××荒野中……”,其他5句及诗名因年久风化只剩痕迹。
因炎陵帝母殿(又名婆婆仙,在海拔1400多米的十都瓜寮金巅山上)紧邻江西省吉安地区的永新县和宁岗县,李某的意外发现立即引起了3县文史工作者的浓厚兴趣,他们经反复勘察诗迹后,又详查了清朝陈熙晋校勘的《骆临海集》,结果在第五卷中找到了原诗《漫成一首》:“阿溪世业空,小家各西东。玉盘逢八月,雁落荒野中。从容效范蠡,路漫思屈公。孤蓬从此去,叶飘随秋风”。这是迄今为止查证属实的骆宾王传奇生涯中的最后一首存诗。
骆宾王的避难所之谜
据史载,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骆宾王乃初唐诗坛“四杰”之一。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骆在狱咏蝉,有云:“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情高洁,谁为表余心?”以抒悲愤。出狱后,被贬为临海县丞,弃官游广棱,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嗣圣元年(684),武则天废中宗自立,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为徐府属,起草著名的《讨武氏檄》:“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武则天读至“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然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及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骆宾王究竟去何方,各地罕有线索,因此成为了文史界一个难解之谜。
关于骆诗为何被镌刻在帝母殿绝壁上,江西吉安地区文物管理所引用《吉水县志》原文为证作解释:“骆宾王避武氏之难,在酃县(今炎陵县)帝母殿赋诗《漫成一首》。乡人尹朴将诗刻于帝母殿棋盘石壁上。字为楷书。明末吉水司马陈玉过此,录于簿,颇以为珍贵。”经查证,类似内容在《酃县志》内也有记载。由此可断定,骆宾王反周兵败后,在湘赣边界地区避难一事确证无疑。
据文史研究人员推测,骆宾王在湘赣边区生活过一段时间,他心中始终难释讨伐武氏之念。从他的诗中感觉,他或是忧愤而隐,或是壮志难酬而自刎。但不管怎样,石壁残诗和方志记载已成为进一步考证与研究骆宾王行踪以及其生死情况的重要线索。
骆宾王宝藏之谜
骆宾王避武氏之乱在现十都镇瓜寮村立寨名曰狭谷寨(今饶友根屋后),以耕种打猎为生。他乐施好善、携困济贫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好评。他惜别时送给吴姓老人一张告书,叫他收好不要给人看。老人不识字,但也未给人看。老人死后,他儿子在他衣柜里看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日出行屋影,晚霞挂树梢;左星七寸起,右勾一杆苗。恩为久住地,种下一国宝;送君夜明珠,福人土里刨。” 他儿子赶紧按照字条说法去找,可是一晃几年光景,到哪去找呢?他儿子便找其他人帮忙找,也无济于事。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可是宝贝至今也还没找到。
(炎陵县政协 万曼红 收集整理)
责编:朱晓华
来源:炎陵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