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散文丨胜迹芙蓉楼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7-08-20 16:24:04

胜迹芙蓉楼

作者丨龙永文(笔名夏长阳)


芙蓉楼在中国诗史上的出现,要溯至盛唐时代。王昌龄送辛渐赋诗饯别的旧事,入五溪大湘西的学子多不易忘记。诵其诗而仪其人,神思像是直飞千年前的吴楚山水间了。

王昌龄,唐代长安人,诗仙。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二十八年被贬为江宁丞。天宝七年,再贬为龙标尉,他诗中的“昨以金陵道,远谪沅溪滨”,就是记述他贬为龙标尉的过程。

王昌龄在龙标七年,写下不少诗句。《龙标野宴》诗云: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下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送魂二》诗云: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看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从这两首诗中看出,皆有“愁”字,可见他非常的孤寂和悲凉。天宝十四年,安史作乱,他离开龙标返回故里,行至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因他在龙标有政绩,后人修芙蓉楼,以示纪念。

王昌龄不但在龙标留下不少佳作,他好咏关塞之词,河东陇右的壮游,尽为军旅放歌,李攀龙赞他的一首“秦时明月汉时关”为唐人七绝压卷,而“寒雨连江夜入吴”诗,遣愁闷心迹,尤可在历代送别的酬唱中拔萃。

几年前的一个春天,我游江苏镇江,在金山寺近处望见一座名为芙蓉的江楼。当地人称,王昌龄送辛渐处即此,这似乎恰合于楼在京口之说,今天身入湘西的黔阳,又看到另外一座同名之楼,绕楼流过的不再是长江,而是沅江。龙标山傍江耸出,故黔阳在唐代叫做龙标县,为贬流之所。王昌龄因“晚节不护细行”之罪,由江宁丞谪黜龙标尉,溯江来到这苗汉杂处的蛮荒之区。施蛰存说所谓“晚节不护细行”无从查考,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有人认为王昌龄大概失于好酒贪杯、游手好闲、私养歌伎上。至于谁家芙蓉楼为王昌龄宴宾送客处,暂不得解也。身为怀化人的我,从许多资料中考证,王昌龄诗中的“芙蓉楼”大概在五溪的母亲河沅水边上,并非长江边上。在镇江有镇江阁,在夜郎有镇江阁,同名的阁楼居多,不能混为一谈。

由怀化坐车南去半小时入黔城。沿街多清代旧屋,端详门巷,仍可辨出昔年宗祠、客栈的残痕。楚南边州,在迁谪之人看,该有异样的空气吧。龙光甸是道光年间黔阳知县,他编集王昌龄宦楚诗29首,跋文尤好,曰:“唐诗人王少伯以相如题柱之才,抱贾傅怀沙之恨。初由秘书而尉汜水,枳棘空有鸾栖。复自金陵而谪龙标,雪泥偶经鸿踏。从来迁客,不废啸歌。自古逐臣,偏工怨诽。盼雁影于衡阳烟外,人远长安。听猿声于湘浦月中,梦怀乡国……”真替千载前失路的骚人道出悲酸。王昌龄自具落拓之怀,逍遥之致,谪途中投赠岳阳友人“谴黜同所安,风土任所适”,毫不以斥逐为意。

芙蓉楼在城西北隅的冈阜上,高临沅水。一带江流闪着澄碧的波影依崖而过,几只细瘦的乌篷船静泊在滩头。花树繁茂,让我这很近的客人也要为非常熟悉的橙黄橘绿、芷白兰香的胜迹芙蓉楼赞叹。伴楼之筑,我喜欢江矶上的送客亭和丘峦上的望江亭,眺景的意味都是一样的。其时,我就想到王昌龄。潇湘冷月,寒夜清猿,赋别愁,洲渚烟景总会浸着南浦伤情吧。昔日情境,有园门之额可赏,其上彩塑王昌龄楚山送客图,构画者黎氏,恰是我的家门龙知县的母亲。这一家人,值得记住,尤其是龙光甸,我的龙姓祖先。

楼园不大,非常幽静,到处是花木。王昌龄《龙标野宴》“沅陵晚夏足凉风,春酒相携下竹丛”,应该是写实。芙蓉楼新漆过,双层,翘檐,四面有窗,不甚崇宏却颇精致。我想临其顶,领受“君行矣,我惟乘月登楼以望帆樯之逝耳”之概,未见踏阶,只好默看堂中的王昌龄绘像,品几首他的宦楚诗,想象他当年的情景。自古以来,文人都一样。看不惯现实就发牢骚,但眼下却有些变化,应酬和浅显作品多如牛毛,没有过去文人那般坚毅。我喜欢古文人的风格,不能做变味的文人。

楼前半月亭为一汪池水映着,王昌龄坐卧而抚琴吟诗,甚有浪漫风气。他素以清骨闲情自矜,亭下的音唱轻萦于浓芳疏香中,亭楼当飘长洲茂苑之思。昌龄亦擅咏宫词、闺怨一类,“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诸句,吟诵或作笺注,颇有遐想。

沈从文大师也到过芙蓉楼。竹林间的玉壶亭悬联:“风动铃声穿楼去,月移塔影过江来”,是沈大师题的。冰壶之德,是纯正的君子风。前代诗评家释曰:“说我宦情已薄,如一片冰心贮之玉壶,淡然无所挂碍。”施蛰存不这样看:“我以为全都错了。王昌龄不是一个‘不牵于宦情’的人。”他是请辛渐代答洛阳友人,自己做官,一定廉洁清正,守冰壶之戒。谁更近于王昌龄本心呢?我想了想,摇了摇头,没有想出当代任何一个文人来与王昌龄比较。如果在当代能出一个王昌龄这样的文人,那是很难了。观楼兴慨,能知先贤思想与心境,我算心满意足了。如果再去芙蓉楼,我的诗兴与心境,会产生强烈变化。但愿今天的文人,以王昌龄为榜样,做一个正直的文人,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跟风舞墨。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