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与水彩的一世缘 ——写在黄铁山水彩画展法国展出之后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7-07-03 11:55:38

与水彩的一世缘



——写在黄铁山水彩画展法国展出之后

(黄铁山)

(湖南组画之一)

(湖南组画之二)

作者丨陈薇


4月22日,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和湖南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回归自然——黄铁山水彩画展”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圆满落幕。

展出的48幅水彩作品为黄铁山的新近佳作,取景于湖南、西藏、四川、云南等地,画中的山川、湖泊、花鸟、民居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受到法国观众的高度评价。

这是一次备受关注的展览,中国驻法大使翟隽出席开幕式并在画家陪同下观看了作品;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展览,更多的法国人通过黄铁山的水彩画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这也是一场梦想成真的展览,“中国特色”水彩画“昂首挺胸”,站上了国际舞台。

日前,回到湖南的黄铁山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畅谈了他对中国水彩画发展的一些想法。

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体系

“水彩画作为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舶来画种,必须逐步以中华文化的精神去实现其脱胎换骨的再造,在中西融合的过程中创立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体系。只有这样,中国水彩才能称雄于世界水彩画坛!”黄铁山如是说。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艺术耕耘和学术探索,黄铁山突破了一般水彩画的创作模式,改变了人们对“水彩只是绘画入门练习、搜集素材、制作草图的手段”的片面认识。在黄铁山的水彩世界里,既有着清新洒脱、水汽氤氲的大写意,又有不失严谨厚重、刻画精到的小细节。在完美糅合水彩、油画、中国画等多个画种技艺基础上,他的水彩作品犹如一首首荡涤心灵的乡村之歌,带给观者浸润心灵的感受。

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原主任梁栋曾评价道:黄铁山的作品达到了两个极致。第一,水彩画的艺术特点达到了极致,对水分把握得非常好。第二,对色彩的运用达到了极致,在色彩的浓度、分量的把握上达到了油画般的表现。

法国汉学家汪德迈在观看完黄铁山水彩画展后这样感慨:黄铁山的作品在意境方面比西方水彩画更有深度,又弥补了中国画在水彩和光线表现方面的不足,是中西方文化互相影响所成就的作品。

作为当代中国水彩画界德高望重的学术领军人物,黄铁山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坚定的学术主张,为中国水彩画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步入水彩画堂奥的途径

在黄铁山看来,水彩画是一个技艺性很强,技术难度很高,难以驾驭的画种。要想熟练地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和技法,坚持画写生速写习作是一个好办法。

“我除了常年的创作,还一直坚持画写生速写习作,深感受益不少。它不但是提高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水彩技艺水平、熟练驾驭工具材料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还是搜集创作素材、沟通生活和创作关系的最好桥梁。”

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维新评价黄铁山的一篇文章中,这一点得到证实:“当我和铁山一起外出时,每每见到他从一只沉甸甸的摄影包中取出自制的水彩小画箱,并迅速地用水彩画下眼前动人的景象时,我都会为之深深感动。”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钱海源则在黄铁山作品研讨会上表示:“人到哪里,他的画具也就到了哪里。黄铁山能在水彩领域取得这么突出的成就,决不是偶然的。”

而对于“照片”这种目前绘画常用的工具,黄铁山是辩证看待的。他认为,“照片”既是绘画的“对手”,也是绘画的“助手”,但如果利用不当,还会成为绘画的“杀手”。

“照相术对绘画,特别是写实绘画的冲击无疑是很大的。就复制对象而言,它也许更准确更省力,甚至使某些写实绘画相形见绌而部分取而代之(如肖像画、地景画),这是绘画一个强大的对手;而照片作为绘画的助手,也是公认的事实,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固执地拒绝这个助手无疑是愚昧的;但是如果利用不当,照片就会成为绘画的杀手,照抄、模仿照片,作者的主观创造性荡然无存,就会成为一台‘由另一台机器所带动的机器’。”

而黄铁山也坦言,照片对其后期水彩画创作提供了很重要的帮助,只是有几个原则要遵守:第一,只做部分参考,绝不照搬、临摹照片。第二,尽量画写生习作,在此基础上参考照片。第三,只用自己直接感受过的对象的照片。第四,加强绘画性,艺术效果要脱开照片。

一生为中国水彩艺术而奋斗

与水彩的一世缘,黄铁山珍惜如初。

“我从15岁起与之结缘,朝朝暮暮,已度过60年了,仍此情不改。”黄铁山曾在书中深情自白。

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则是这样形容黄铁山与水彩之间的情谊的:“水彩,对于大多数画家来说,只是初恋。他们长大后会移情别恋,与油画、版画、国画和雕塑去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扬名立万。像黄铁山这样把初恋进行到底,从一而终白头偕老的画家,有,但很少。可以有许多理由来解释他对水彩的忠贞不渝,但我认为最好的解释就是相看两不厌。”

“相看两不厌”似乎还不够,因为黄铁山早已把毕生献给了所挚爱的水彩事业。

青年时期,他跟随王正德、魏正起、钱延康、孙葆昌学习水彩画,分配到湖南省群众艺术馆工作后,开始水彩画创作。22岁创作的《电站晨雾》入选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湖南风光》。他先后拜访过潘思同、张充仁、樊明体等著名水彩画家,认真临摹过波宁顿、瓦利、麦尔维尔、透纳等英国水彩大家的作品。25岁创作的《洞庭组画》在全国美展引发关注,各大报刊发表,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黄铁山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中年时期,他致力于中国水彩事业的推动。37岁,黄铁山联合湖南的水彩画家朱辉、张举毅、殷保康举办了第一个水彩画联展。46岁,黄铁山被选为中国美协理事、湖南省美协主席,与古元、李剑晨、沈柔坚、阳太阳等联名提出《建议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今明年举办一次全国水彩华展览》的提案;50岁,黄铁山受聘担任“第七届全国美展”总评奖委员,水彩、粉画展评委会主任,为中国水彩事业献策献力。

转眼,人生已过半。黄铁山的水彩世界依然缤纷多彩。

60岁,他被聘任为中国美协第二届水彩画艺术委员会的主任。在其带领下,中国水彩画在学术上得到极大的推进,中国水彩画的创作也进入了历史上最活跃的时期。以黄铁山为首的湖南省水彩画会,在当时得到了全国广泛的好评。

75岁,黄铁山应邀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中国绘画名家大家系列展”之“回归自然——黄铁山水彩画展”,将他毕生所追求的“中国特色”水彩画展示在西方友人面前。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曾说:“看到黄铁山的水彩画,我们就能看到中国水彩画在目前取得的成就了。”

但黄铁山却在自己的画册后记中这样写道:“掩卷自省,深感距自己理想的目标尚远,少壮虽已努力,老大仍不失伤悲,只能期待余生的奋斗和突破吧!”

(本文原载2014年5月2日《湖南日报》)

责编:吴名慧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