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名家评论丨春秋大义——序段江华苏州美术馆个展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7-06-28 18:28:20

春秋大义

——序段江华苏州美术馆个展

作者丨杨卫

(工作中的段江华)


顾名思义,所谓春秋,即是指春天和秋季的意思。但是,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春秋却远远超越了春与秋这两个季节,而是抽象性地概括了四时,甚至可以涵盖岁月和历史。如此简明扼要地归纳,当然跟春天和秋季在一年之中的重要性有关。即一个象征了播种,一个象征了收获。也就是说,起因与结果都已经包含其中了。所以,春秋也就作为一种因果的循环,不仅可以代表连绵的时间,而且还可以被人为的用来褒贬历史。孔子编订的鲁国史记《春秋》,就是从因果关系中带出价值判断,对当时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谈到孔子编《春秋》时说道:“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后来的范仲淹在《近名论》中也有如此的言论:“孔子 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这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春秋大义即是从中而来,包含了人们在历史时空中追求正义的价值诉求。

段江华从事艺术创作,一开始便选择了沉重的历史话题。自1994年的获奖作品《王·后·2号》以来,以马王堆为线索来反视历史,与其凝重的语言风格相结合,便已经成为了段江华鲜明的艺术特征。我曾把他的这个艺术特征看成是逆潮流而动,因为就段江华身处的时代而言,已经是一个快餐文化为主导、速度至上的年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一切都变成了只注重眼前利益,包括艺术创作,也由深而浅,变成了及时生效的游戏。所以,段江华对历史的不断回眸,无异于逆水行舟,其艰巨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即便是独吹边曲向残阳,段江华也能够知难而进,不断地向历史意识的深处挺进。段江华的这种一意孤行,当然与他的生活经历与文化背景有关。即作为湖南人,受到了湖湘文化中倔犟因子的影响。但如果抛开这种倔犟的性格,单就其艺术上的表达而言,段江华对历史的眷顾,还是秉承了春秋大义的思想。这就像孔子当年编订《春秋》,各国的春秋只载其事,而孔子偏要取其义一样。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惩恶扬善,给历史输送公平和正义的人文价值。段江华逆流而上,从过往的时空中提取人文经验与历史印迹,也是为了捕获存在的意义,为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寻找精神的支柱。

马王堆系列作品之后,段江华开始把目光转向更为宽广的室外,透过一些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象征物,又创作了不少关乎时代记忆的作品。如天安门广场、纪念碑,以及人民大会堂等等。这是段江华由远至近的一种人文观照,是将历史意识引入现实的一种尝试,为的是揭去意识形态的面纱,还历史以本真面目。那批作品曾在北京的今日美术馆集中展览过,并赢得了业内的诸多褒奖。此次在苏州美术馆展出的这批作品,是段江华继那批作品之后创作的一批新作,与当下现实和个人记忆都有了更为直接的联系。如画面中的现代城市建筑,以及近似苏州园林的公园场景等等,都已经剥离了原先的意识形态阴影,而跟段江华更为具体的生活现实与文化记忆关联在了一起。一边是温婉的自然美景----它们以公园的形式呈现出来,已经贯穿到了段江华这一代人的成长记忆中;一边是冰冷的摩天大厦----它们借着现代化的天梯不断往上攀延,早已抛弃了回乡之路。这种强烈的对照,让段江华有了更深的历史反思,从而以文化寻根为价值诉求,对现实的批判也有了更为具体的人文内涵。其实,这就是春秋大义的基本精神。所谓大义,并不是大到无边无际,而是通过对历史的不断比较,从中摄取亘古不变的义理来褒贬今天的现实。而这,正是段江华这个展览的基本意图。我想,将这样一个展览引入苏州美术馆,对苏州美术馆的现代转型应该是会有所启发吧。因为这里面涉及到的公共教育,也是现代美术馆的立足之本。

是为序。

(2011.8.2于通州)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