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青山何处埋忠骨? 探寻明末忠臣何腾蛟葬地之谜
新湖南 • 湘商乡情
2017-06-24 14:49:32

壶山上的何腾蛟墓。(记者 方阳 摄)

被称为“湘潭活字典”的周磊,带我们寻访当年西禅寺遗存的老墙。(记者 曾明辉 摄)

湘潭在线6月19日讯(记者 曾明辉)一旁大树的米色碎花洒落一地,欧正霞穿着颜色鲜艳的侗族服饰,在壶山的何腾蛟衣冠冢前,深深地鞠上一躬。她的身后不远处,便是湘江。

欧正霞从何腾蛟的故乡——贵州黎平来。6月14日,她与贵州省黎平县政协的于一元、杨秀灼、杨祖华、杨南平等人来到湘潭,实地考察何腾蛟历史文化。然而,在荒芜的时间里,南明重臣、湖广总督何腾蛟的尸身,早已不知去了何处。湘潭的研究界认为,壶山上的是衣冠冢,何腾蛟的尸身,早已运回贵州黎平。而贵州黎平的研究者执着地认为,因黎平所存的也是衣冠冢,何腾蛟的尸身可能仍在湘江之畔。

何腾蛟在湘潭究竟有怎样一段经历,他的尸身究竟葬于何处?连日来,我们就此进行探访。

壶山上的衣冠冢,见证何腾蛟的忠烈

因窑湾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的打造,通往陶公山的小巷焕然一新,青砖石砌成的景墙,将陶侃、何腾蛟衣冠冢圈了起来。进门处的碑记上写着:“何腾蛟墓 何腾蛟(1592——1649),贵州黎平人,南明时任兵部侍郎,总督湖广等地军务,清顺治六年就义葬此。”

衣冠冢上写着,“明阁学何忠诚公墓”。被称作“湘潭活字典”的周磊介绍,何腾蛟是南明大臣。清顺治六年,以武英殿大学士身份督师湘潭城,被清兵突袭,囚禁在西禅寺里。他誓死不从,绝食七天,被杀害在通济门外的流水桥。

关于何腾蛟在湘潭的时代背景,湘潭文史专家何歌劲介绍,1648年(南明永历二年,也就是清顺治五年),清朝己入主中国,但明朝的残余势力仍在南方存在,尤其在湖南一带,处于明清交错状态。这一年,由于大顺军李自成部李锦等十三营与南明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授兵部尚书、督师何腾蛟谈妥,合营抗清,在湖南展开反击之战。

当时,李锦应左都督、总制堵胤锡的邀请,率部进攻由清总兵徐勇驻守的长沙,久攻不下,十一月初三这天,便率领十三家兵退守湘潭。同时,南明总兵马进忠部也转移至与湘潭邻近的湘乡。马进忠与李锦原本互为敌对阵营的部队,现在虽然要共同对付清军,但互不相容。为调节纠纷,何腾蛟率领三十名兵卒,从衡州坐船到了湘潭。

“当时,由何腾蛟主持,反复磋商,最后敲定誓师后分兵各进。”何歌劲介绍,当时决定堵胤锡率李锦、高一功等十三营渡湘江而东,走江西经吉州、袁州往南昌,增援正在打南昌的金声桓;何腾蛟率马进忠、王进才、张光翠、牛万才等滇、曹之兵攻打长沙。这个部署定下来,堵胤锡军渡江往东而去,而马进忠全师还留在湘乡,远处的兵更没有调来。驻在湘潭城的南明军队,其将领除了孤身的何腾蛟,仅有总兵马进忠、副总兵杨进喜,以及曾任清镇筸总兵、刚刚反正的马蛟麟。

而这时,强悍的三万清军铁骑己兵临城下。“1649年(永历三年已丑)的正月十二日,征伐湖广的清军主力部队在长沙渡过湘江,十七日进止宁乡道林,不意在这里俘获到了南明小股巡哨部队,获悉何腾蛟正处于湘潭空城,于是第二天就集结精锐,由西北方向直扑湘潭。南明守将马进忠溃散了,马蛟麟也趁机逃遁了。清军开始进攻北门拱极门与西门瞻岳门。标官禀报三次,何腾蛟得到清军进入城外后,设法抵挡。”

当时,南明军死守不行,只好突围。何腾蛟决定,从生湘门出走。生湘门背着来敌方向,出门即到了紧靠湘江的总市,可以直接走码头下河,登船溯流而上回衡州。

“当时何腾蛟的战马己经靠近了船只,可是攻进城池与街道的清兵追过来。他身后随从的马匹被砍翻,清兵围住了他。何腾蛟见大势己去,坦然面对,大呼道:‘我就是何督部!既然被俘,就要明明白白死,奴辈勿得凌我!’于是跳下马,随着押解他的清兵走向位于城西南的西禅寺。”

何腾蛟之死:绝食七天七夜后被斩首

在湘潭,探寻与何腾蛟有关的历史遗迹,可以说是一个倒序。对一般研究者而言,能够探寻遗迹的地方,是何腾蛟墓。研究再深入,便会从何腾蛟死后的衣冠冢,追寻到他临死前待过的地方。这两个地方,一个是西禅寺,一个是通济门。

当年,何腾蛟被抓后,被关在西禅寺里。西禅寺的遗址,位于城正街,如今临近一处汽车美容洗车点。西禅寺早已拆除,周磊带领我们前往,发觉如今只留存一堵墙,墙灰剥落的地方,依稀可见当初的青砖。

何歌劲介绍,何腾蛟当时被抓后,他连连用手掌击地,连呼可惜,两个手掌都拍烂了。为了劝降何腾蛟,清军统帅济尔哈朗亲自上门,但何腾蛟坐而不答。

清兵想尽了办法,又让何腾蛟的旧部、长沙总兵徐勇,曾经有恩于何腾蛟的佟图赖,曾任何腾蛟部下中军总兵的董英等人分别前来劝降。

“何腾蛟见到徐勇开口便骂,徐勇坚持多方优待老上级,何腾蛟仍然纹丝不动,说:‘你们何必吝惜一把剑!’而听说佟图赖固山到了,何腾蛟马上下拜,说:‘听说公在武昌,妥善地对待我的母亲,应该答谢。但是,我并不是想私下结交您啊。’佟图赖的劝说还是没有成功。”何歌劲分析当时的细节。

不愿意被劝降,何腾蛟开始绝食。“坚持了四天后,他口渴得厉害,当时西禅寺的一个老和尚问何腾蛟有什么需求,何腾蛟让他取一缽子干净的水来,并说一定要易俗河地段的江中水,说易俗河水是明朝的土地流出来的,干净。”

何腾蛟绝食七天,人还没有死,强挺着脊梁而坐,气息奄奄欲绝。徐勇叹了口气,说这是忠义大臣,早一点成全他好了。于是,何腾蛟被带出通济门。

“城门口有一条流水沟,沟上有一座桥,就在桥边的土坡上,何腾蛟被刀斩,尸首分离。”何歌劲讲述。

关于何腾蛟的死亡方式,贵州省黎平县流传另一种说法。当地认为,何腾蛟是自缢而亡的,并留下了一首七律绝命诗。“天乎人事苦难留,眉锁湘江水不流。炼石有心嗟一木,凌云无计慰三洲。河山赤地风悲角,社稷怀人雨溢秋。尽瘁未能时已逝,年年鹃血染宗周。”他用诗歌来表达亡国的悲痛心情和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及对祖国人民和三湘父老兄弟的深切怀念。

如今的通济门所在地,临近湘江,正对着河东的“湘潭之光”红色雕塑,已成为河西沿江风光带的一部分。站在江畔,湘江水滚滚而流,关于何腾蛟的历史,也逐渐消隐在历史长河中。

后来,何腾蛟殉国的信息传到南明永历皇帝那里,他痛哭倾诉。因为何腾蛟殉节在中湘,追赠为中湘王。

何腾蛟之谜:最终葬于湘潭还是贵州黎平?

时间绕回来,回到何腾蛟的尸身归葬之谜上来。

贵州黎平研究界与湘潭的说法有所不同。贵州省黎平县政协的杨祖华称,如今贵州黎平也有一处何腾蛟墓,但同样是衣冠冢。他们猜测,何腾蛟的尸身可能就在湘江之畔。而何腾蛟的尸身究竟藏于何处,目前仍是一个谜。

周磊称,何腾蛟被杀后,遗骸最初被西禅寺的一个老和尚,推倒一面土墙,就地掩盖了起来。

随着何腾蛟被杀的消息传播开来,事情有了新的进展。何歌劲补充,何腾蛟部将、胡一青的副手、武冈都督同知张熙宦,得到消息后来到到湘潭,发现何腾蛟己死。他化装见到了老和尚,老和尚把他领到了流水桥,收起了何腾蛟的尸骸,把他埋葬在今天所称的壶山。他在葬处暗暗地放上石块作为标记。后来,他又寻找到了何腾蛟的头颅,专门用一个木盒子装起来,偷偷地埋藏在坟前一处酒家的后院里。张熙宦从此变身为僧,也穿起了和尚服。他每次到酒家来饮酒,总要大声号哭着拜佛,酒家对此毫不知情。“当时知道这个事的,一个是老和尚,一个是曾任湘潭守备曾启先。”

1665年(康熙四年),时间过去了17年,何腾蛟的嫡孙何凯,从贵州来到湘潭,并找到了张熙宦。他们打开何腾蛟的头颅埋葬处的木箱,发现何腾蛟的双眼仍然睁开。后又打开尸身埋葬处,发现里面有一具尸骸,何腾蛟盘腿坐姿,都督印鉴还在怀里。于是,他们将尸首合为全身,装进棺木里,改葬在一块高地上。

时间推移,又过了9年,到了1674年(康熙十三年),何腾蛟的族子何之玉再次来到湘潭,在禀明当局得到允许后,将何腾蛟遗骸并棺椁迁回家乡贵州黎平安葬。

那么何腾蛟在湘潭的衣冠冢是何时建造的呢?何歌劲称,民国早年,窑湾壶山上的何腾蛟墓,是由唐桂芳与陶逄炳发起修建的。一同修建的,还有晋代陶侃的衣冠冢。这在原清四川提学使赵启霖的文字中有所记载:“去冬,唐桂芳来信,请写陶、何二公墓额,并为碑记。昨又函催,据云,陶、何二墓在唐兴寺右侧壶山,两墓距五六尺许。陶墓相传为衣冠葬处,近据转运局长陶逄炳所言,考之陶姓族谱,公实葬潭邑。去年桂芳与逄炳行至墓所,见胜迹芜废,倡议兴修。由逄炳商之陶氏八邑总祠,捐国币二百元动工发冢,棺木形象犹存,原棺漆皮结于土面,遂未深掘,仍用三合土封筑。何墓发视,绝无所见,颇不可解。二墓竣工之后,立墓亭以壮瞻仰云云。”这便是何腾蛟墓与陶侃墓的修建由来了。

在湘潭民间,流传有守墓的故事。几年前,从望衡亭往前走不远,湘江边有一处老郭茶馆。除了卖两块钱一杯的茶,老郭还有“陶公山守墓人”的称号。老郭介绍,陶侃的衣冠冢建成后,陶氏族人一直安排了守墓人,最后一名守墓者,人称“陶三老倌”。“陶三老倌”临终前,将守墓的事托付给了他的父亲。于是,郭家人笃诚守墓,直到1982年市政府将陶侃墓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因陶侃墓和何腾蛟墓相邻,老郭家守墓时,便一同看守。“半夜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疑心有人盗墓,便立马爬起来看。”几年前,老郭家住在狮子口巷,背靠壶山,因挨得很近,一举一动都能听到。

被称作“湘潭活字典”的周磊认为,何腾蛟墓与陶侃墓的守墓,实际上并不存在。“墓地下方都是石头,地面上建造的是棺木一样的墓,衣冠冢是用糯米浆和着沙子,再将卵石按上去。”他分析,这种衣冠冢的造型,在湖南都比较少见。别的地方,仅在长沙的岳麓山见到有两处。

最初的墓庐早已没有踪迹。如今,随着窑湾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的推进,两个衣冠冢外围,分别砌有麻石石柱围栏。在它的一侧,建有带窑湾民居特色的墓庐,古色古香。

责编:朱晓华

来源:湘潭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