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散文丨没有屋檐的城市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7-05-04 13:12:11

没有屋檐的城市

文丨凌鹰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喜欢沿着墙根行走,这可能是我在我的乡村形成的一种习惯。我那时虽然很讨厌那些像麻雀一样的乡村瓦屋,但我满村庄游走的时候,却喜欢沿着一座座房子的屋檐走过,从这座房子的屋檐绕到那座房子的屋檐下去。下雨的时候,即使我将整个村庄游走了一遍,我的身上也不会被雨水打湿,这是我在当时承认的乡下瓦屋唯一的好处。

然而,当我现在几乎每天都走在城市的墙根下的时候,我所看到的只有两种景象,一种是沿街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店铺,另一种就是一截又一截华丽而又冷硬的城墙,我几乎看不到一片瓦也看不到一个屋檐。

《说文解字》对“檐”的解释是“房顶向外伸出的边沿”。可是,放目城市的楼宇,我们几乎已经找不到这种从房顶向外伸出一截边沿的房子了。很显然,这样的房子只属于乡村和遥远朝代的城镇了。其实,对于城市来说,只有这样的房子才更像城市,才更有城市的现代气象,这就像一座村庄如果全是一栋栋连屋檐都没有的楼房,看起来就很不像乡村一样。

说得更客观一点,我们渴望屋檐,都是因为我们一直就在行走中,一直就在路上,是因为我们一直就没找到和一时还没找到自己的归宿。这样,我们就随时都会遇上一阵暴雨,随时都有可能要在别人的屋檐下避风躲雨,这就形成了我们对屋檐的强烈渴望和对没有屋檐的城市的惊慌与惶恐。其实,真正的城里人是不需要屋檐的,如果有屋檐情结就不是地道的城里人了。所以,很多原本是乡下来的人在城市呆久了,习惯了,也会在经意或不经意之中流露出对屋檐的厌恶和不屑,好像不具备这种心理,他们随时就会被真正的城里人看出他们乡下人的本色来一样。

有趣的是,这些厌恶屋檐的城里人和“后城里人”,却又偏偏要选定某个节假日去一些古镇古村看那些有屋檐的老街和老村。当他们走进这样的古镇古村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片房顶,房顶上是一大片发黑的瓦,像鸟的一片片羽毛,像鱼的一片片鳞甲,然后,他们才能看到一座座带屋檐的老房子。从屋顶向两边延伸的屋檐,使这些老房子看上去就像一只只老得再也飞不动的鸟。这些古镇古村的房子,远到唐宋,最近也起码是明清的建筑遗存了。可我们的城里人和“后城里人”选择这样的旅游去向,更多的人可能是出于一种对身份的显摆。他们觉得只有去了那样的古镇古村,看了那些有屋檐的瓦房,才更符合一个城里人的生活标准。因此,有时候,我就会突发奇想,如果有一天让这些城里人的房子都换成这样的瓦房,他们愿不愿意住呢?

一位从事土木建筑的朋友感叹说,城市的屋檐那种最早用来栖身用来遮风挡雨的概念已逐渐淡去,屋檐下所承载的温情,正在被令人眼花缭乱的奢华一点一点地消解。我不知道朋友的这种感觉是否准确,但让我想起了我坐在乡村老屋下,看着屋檐下的雨水迷蒙了我的乡村的那番景象。

后来,我就开始了近乎荒诞的胡思乱想,觉得城市的楼宇给我的感觉更像一个个矫情的女子。她们穿着款式最流行的华丽衣裳,身上挂满了华光四溢的饰品,脸上涂着厚厚的脂粉,嘴唇描着鲜艳的口红,眼睛上点染着像星星一样泛着荧光的眼影。她们就这样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地站在一座座城市里,显得特别地雍容华贵,令人想入非非。可是,她们唯一欠缺的,却是乡下女子的那种温润慈善与单纯婉约。然而,我们更多的人却并不愿意去守候那样一位乡村女子,我们都想远离她,都想来到城市,都想跟贵妇人一样的城市眉来眼去打情骂俏,可这样的女子又总是在极力拒绝我们。因此我们只能在她们不屑一顾的目光下,自作多情诚惶诚恐地行走和奔跑。至于那个乡下女子,当我们远离她之后,在城市经历了太多的风吹雨打之后,我们才会蓦然想起她来,然后才觉得她是那么地温甜可爱,然后就总想回去看看她,却又一直以种种由我们强加给自己的理由拖延下来迟迟没有回去。然后就只好把她装进心里,将她当作内心的一道屋檐,为我们的心灵遮风挡雨。

(本文原载2015年11月12日《长沙晚报》)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