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散文丨漫步诗美的图境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7-03-20 15:13:02

漫步诗美的图境

作者丨梁瑞郴

这是一本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诗集,是诗中所充盈的美拨动了我的心弦,所谓琴瑟共鸣,心有灵犀。

石光明的诗集《难忘是乡愁》,读后心潮久久难平。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有了这样的情状?有乡愁牵动我回眸童年的眼光,有湖光山色在心中的荡漾,有亲情乡情深深的呼唤,有山水人文胜景的无限神往。除此之外,我以为更为重要的是其大美的图境,让我在徜徉中陶醉。

《难忘是乡愁》首先在其的古典美。凸现出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汲取的执着,其间古典诗意的美让人流连忘返。在《难忘是乡愁》一诗中,诗人写道:“走过了春/走过了秋/走过了岁月风雨后/还望儿时青山月/还牵童年河边柳/青梅笑枝头/竹马也风流/又剪东坡晨飞燕/又骑西湖暮归牛/堂前问亲友/邻家已丰收。”诗写的当下的生活,但诗人所构筑的画面又是何等地充满古意,怀旧之情弥漫其间,很容易让人联想丰子恺的图画。又如在《月食》一诗中,诗人更是思接千载,情系广宇:“遥远的天狗传说/弥漫南圃东篱/一点点蚕食吴刚的春秋酒香/撕咬嫦娥的秦汉舞姿。”现代的科学和古老传说的融合,月食这一天体现象便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和绵绵的诗意。如《短信的咏叹》中,诗人将当今人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入诗,善化传统文化,一下子便将枯燥的生活现象变幻成古今通融的画面。“刚定格古代驿马/六百里加急的嘶鸣/又启动当今信息/神七飞天般的提速。”诗人对传统文化深厚的学养,为其诗歌古今唱和奠定了基础。

人类一切情感的生发,都是从故园开始的。《难忘是乡愁》 所凝聚的故园之情,田园之美,使他的诗歌总是充满一种最深切的呼唤,这种呼唤发自于内心深处,构成美学意义上的田园之美。在我看来,最有代表性的是《潇湘恋》一诗:“几度斑竹君山月/几回渔歌洞庭船/多少平沙落雁/多少远浦归帆/芙蓉国里九月酒/莺飞草长三月天……最美千古蝶恋花/再结潇湘万里缘。”切切之情,绵绵之意,怎不激起我们思家之情,怀乡之念,对故土家园充满敬意和热爱。

在诗人的笔下,故园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高山剪不断/溪河长相连/漫天漫地的乡情/是收割不尽的炊烟/弯弯的山道/是一辈子走不出的情缘/一品咂红薯粉的甘甜/就会拥抱一场思念的乡愁。”在诗人的眼中,资水所激起的灵感,炊烟所升腾的乡情,红薯粉所酿造的甘甜,都是那样让人无限思念。也许有人会说这是陈旧的情绪,但我以为,在高度工业化、城市化的今天,乡村才真的保留了诗歌的精灵,人类在向大自然无尽索取的时候,使真的诗意的生活正在消失。美也在灯红酒绿之中变得光怪陆离。与之相对应的田园之美便变得弥足珍贵。同时,诗歌也深深地表达着东方哲学的美学追求,天人合一。

我对新诗的某种腹诽,是鉴于其晦涩,缺少韵律节奏,不宜吟咏,朗诵起来常常有喊口号之感而生发的。《难忘是乡愁》给人鲜明的感觉是,诗随情绪的律动,在节奏、音韵、色彩诸方面,较好地将新诗与旧诗对接无缝,让人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悠长,可吟哦、可咏叹,有时像如歌行板,有时像洞箫夜曲。今天我们谈论诗歌的时候,我们先不要急着否定传统,至少在诗的音韵上,古人就非常知道诗的内在美学特点。光明的诗始终坚守诗的节奏音韵的美学特点,真正让诗歌能“诗”也“歌”,可“诵”可“吟”,使创新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