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散文丨追思姜穆先生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7-03-27 14:45:48

追思姜穆先生

作者丨骆晓戈

90年代的初期,中国大陆文学刊物开始“市场运作”走向,一些纯文学刊物,纷纷以号外,增刊的形式发表畅销,适应消费市场的作品。所谓的以刊养刊,要减少财政对文学刊物的补贴,成了热门话题。不少刊物已经拒绝纯文学作品,尤其有着严肃追求的诗歌,散文,小说。我当时是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这专业写作如何寻求发表的阵地和发展空间,成了一大难题。

当时我的一位朋友对我说,文人自古以来有“附庸”之说,要么,附庸官场,要么附庸商场,独立做纯文学,难。

就在这时,文学朋友圈里传闻,此方不亮他方亮,台湾的报业开始刊载大陆的纯文学作品,如联合早报,台湾新闻报的《西子湾副刊》等等,而且稿费不菲。台湾作家也在那个时候纷纷组团来大陆寻根祭祖。我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认识姜穆先生。

记得那是1990年台湾作家访乡团,在长沙见面的有姜穆先生,还有袁睽九先生,夏铁肩先生等等。随后我和几位当时的青年作家一道陪同他们一行去岳阳楼游览。从那以后,我的多篇文稿是寄往姜穆先生收,然后他联系了报社,报社发稿后,将样报和稿酬寄往姜穆先生的。那时,海峡两岸的通邮刚刚开始。记得我常常用国际航空的标准信封到邮局寄稿件,操练出一手繁体中文字。我的中篇《苔迹》就是在台湾新闻报的西子湾副刊以连载刊发,我的一个短篇《出远门》也在此刊发表,并且在台湾报刊的一个文学大奖中入围。这成了1995年我被邀请访问台湾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众多湖南藉作家中姜穆先生是一个例外,他是贵州人,苗族,用他的话说天下苗族是一家,当时在湖南作家协会主事的几位都是湘西土家族苗族人,姜穆先生很自然地成了我们的老乡。他说起自己1949年随国民党的军队撤退,从长江流域一直退到广东的雷州半岛,姜穆先生这样描述这一段经历,屁股后面是枪炮子弹嗍嗍地直飞,稀里糊涂地坐船去台湾。

姜穆先生为人极为热情耿直,肯帮忙。他一口贵州官话,听上去很接近湘西口音。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吃饭,我不知怎么聊到台湾的金器,我听说台湾的金首饰工艺很精致。我真是无心说了这么一句,没有想到的是姜穆先生却记在心里了。哪些年,两岸没有通汇,我的稿费由姜穆先生代收,湖南有人去台湾探亲时,再托人捎过来。其中必附有姜穆先生亲笔写下我的一笔一笔稿费清单,而打从听到我提到台湾首饰,姜穆先生多出一件事情——将代收的稿費购金首饰,那些首饰的品质保证单,精心的挑选和包装更是饱含他一片深情。

其实我这个人从来不戴金银,这些纯金首饰,手镯,戒指,在女儿结婚时,我都送给她了,更希望她在远方定居的她,记住这首饰凝结的两岸深情。

尤其让我难以忘怀的是1995年,我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姜穆先生只字未提他从中传针引线,周旋斡旋,却一再说如果没有你们的湖南老乡萧飒,两岸作家互访这事,肯定黄了。当时萧飒先生是高雄市文艺协会理事长。我们能够成为第一个访问台湾的中国作家代表团,破冰之举,突围的繁琐,劳累可想而知。去台湾之前,我想过了有机会到台北,一定上姜穆先生府上坐坐当面答谢。没有想到的是,姜穆先生为人十分低调,在台北的几次与作家见面活动,都不见他的踪影。在台北的最后一天,一大早,我便约了个车,按照姜穆先生平时通信的地址,我找上门了。乘电梯而上,按门铃,开门的正是姜穆先生,他有些吃惊,直说太太还没有起床,他倒是早就起来了,他的写作习惯是早起,4.5点钟起床写作是常态。我慌忙解释说不赶早就来不了,而且早餐后,一天在台北的访问活动安排得满满的,如果大老远从中国大陆来一趟,没有见着姜穆先生,我会很遗憾,姜穆先生也善解人意,连连说今天他打算抽空来和我们一块吃饭喝茶的。匆匆相见之后,我赶回住地,当天的中午,姜穆先生也与几位台湾的诗人作家与我们一道共进午餐。

后来我从姜穆先生的生平介绍中得知姜穆先生的生平极具传奇色彩,出生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文斗寨。据姜穆先生的回忆:“寨子有一千多户,约四、五千人,皆重义轻利,信守然诺。姜穆自己说:“我是极平凡的人,文斗是苗族村,我自然是苗族了。”祖上是苗族的上层人家,但是到他出身的时候,家境十分艰难。他在家中兄弟姐妹十一人,他是祖父看中,唯一保证送上学念书的一人,然而在他念初中二年级时,因玩牌被同学告发,被校方开除,又不敢回家,就在1945年懵懵懂懂参加了国民党的青年军到台湾。他是一位多产作家,生前完成2000多万字的写作,同时在《台湾时报》协助梅新编副刊两年,出任《民生报》编辑,还兼任图书出版社的总编辑等工作,被誉为我国苗族的文化巨人。

姜穆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十余年了。现在回想姜穆先生的往事历历在目,记得在他去世的前一年,曾经寄回我一包我的文稿,只说他恐怕身体不行了,他万一不在世,这文稿会没有着落的。

说来也有一些事应告慰姜穆先生,我今年在美国华盛顿女儿家过年,谈起往事,女儿说她感谢她在念中学的时候,时常跟着我参加海峡两岸作家交流活动,这使得她知道天外有天,眼界大开,不至于被校园当时盛行的“名牌”“时尚”影响,这让我记起姜穆先生对我家女儿疼爱有加,每次见面都问长问短,鼓励她努力学习。记得在2001年,女儿考上浙江大学物理系,他高兴得不得了,特意托人捎带美金奖励我女儿。女儿如今在美国大学物理系任教,姜穆先生在天之灵如果知道,一定又会高兴得不得了的。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