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悦读四季·冬至丨悦读《百岁忆往》·百年有光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7-03-11 11:56:32

悦读四季·冬至

悦读《百岁忆往》·百年有光

文丨欧阳斌

2017年1月14日,获悉周有光老人仙逝,我心生感慨,心绪难平。我并不认识周有光老人,但一直关注他的传奇人生。

2013年春,我到北京出差期间,还专程到三联书店购买了这本由周有光口述,张建安采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百岁忆往》。通过这位文化老人的口述,我了解到,他历经晚清、民国和新中国,确实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世纪老人;他受过完整的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教育,一生致力于中国的语言文学建设,被认为是真正从“传统”成功过渡到“现代”的知识分子;他是沈从文眼中的“周百科”,曾与爱因斯坦聊过天下之事,也与溥仪做过“饭友”;特别是他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作为一位受益者,我缅怀这位“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身上有不少吸引眼球的亮点:百岁老人,作家沈从文的连襟、才女张允和的丈夫,经济学家,语言学家等等。在这里,我侧重向读者介绍他的益寿之道。因为活得久一点,活得好一点,应该是每一个生命最朴素的心愿。从周有光的生活方式来看,我想,至少有三点值得借鉴:

一是活得有味。俗话说,老小老小。就是说,人过了中年,就越活越小了。所以,要有初心,要有童趣,也就是要活得有味。周有光步入老年以后,仍常外出旅游,看最新的电影,喝星巴克咖啡,用电脑写作,被漫画家丁聪称为“新潮老头”。周老如此热爱生活,生活自然也热爱他。他的长寿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还有那始终清醒的头脑、健康的体魄。所以,在说到自己的益寿之道时,他幽默地说,“上帝糊涂,把我忘了!”

有味,其实还应该包括家庭日常之味。唐浩明老师的父亲曾说过,“人生最大的幸福来自于家庭。”可见,家庭幸福对于人生的极端重要。周有光与夫人张允和伉俪情深,相伴七十年,传为人间美谈。同时,他儿子周晓平的陪伴也成为老人的重要精神支柱。因此在2015年周晓平去世后,周有光的朋友、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森根感到周有光真正衰老了,“实际上从2015年开始,周有光身体需要维持健康的平衡比以往几年更为困难,不得不数次入院治疗。2016年12月5日,周有光因发烧进医院住了3周,然而当月27日又平安出院回到家里。当下,他已经顽强地跨入了112岁的门槛。他真是返老还童,返璞归真了,又回到了‘婴儿’时代,没有多少气力了,开始不愿说话了,用手势和眼神来表示自己的存在,只想躺在床上睡觉……”

二是活得有益。我觉得,渐入晚年之后,人就应该开始一点点做减法,特别是对身心无益之事需要逐步退出。周有光接受采访时多次谈到简单生活:饮食简单,不抽烟,很少喝酒,只喝点啤酒;住处简单,只有两大两小四居室,其中一个小间只有9平方米,用于放书;锻炼简单,坚持小运动大健康,每次写文章累了之后就扶着桌子,晃晃头,甩甩手,伸伸腿,弯弯腰……。精神简单,坚持淡泊宁静,即便“十年内乱”下放宁夏时,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不是下放,这种地方我怎么会来?都不知道中国还有这种地方……我不发愁,发愁没有用处。我遇到过许多困难,已经有经验了,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要慌。”

三是活得有用。有用并不是说非拿诺贝尔奖、当世界第一,等等,而是能持续坚持思考,并有适合自己的兴趣,做于人于己都有用之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时时处处事事发现快乐,并给周边的人带来快乐。周有光一直没有停止思考,每天坚持读书、写文章,90岁出版《周有光耄耋文存》,100岁出版《百岁新稿》,105岁出版《朝闻道集》,106岁出版《拾贝集》。一位百岁老人,思维如此清晰,精力如此旺盛,让人不得不由衷叹服。

周有光老人走了,留给人间无数的故事,无尽的思考。他的离去,让我又想起了我曾熟识的文化老人虞逸夫、彭燕郊……正是这些远去的文化老人,把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我们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生根开花,久久地吐露着文化的芬芳……

写于丙申冬至后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