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舍我系中国著名报人、教育家,一生参与创办媒体、刊物近20家,直接创办12家,在中国新闻史上享有很高声望与影响。成舍我不仅自身成就卓著,成为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他还教子有方,其1子4女都成长为多个领域的优秀人物,创造了少见的光耀两岸的家庭传奇。
成舍我:独立创办“世界”三报的办报奇人
成舍我(1898年8月28日-1991年4月1日),祖籍湖南湘乡,与晚清名臣曾国藩家毗邻。成舍我的祖父随曾国藩弃耕从戎,曾在曾国荃麾下任幕僚,后携眷居南京,1896年病逝。1898年,成舍我出生于南京下关,原名希箕,汉勋。1900年随父移居安庆。父亲是九品小官,家境清贫。他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古文,直到11岁时才得以进安庆“湖南旅皖第四公学”就读,用两年半的时间跳级直升初中,后因无力缴纳学杂费而辍学。14岁开始给报社投稿,并集体加入了国民党。
1913年,15岁的成舍我,被安徽的《民碞报》正式聘为外勤记者。从此开始了近80年的新闻记者及报人生涯。1915年,安徽省督军倪嗣冲大肆逮捕国民党人,成舍我避祸走辽宁,任《健报》副主编兼总校对。第二年又回到安庆,旋即遭倪嗣冲派逮捕,经保释出狱去上海,与刘半农等人靠卖文为生。后与《民国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叶楚伧相识,被聘为该报编辑。1918年初,辞去《民国日报》编辑职务,靠翻译所得稿酬一百元大洋北上,拟入北京大学深造。因无中学文凭不能报考,于是草书万言,致函校长蔡元培,请求通融。蔡准以同等学历资格报考旁听生。是年,经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陈独秀特批,无学历无资格参加入学考试的成舍我,辗转成为北京大学学生。又经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推荐,担任《益世报》总编辑,一边工作,一边读书。1921年夏天,完成了北京大学学业。
“五四”运动时期,年纪不过20来岁的成舍我,开始在新闻界崭头露角。他跑新闻,写社论,编副刊,样样都干。因为白天上课,报社的事务让他常常工作到凌晨。实在太累,只好辞去总编辑,改为主笔。1919年5月23日,他以笔名“成舍我”为《益世报》写了题为《安福与强盗》的社论,抨击北洋政府当局,结果报纸被当局查封,总编辑潘云超被判刑一年。后来,报纸复刊后,销路因此骤增,成舍我不仅没有被革职,反而代理了一年的总编辑。笔名舍我,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透出其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襟怀。
军阀之间连年混战,报纸成了军阀官僚争权夺利的工具。成舍我看到这种情况,决定辞去《益世报》的职务,办自己的报纸。
1924年4月,他用仅有的积蓄200元创办了《世界晚报》,报社全部工作人员只有3个半一一社长成舍我,总编辑龚德柏,经理吴范寰,编辑张恨水是兼职。其时,北京市面上常见的晚报已有17家,同业竞争很激烈。面对这种情况,他毫不畏缩,迎难而上,把《世界晚报》办出了特色。其一,抓教育新闻;其二,抓独家新闻;其三,抓副刊;其四,抓销路。1925年2月,创办《世界日报》。该报的出版依赖官方的资助,而在言论方针上,他一直标榜:“对外争取国家独立、抵抗强敌;对内督促民主、严惩贪污。”在大量的报道中反映了人民的呼声。
1928年初在南京创办《民生报》。该报是南京第一家小型报,按照"小报大办"、"精选精编"的方针,"重视言论,竞争消息,广用图片",内容生动充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当时南京报业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1934年5月24日,《民生报》因揭发了汪精卫的亲信贪污舞弊一案,得罪了汪派人物。汪精卫立即派人查封,并逮捕成舍我等人,派人威吓说:"新闻记者和行政院长碰,总要碰得头破血流。"他正色回答道:“我和汪碰,最后胜利必属于我。因为我可以做一辈子新闻记者,汪不能做一辈子行政院长。"这体现了一个报人的正气。
1935年9月20日在上海创办《立报》,并任社长。该报精选精编新闻,对重大事件报道毫不吝惜版面。如对"七君子"事件,连续240天从各方面作追踪报道,伸张正义,大力宣传"爱国无罪"、"抗日救国"势在必行,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立报》停刊后,他到汉口与陈诚搭上关系,交往甚密,一度当上了军委会政治部的设计委员,还被聘为国民参政员。1938年4月1日创办香港《立报》。1945年4月,他在重庆组织了中国新闻公司,自任总经理,直接投资兴办的第一个企业——重庆《世界日报》创刊后,又自任社长。
1945年11月20日,北平《世界日报》和《世界晚报》同时复刊,由过去侧重于教育新闻转向。侧重于军事政治新闻和政治评论,附和国民党当局。北平解放后,两报伪装进步,一面刊登新华社稿,一面又刊登中央社新闻稿,宣传国民党的假和谈。1949年2月,两报都被解放军北平军管会查封。南京解放后,他往香港,后定居台湾。在台湾创办了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任校长。1967年当选为世界书局董事长。1991年病逝,终年93岁。
成之凡:三次竞选法国总统
成舍我一生有过3次婚姻。1922年与扬璠结婚,育有两女:长女成之凡1923年生于北京。次女成幼殊1924年生于北京。1929年因与杨璠性格不合离婚。1932年与留法归国的萧宗让结婚,生有一男二女:长男成思危,1935年出生于北京;三女成嘉玲,1937年出生于天津;四女成露茜,1939年出生于香港。1964年,萧宗让因癌症病逝于台北。1969年,成舍我与台北中兴大学教授韩镜良结婚,相依为伴。
成舍我对子女实行“三不干涉”政策,即:一不干涉子女的政治倾向,二不干涉子女的职业选择,三不干涉子女的婚姻家庭。正因为他对子女志向的尊重,使得五个子女分属不同党派,各有发展和成就。
1999年2月16日,是农历已卯年新春佳节。凌晨零点,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起,一位远在大西洋彼岸的旅法华人领袖、通过互联网,向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现场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贺信说:“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我的先生贝尔覃及我们的孩子,代表巴黎所有华人社团及所有旅法侨胞,向祖国人民致以最诚挚的祝福。……”这位女士,便是成舍我的大女儿成之凡。
成之凡自幼受多才多艺的母亲影响,学习钢琴、舞蹈,年仅11岁即考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毕业后,成之凡曾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1949年随父移居香港。在这里,她的音乐才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音乐作品成了大众传媒争相传颂的精品。1951年成之凡旅 居法国,1953年底与法国建筑工程师贝尔覃结婚,加入法国籍。1960年获巴黎市政府颁发的艺术家银质奖章,不久出任欧洲音乐学院教授,开设中国古代音乐课程。发起创办法国成道协会,在巴黎市郊兴建追霞庄,为欧洲唯一的中国道观。她从事绘画,经常举办画展,进行服装设计,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任在欧华人及其各国友好互助协会主席。她于1981年、1988年和1995年三度参加法国总统竞选,大声疾呼“选我就是选和平!”成为法国家喻户晓的华人。她以老子名著《道德经》为蓝本自编自演的大型音乐节目《道之乐》,在西欧乐坛引起轰动。在美术创作、服装设计上也显示出独到和不同凡响的创造力。她的画作多件被收藏在东方博物馆和法国国家现代博物馆。她的时装设计在世界时装之都独领风骚,长久不衰。
1994年2月,经民众投票选举,成之凡出任巴黎市副市长。自此,她的政治及个人形象如日中天。被誉为“华夏女杰”、“翱翔在法兰西政坛上空的中国凤凰。”
成幼殊:一生与诗相伴
成幼殊,少儿时期先后就读于南京、香港。1942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45年曾为新四军第七师做交通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起在上海、香港、广州当外勤记者。1948年和大学同学、后来成为外交家的陈鲁直结婚。她是新中国第一代职业女外交官,曾先后外驻新德里、纽约、哥本哈根等地。成幼殊是上世纪40年代即活跃于诗坛的女诗人,曾以金沙为笔名写出了许多人们传抄的好诗。抗战胜利后所写的纪念昆明“12·1”死难烈士的歌曲(词作)《安息吧,死难的同学》及《姐妹进行曲》,曾广为传唱。建国后在新闻及外交工作之余,仍痴迷于诗,几十年不间断。晚年把几十年的诗作,连同背景照片,编成一本《幸存的一粟》出版,颇受好评,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除此,还出版过《成幼殊短诗选》等著译。
成思危:一生所学皆为报国
(1935年6月11日——2015年7月12日)
在几个子女中,成思危是唯一儿子,是具有特立独行个性、取得突出成就的热血男儿。著名经济学家,备受尊敬的国家领导人。幼年的成思危受到了良好而又严格的家教。取名“思危”,就是要他居安思危。12岁生日时,成思危兴致勃勃地走到父亲的办公室去讨要生日礼物,结果,成舍我挥笔写下了“自强不息”四个大字,成为其终生不忘的座古铭。后来他的女儿12岁生日时,他仿效父亲,同样送了“自强不息”四字给女儿。
1951年,新中国百废待兴。香港的地下团组织,向香港的青年团员们发出了回内地建设祖国的号召。这年7月,刚刚读完中学,只有16岁时的成思危怀着一腔报国热血,带着简单的行装,未给父亲通报,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广州。他被派遣到广东省总工会工作。第二年,成思危被选送到华南工学院读大学,之后又转入华东化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化工学院工作,从事硼化物研究和教学。“文革”中,成思危离开实验室,当起了锅炉工。在困境中,曾几度徘徊。但他坚信,历史的车轮一定会回到正常的轨道。他利用这段“难得”的时光,在锅炉旁学习锅炉学,并自学四门外语。
1972年,他的处境意想不到地出现了转机。这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紧张的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在美国工作的小妹妹成露茜随美籍华人参观团访问北京时,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她提出希望能找到失散多年的哥哥。在总理关心下,终于有了结果。不久,成思危由沈阳调入北京,到化工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工作。
1979年,成思危因公赴美进行考察。年届81岁的父亲成舍我闻讯从台湾赶到了美国。他与儿子时隔28年相见,恍若隔世。父子感慨万端。成思危最难过的一件事,是母亲萧宗让辞世时他不在身边,他听妹妹说,母亲弥留之际还在病榻上念着他的名字。成舍我没有责备儿子当年的选择。只是考虑到自己年事己高,希望儿子能去台湾,接手经营他的“新闻帝国”。成思危没有答应,选择继续留在大陆。1981年,成思危作为访问学者,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矾分校管理学院学习。由于辛勤努力,他获得了美国经济研究基金会的奖学金,在1年零3个月的时间内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一些知名公司和研究机构,纷纷向成思危发出了邀请书,并许以优厚的条件和报酬。成思危没有半点犹豫,再一次选择了回国。他被国家委以重任,担任化工部副总工程师、副部长等职务。成思危是最早获得MBA学位的中国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科学领域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管理科学相对还是一片空白。成思危将自己研究的重点放在管理科学和宏观经济领域。
1994年,已经59岁即将退休的成思危仍然是无党派人士。这一年,他听从民主党派中国民建主席孙起孟老先生的建议,作出了一个重大选择:加入了中国民建。他想让他的研究成果以一个党派的名义传达到国家最高层,以便引起重视,更好地报效国家。1996年,成思危出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部主任。在他的主持下,基金会为避免我国卷入东南亚金融危机做出了重要贡献。1996年12月,成思危接任中国民建主席。1998年3月,成思危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5月,当选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在全国九届政协一次会议上,成思危以民建中央的名义,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被列为这届政协的“第一号提案”,成思危因此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从此,成思危迎来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10年。2002年9月,成思危担任了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他推动建立的虚拟经济学科,为当下的经济发展和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2003年,成思危继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8年,成思危携妻女与父亲会面于香港。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是个乐观派的成舍我,特意要儿孙们陪他到落马洲隔岸远眺深圳,他说,待到条件时,一定要争取回大陆看看。成思危也一直在盼望着父亲的大陆之行。遗憾的是,成舍我并未等来这一天。1991年4月1日,成舍我病逝台北。成舍我病重期间不能发声,每日挣扎着手书“我要说话”四字。这是他留给世人的绝墨,也成为先生毕生志业的写照。
成舍我病危及过世时,成思危曾先后两度赴台探望,之后因为担任国家要职,遭台湾当局拒绝入台。卸下公职后的2009年6月,两岸关系缓和,他接受世新大学邀请,参访世新大学,出席两岸如何应对金融海啸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专题演讲。他赞许:“两妹妹学校办得好。我没回来是对的。”
成嘉玲:台湾知名教育家
成嘉玲,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留学美国,获夏威夷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68年出任世新教务主任,因建议未被父亲采纳,她以“不能真正发挥”为由求去。往后20年,任凭父亲说破嘴,也不肯回世新。她任东吴大学商学院院长,成为台湾大学中第一个女院长。1989年,在成舍我病重之际,成嘉玲放下东吴大学教职,回到世新协助父亲完成改制的心愿,出任台湾世界新闻传播学院院长。1991年,成为改制学院后的首任校长,世新大学第6任校长。她为光大父亲的新闻教育理念苦心经营,立下“十年之内发展成为一所精致的综合大学”的宏伟目标。到2001年,成嘉玲就任10年,世新不但顺利升格,而且在台湾教育部门各项评比中全数拿到“优等”。这时,成嘉玲选择急流勇退,决定辞去校长,交棒新人。
成嘉玲现任世新大学董事长,台北南开科技大学的董事长,台湾新闻评议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中国新闻学会理事长,台湾私立大学院校协会理事长等。另外,她和妹妹成露茜成立“萧宗让基金会”,在青海、山西、辽宁、江西等地乡村,建立多所爱心小学。学校均以母亲萧宗让的名字命名。10多年来,成嘉玲作为台湾的知名教育家,应大陆邀请参加过许多重大活动,包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国庆的阅兵典礼和晚会、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等。她多次率团与大陆的大学和新闻传媒对口交流。
和中国记协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会经常互访。她在参加世博会时,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经成嘉玲的努力,世新大学与大陆院校建立了互派学生机制,现在校一万一千名学生中,有大陆来的学生一千多人。
成露茜:为弱者争取发言权的“女侠”
成露茜,台湾大学外文系肄业,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学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资讯学硕士,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学硕士、博士。任教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矾分校社会系愈30年,受聘为终身教授,致力于华侨华人方面的研究等。中美关系好转后,她帮大陆学校设立英语训练中心。1991年受父命接办《立报》,任发行人兼社长,继承父亲的遗志,开始她的报人生涯。与她的父亲成舍我一样,成露茜在短短20年间,书写了自己的报业传奇。
1995年,成露茜又创办了《破报》。《立报》和《破报》长期坚持批判的、多元的、教育的、社运的观点,在台湾众多商业取向的媒体之外,提供了另类的选择。2006年,成露茜再创办台湾第一份越南文与泰文月刊《四方报》,为在台的国际移工与新移民女性发声。成露茜赋予其报纸诸多“文人办报”的理想,其坚守媒体道德底限的立场受到尊敬的同时也备受挑战。
成露茜一生有浓厚的左翼情怀,为华人社会做出不少贡献。和其兄长一样,她也信笃马克思,除了终其一生为弱者行动、为弱者发声之外,她还分析资本流动与世界体系的关系。
早年在美国求学期间,便受到民权运动的启发,通过书写与行动,为弱者争取发言权。她的努力受到美国学界重视,很年轻就获聘为洛杉矶加州大学“亚洲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她还创办了《亚洲行动》刊物,当时是美国唯一的亚裔学术刊物。虽然有浓厚的左翼情怀,但成露茜终生远离政治,是一个纯粹的报人与学者。
2000年之后,台湾媒体日趋恶化,身体虚弱的成露茜,依然承接世新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职务,为培养更多优质媒体人才而努力。
台湾著名文史刊物《传记文学》主编刘绍唐2000年去世后,由世新大学接办,成露茜出任社长。2009年5月,她一手促成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参访团访台,成动举办了“两岸传记文学座谈会”。
2010年2月27日,一个大大的“侠”字悬挂在台北世新大学大礼堂的入口,成露茜追思会在此举行。追思会的主题简单而温情:“再见,Lucie”。作为亲属代表发言的,是来自海峡对岸逝者的兄长成思危。
成思危致辞说:“今年1月27日,我正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时,传来小妹成露茜病逝的噩耗。我感到十分震惊和悲伤。71年的往事,历历在心头……这次是我继1991年参加父亲的葬礼后,第二次到台湾参加亲人的葬礼。父亲教育我们要为理想自强不息,舍小我成大我。将民族、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小妹露茜继承了父亲的精神,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也传承这种精神。”
(整合自《追忆与仰望——35位文化名人探访》大象出版社、《中华读书报》、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等)
(文萃报供稿)
作者:王幅明 等
责编:饶平平
来源:文萃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