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老九门”辨正:
古城墙南门为“黄道门”而非“南薰门”
上个星期,展示在中山亭附近、据称是长沙“南熏门”的画作。
文/任大猛 图/老茂
最近,一张据说是老长沙古城墙南门——“南薰门”的画作很热,成为新“网红”。但在有城墙的古代,长沙老南门名叫黄道门。该画作所依据的老照片中的南薰门是否“长沙造”,还是属于荆门、合肥等哪座城市,众说纷纭
“南薰门”成了古长沙的老南门?
最近,一张据说是老长沙古城墙南门——“南薰门”的画作很热。
就在上周,泥巴公社装饰中山亭VR公益展时,在中山亭旁即出现了一幅“南薰(熏)门”的画作,据说通过这幅画作,能“带你穿越到民国的老长沙”。举办公益展的一方有负责人称,他们“通过对长沙近现代文物保护管理中心的走访,湖南省图书馆翻阅资料、核对史实,访问周围老居民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竭力复活民国老长沙的历史风貌。
其实,这幅“南薰(熏)门”的画作,是以一张据说是长沙老南门即“南薰门”的老照片为原型而绘制的。
在我们城市,热爱老长沙历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但凡出现一张新发现的长沙老照片,立即会获得狂热追捧。此前,省图书馆的寻霖在外地找回老长沙湘春门等老照片,一时之间,长沙各处论坛纷纷转载。
此次中山亭展览的主办方虽对老照片“南薰门”的来历言之凿凿。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张他们颇“引以为奇、引以为新”的长沙老南门“南薰门”的相片,摆在对老长沙历史稍有研究的人面前,争议颇大。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就谈到:老长沙南门当然是黄道门,他的学生曾把黄道门戏称为“防盗门”。湘方言中,对声母f、h多数分不清,故“黄道门”与“防盗门”同了音。
主办方所称的翻阅资料,核对史实,从中山亭旁展出的这幅“南薰门”画作来看,充其量,绘画者多半只是翻阅了岳麓书社2014年12月出版的那本《老照片中的长沙》而已,这本书中的老长沙相片值得商榷处不少,“南薰门”相片就是其中一张(其实,这张老长沙“南薰门”的老照片,最早出现在2006年4月的某份报纸中,标注为挪威传教士所拍,但因作者本人较年轻,所写文章史实,颇有错误,故流传不广,直到这张相片被收到《老照片中的长沙》一书后,遂广为传播)。
截至目前,最早提出长沙老南门名叫南熏门的正规书籍,即是岳麓书社前年出版的这本《老照片中的长沙》,该书称:“南熏门,俗称南门口。南熏取自舜帝《南风歌》……”又称,“南熏门即正南门,又称黄道门,处于长沙南城墙之正中,是长沙城南唯一的城门,进城即为黄道街,又称南门正街……”书中并附有一座短塌塌的城门,城门洞上匾额高悬“南薰门”三字,书中并称这张相片为瑞典等国传教士所摄,令人不得不信。
然而,长沙南门被称作南薰门这只是我们所看到的从明代,经历方志修撰极盛的清代,再穿越过民国,直到新中国以来的数百年间,在所有印刷品上所能见到的、关于长沙南门叫做南熏门的“最早、也是唯一”的正规书籍上的记载了,可算“创见”了,但是否有考据,经得起考验则另当别论。
长沙“老九门”并无“南薰门”
翻阅从明代开始,到清康熙、乾隆、同治、光绪所编的《长沙府志》《善化县志》《湖南通志》及清宣统二年(1910年)的《湖南乡土地理书》及1924年的《长沙一览》、新中国编辑的各类老长沙丛书,凡提到古城长沙南门,均只有黄道门为长沙南门之说,南门为其俗称。至今我们尚未发现关于长沙城的任何一本古籍有把长沙南门称作南薰(熏)门的说法。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代学者陈运溶完成《湘城访古录》一书。在这本书中,陈运溶对长沙古城门名搜集最为完备,但陈运溶先生搜集到的清以前长沙城门名仅有浏阳门、醴陵门、碧湘门、清泰门、长乐门、端阳门、南楚门、湘东门、端礼门之名,陈运溶也提到清代以来古城长沙的九张城门名。他转引《湖南省志》说法称:长沙古城东城门叫浏阳门、新开门、小吴门。西面城门则有临湘门(亦称驿步门,今大西门)、德润门(今小西门)、潮宗门(今草场门)、通货门。南城门则为黄道门。北城门则为湘春门。并注明,新开门与通货门两门已封闭。以陈运溶先生之辛勤搜罗,他也未能发现长沙南城门曾经被称为南薰(熏)门。
1924年长沙《大公报》“湖南省城古迹今释”专栏,开篇之作即谈老长沙的城池。李抱一在1924年的报纸中说:长沙南城墙只有一张城门,名叫黄道门,俗称南门。与陈运溶所说并无不同之处,此时长沙城墙早已拆除,只剩天心阁一段,老长沙城墙及城门已荡然无存,长沙城也只剩下南门口的老地名了。
长沙决心拆除城墙,起于民国创建之初,但当时拆城墙是项极大的工程,在拆城墙前后,为着协操坪练兵的方便,新军们先在城垣东北角凿出一个经武门来,据当年报纸记载,新凿的经武门,门框用铁包裹。真正到了拆除城墙之时,政府先从北面城墙开拆,为防盗贼,相关部门又清理开北面城墙堆积如山的砖堆和土渣,在北门瓦砾堆中以寨栅树立起了一个兴汉门。至于学宫门、太平门等则开凿于清末,时启时闭。
老长沙城墙的拆除最终完成在赵恒惕时代,经黄兴长子黄一欧等人之手彻底拆除。必须一提的是,老长沙南门拆除时,当时报纸仍称其为黄道门,从来就未有一字提到什么“南薰门”。黄道门的拆除,非常彻底,因为当时城砖可以卖钱,承包拆城墙的公司,甚至连长沙老南门,即黄道门,门洞内的铺地砖都挖了出来以卖钱。结果无意获到一项文物考古发现,即在黄道门老城墙门洞子地底挖到一块明代时期长沙名人庄天合撰写的带有巫术性质的石碑。
黄道门即南门,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即已不复存在。奇怪的是,在本地十余年前出版的一本老照片集中,居然又出现了一张1942年第三次长沙会战时期一群抗战将士冲出一个城门洞的相片,相片下有老照片搜集者特别标注的一句话:“第三次长沙会战时期,我军将士从长沙城墙南门冲杀歼敌”。这句话和今天我们见到的长沙“南薰门”同样令人无语。
请荆门、合肥等城文史专家前来认领南薰门
据文献记载,现在我们可以确认,老长沙从来就没有一张城门被称作南薰(熏)门。不过在全中国的古城中,至少有四座城市的南门叫做南薰门。它们分别是:湖北荆门的南薰(熏)门,这座城门至今仍保存完好;安徽合肥的南薰(熏)门,今城门不存,但在网络上一搜即能发现合肥有一座南薰门桥,是因南薰门而名,合肥市民和专家曾就这座桥应当写作南薰桥或南熏桥而展开讨论,专家认为,还是以“南薰桥”为宜。此外福建泉州和宁夏银川等城市也有南熏门。
至于长沙的南门,却真的不叫南薰(熏)门,它的名字叫做黄道门。
呈现在老照片上,被误认为是我们城市长沙南门的南薰门,其身份到底属于哪座城市,是荆门、合肥或泉州或银川,我们暂时无法判定,欢迎与此相关的城市前来认领老照片中的“南薰门”。我们还是不要把自己的情怀寄寓在别人家的城门上为好。
责编:唐能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