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讲座丨听女书传人李爱莲讲女书文化
新湖南 • 据点
2016-11-16 20:16:14


女书传人李爱莲


主讲老师介绍

潇湘爱莲女书文化研究院院长、长沙市旗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南省直书法家协会理事李爱莲女士,多年来致力于学习研究女书文化与女德文化。自创柳体女书,婀娜多姿,飘逸洒脱,让人过目不忘。她的作品被北大、清华、交大、湖大、台湾、新加坡、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捷克、罗马尼亚等知名人士收藏。女书文化已传播到30多个国家,60多家媒体对她进行了采访报道。2016年1月23日,李爱莲带着女书登上中国旗袍春晚,将非遗女书文化《品墨潇湘》完美演绎,展示在舞台,被誉为女书文化传播第一人。


活动详情

【活动时间】

2016年11月9日(周六)上午9:30-12:30


【活动地点】

长沙图书馆三楼308室


【报名方式】

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入微信群既报名成功





【听课流程】

1、9:00-9:30 签到入场(9:30后停止入场)

2、9:30-11:30 李爱莲女士为大家揭秘中国女书

3、11:30-12:00 现场互动环节


【活动福利】

1、现场签到前五名的读者朋友可获赠女书团扇一把(这可是2016长沙国际马拉松特别纪念奖的奖品哦);

2、现场互动表现佳的有神秘礼物相送。


女书简介

女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妇女专用文字,它的发展、传承及以其为符号承载的文化信息构成了女书习俗。女书作品一般为七言诗体唱本,内容多以诉苦为主,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苦情文学。这些作品被书写在精制布面手写本(婚嫁礼物)、扇面、布帕、纸片上。同时妇女常常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唱读、传授女书,这种唱习女书的活动被称作“读纸”“读扇”“读帕”,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女书文化。


起源推测 1

九斤姑娘女红造字说

很久以前,上江圩有位才华出众的姑娘,因为她生下来有九斤重,人们就叫她九斤姑娘。九斤姑娘非常聪明能干,有一双巧手,纺纱织布、绩麻绣花样样出色。附近的姑娘们都喜欢和她结交姊妹,还有的从远道慕名而来和她交朋友,学女红。以前女人不识字,托人带口信儿常常出错。九斤姑娘便创造女字,用这种字把信写在纸本上、扇子上、帕子上,捎给远近的姐妹。她们接到信后,大家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读纸读扇读帕,也一边传习女书。后来姑娘们都学会了这种字,一代一代传下来。




▲ 李爱莲女书作品


起源推测 2

荆田胡氏皇妃传书说

据上江圩一带妇女传说,古时候荆田村胡家姑娘叫胡玉秀(一说叫胡秀英),才貌出众,被选入宫中作皇妃。有的说是唐朝,有的具体说是宋钦宗的西宫娘娘。在宫中受到冷遇,七年只被宠幸三晚,万般清苦,想给家人写信,又怕太监发现,便创造了女书字。她把这种字写在手帕上,向母亲和要好的姊妹诉说在宫中的苦楚,托人把手帕带回家乡,并告诉亲人看信的秘诀:第一要斜着看,第二按土话读音去理解意思。从此这种文字便在家乡妇女中流传开来。有的还说这位皇妃娘娘曾回来一趟,教会了女友写女书。有的却说是她在家时学会的女书。还有的说是她哥哥造的这种字并教会了妹妹,让她用来给亲人写信。




▲ 李爱莲女书作品


起源推测 3

神台买书说

很早以前,有一家父女三人采药路过某地,两个女儿走不动了,在地上一坐不起,老人也因悲伤死在这儿。后来人们发现来此地祈拜可消灾去病,人们便为他们父女起座庙。哪家有病痛、哪家媳妇不生崽,到庙里拜过,病没了,灾去了,孩子也有了。附近百八十里的女人都来祭祀求福。神台上有绣花小红鞋,没有小孩的拿一只回去照样做一双做了鞋就会有小孩,生了小孩再把鞋送回庙里。神台上还有女书。烧过香,化过纸就可以拿一本回去看读(叫“花钱买书”),读过后可以拿来换。最早的神台女书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丝线绣在绸子上,一卷一卷的。特别是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拿了女书回去要照抄一份,跟年纪大的妇女学认学唱学写。以后可以用女书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悄悄送到神台神龛上,让别人去读、去写。快出嫁的姑娘如果不会唱女歌、写女书,不会做女红,是被人看不起的。




▲ 李爱莲女书作品


(原标题:神秘女书文化传播第一人来长图开讲啦)

责编:吴名慧

来源:长沙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