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今天武昌首义105周年,这些湖南人你要记得
新湖南 • 湖湘名人
2016-10-10 02:00:56

【编者按】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这次起义虽然爆发于湖北,但却和湖南有着莫大的关系。湖南人以热血浇灌了革命胜利之花,成为了武昌首义的中流砥柱。可以说,没有湖南人,武昌首义也许不会在1911年爆发;没有湖南人,武昌首义也许会被瞬间扑灭;没有湖南人,国父孙中山有生之年也许不会看到共和的曙光!

今天,武昌首义105周年纪念日,新湖南客户端带您重读三湘先辈的慷慨壮烈——

蒋翊武:若论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他毫不逊色于孙中山!



组织策划武昌首义的领导团体有两个:共进会和文学社,比较而言,起主要作用的乃为文学社。首义前,文学社的骨干分子几乎全为湖南人,首义中,文学社成员贡献最大,牺牲也最为惨重。相比起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这些光耀千秋、历代传颂的革命家,文学社社长、武昌首义总指挥蒋翊武显得身后沉寂寡名,但若论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他与以上诸人当毫不逊色!

蒋翊武自幼成长于澧县一个贫苦长工之家,20 岁时加入华兴会,曾参加过华兴会起义。1911年初,他担任文学社社长,文学社迅速发展成为武汉地区最有影响的革命团体。在革命舆论宣传上,他大力资助《大江报》,使之成为文学社机关报,该报以广大新军下级官兵为主要宣传对象,使新军士兵与文学社心声相应,思想迅速倾向革命。

1911年8 月,他亲自制定了起义计划。9月,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组建起义总指挥部,他被推举为总指挥。在10月9 日晚,蒋翊武发布了武装起义命令,虽然随后出现了总指挥部遭破坏,起义计划泄露,刘复基等人惨遭杀害的意外情况,但起义军还是坚定执行了他原来下达的命令,使起义如期发动。

起义成功后,蒋翊武先任湖北军政府军事顾问兼联络使,奔走于武昌、汉口之间。在战时总司令黄兴辞职后,蒋翊武被革命党推出来挽救危局,任护理总司令官,负责保卫武昌,直到南北停战议和。对此,孙中山曾评价他:“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

刘复基:“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

除了蒋翊武,文学社还有一位在武昌首义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湖南志士。但甚为痛惜的是,这位志士没能亲眼看到武昌城头升起的那面铁血十八星旗,他倒在了首义的前夜,他就是被誉为“文学社的诸葛亮”、“文学社之重心”的刘复基。

刘复基是早期同盟会员,曾随宋教仁联络常德会党谋应华兴会长沙起义。文学社成立后,他担任评议部长。在革命活动中,他一方面努力巩固和发展文学社,另一方面竭力推动文学社与共进会的联合,并在磋商联合中充任文学社首席代表。

9月1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楚雄楼10号共同召开会议。刘复基在会上眼见革命同志因意见不一,几欲分裂,关键时刻他慷慨陈词,消除了两团体间的芥蒂,合作遂成定局。

9月24日,文学社、共进会两团体在武昌胭脂巷11 号胡祖舜寓所召开联合大会,刘复基被推选为军事指挥部调查部副部长,兼常驻筹备员。

10月9日,宝善里机关因炸药爆炸被查抄,清廷遂大肆搜捕。他闻讯后,奋然倡议“与其坐而被捕,不如及时举义,成败利钝,非所计也”,力促提前举义。起义总指挥蒋翊武根据他准备的地图和方略,草拟了当晚起义的命令。当晚10 时,小朝街指挥部正等待起义的炮声,清廷军警忽至。危急时候,为掩护同志,他挺身而出,投弹拒敌,受伤被捕。当夜提审时,他坚贞不屈,“自供革命不讳,大骂清官吏无耻”。次日凌晨,刘复基在湖广督署东辕门与同时被捕的彭楚藩、杨洪胜一起慷慨就义,为“武昌首义三烈士”。

谭人凤:身先士卒,稳定了革命大局

在首义中,还有位不得不提的湖南人,他就是“同盟会老人”谭人凤。他1860年出生于新化一普通农家,少年时曾加入洪门会党,1906年赴日参加同盟会。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他从上海赶到汉口,着力策动共进会、文学社通力合作,共举大义。

在首义成功后,他冒险渡江入武昌,与黎元洪相晤,促其下令进击清军,遂使起义后混乱局势稍安。10月22日长沙起义成功,他又到长沙敦促湘军援鄂。在新军出发前的誓师会上,亲赋军歌,以励士气。

12月初,因阳夏之役失利,汉口、汉阳相继失守,战时总司令黄兴辞职,都督黎元洪弃城出逃,革命军顿时群龙无首。千钧一发之际,谭人凤被公推为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节制武昌各军及各省援军。他身先士卒,指挥各军同仇敌忾,稳定了革命大局。对谭人凤之功,章炳麟评价:“当是时,微君武昌几殆。”

黄兴:紧急存亡之际挽回危局,率领湘军担当中坚力量

武昌起义第二天,清廷先后在武汉前线集结了3万军队,占据了数量上绝对优势,且清军多为北洋久经战阵之精锐部队,配备了机关枪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与之对应的是,起义军只有兵力6000人,其中仅一半人来自新军,战斗力不高,武器装备落后,仅靠高昂的士气支撑作战,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在此危急时刻,又是湖南人以天下为己任,临危受命。

10月28日,黄兴抵达汉口,随行者有宋教仁、刘揆一等湖南志士,他们在突破清军长江水师封锁线后抵达武汉,受到各界的热烈欢迎。黄兴被前线将士拥戴为民军总司令,市民还自发特制一丈二尺“黄”字大旗三面,分别竖立于武汉三镇之黄鹤楼、龟山、新市场上空,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士气。

其时,汉口革命军经连日奋战,部队已经极疲惫,黄兴不计个人利害,承担起指挥汉口军事的重任,经过29、30、31日3天激战,起义军因实力悬殊,被迫放弃汉口。

此后,黄兴根据形势变化,下令起义军退守汉阳,命蒋翊武在大智门前线遍地埋设地雷。黄兴为防守汉阳,以襄河为界,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线用机枪把守,第二线建筑堡垒阵地,以守代攻,第三线在龟山兵工厂环山设立炮台20 座,组成炮火网,居高临下,俯视汉口。黄兴还亲自视察战地,对防卫工事,以及机枪阵地、炮台设置亲予规划,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火力体系。11月5日,当冯国璋率5000余人进攻汉阳时,在起义军的严密防守下死伤累累。

11月19日后,援鄂湘军部队相继开赴武汉,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黄兴在获知家乡的部队来援后迅速过江检阅,并勉励湘军协统王隆中:“自古湘军无敌手,把湘军安置在汉阳十里铺前线,希望你第一仗就打出湘军的威风来!”随后,甘兴典也从岳阳率领一协湘军前来助战,汉口前线士气备受鼓舞,纷纷请求反攻。在反攻汉口战斗中,湘军担当了进攻的中坚力量。

黄兴自己统率湘军主力及部分鄂军担任主攻,趁夜色冒雨在断琴口登浮桥过江,王隆中率领湘军第一协为右翼,甘兴典率领湘军第二协为左翼,湖湘将士在反攻中奋勇当先,浴血奋战,屡克强敌,后因湖北新兵自乱阵脚,湘军被迫撤退。为保障前线供给,黄兴还派程潜、胡瑛、刘揆一返湘,在洞庭湖周边各县,征集大批米粮,组织船队,运往汉阳,支援前线。在黄兴的指挥下,汉阳保卫战持续了40多天之久,拖住了清军的主力部队,为其他各省宣布独立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为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武昌为全国之首义,湖南即为全国之“首应”

(左为焦达峰、右为陈作新

10月22日,共进会员,浏阳人焦达峰、陈作新率领长沙新军发动起义。次日,焦达峰、陈作新被公推为湖南军政府正、副都督。清廷派军南下反扑,武昌危急。湖南军政府成立后,便立即组军援鄂参加阳夏之役。在战斗中,不少湖湘子弟捐躯沙场,用鲜血保卫了首义之地!

在武昌首义后带动的全国其他各省的革命起义中,湖南志士也当为翘楚:云南军政府都督为宝庆(今邵阳) 人蔡锷;甘肃临时军政府都督为宁乡人黄钺;吴淞军政分府都督为安仁人李燮和;福建军政府都督为慈利人孙道仁;山东都督为孙中山委任的桃源人胡瑛;广西都督为原清广西巡抚善化(今长沙县) 人沈秉坤;长沙人张百麟被众推为贵州省枢密院院长,实掌军政要权。

纵观首义全程,湖南人厥功甚伟!百年前的那些湖南志士们以血忠荐皇皇轩辕,舍身肇造共和中华,他们的功绩如日照千峰,似月印万江,并星岳同生,与天地共存!

新湖南客户端整合自《湘潮》杂志、芒果TV、中国知网、百度百科

责编:朱晓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