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序言丨时光散落 诗意永存——序余仁辉诗集《时光散落》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6-09-07 09:55:48

 

时光散落 诗意永存

——序余仁辉诗集《时光散落》

文丨周碧华


 

仁辉的第一部诗集出版,本可以请名家为这部诗集增加些亮度,却叫我这个“华哥”写序,而且他知道我不喜欢装腔作势给人写序的,这事儿便让我觉得很有些诗意了。

诗意是个很时髦的词,但并非人人能真正体味得了的,若要具有诗意,在当下的环境里还真是件难事。就连操作诗歌工具的人们,也常常将一件本来具有诗意的事破坏得诗意全无。比方口口声声自称诗人,比方花钱请名家写评论,比方自己操办作品研讨会……

按一些所谓的标准,仁辉不算诗人,20年间才出版第一部诗集,比起那些一年制造一部诗集的人来说,他太低产了。但正因为20年磨一剑,我说仁辉才是真正的诗人。真的诗人,他必保持对生活永远的激情,对现实恒久的热情,也就是说,一个真的诗人,他必须具有诗意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不为时势左右,不为个人命运左右。

因为保持了这种诗意的生活态度,仁辉并不在意“诗人”这个名号,这些作品就是他在必须表达时的表达。人们很难想象,一个在深夜里写枯燥公文的人,当他疲惫地从办公桌前站起,推窗而望,无论有无美丽的星空,他只要面对这座城市,面对真实的生活,他的脉管里依然会喷涌出激情来。超越公文中的理性、格式化的行文模式,他能立即进入另一个语境,调动所有的意象和词汇,驱逐刚刚被异化的“我”,唤回真实的自己。20年里,他凭借诗歌这种形式,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满,不因为身在官场而迷失自我。

如果没有这种诗意的生活态度,当年在偏僻的乡村中学任教的仁辉,就不会面对寂寥的乡村之夜,依然充满对山外世界的憧憬,在备课本上写下一行或两行让夜立即生动起来的句子;如果没有这种诗意的生活态度,当年腼腆的文学少年,无论还是否“需要”我这个编辑,都依然与我亲近,在20年里将友情之酒愈酿愈浓。这就是诗意——拒绝庸俗,崇尚美好。

我认为,诗意的生活态度决定诗歌的品质,诗歌的技巧并不重要,而我们的某些评论家和名诗人热衷于对诗进行各种解构,热衷于心绪、心象的自我表达方式,结果使诗歌变得越来越陌生。而仁辉的诗集里,诗歌完全是一种自由而真实的表达,没有刻意的模式和固定风格。自由和真实,往往就能贴切地反映出仁辉的思想、情感及以生存状态。也就是说,他反映的是一种“现实”,这正是许多诗创作者所缺乏的,一些所谓追求“纯粹的诗”的人,往往钻进词语的陷阱中出不来,结果被词语所扼杀。历次诗歌运动,诗歌革命,都叫嚷让诗歌远离现实,其实,诗歌就是对现实问题的终极关怀,优秀的诗作者,有能力把所有不相干的东西转化为诗,转化为审美的艺术,这才是最高技巧。

仁辉没有刻意去把自己装扮成诗人,反而与诗歌亲切相处,因而既能从古典文学作品中获得意象,也能“在这自由的荒野等待花开”,许多句子清新自然,令人拍案叫绝,我疑心是他每次品酒之后随意击节而歌,未加雕琢,如形容水乡女子“站在河岸是一株柳/踏波而行是苇花一束/冷冷冬天里是渐次亮起的渔火”,柳、苇花、渔火,都是水乡景致,将景物人化,水乡的景物更美了,更活了,而水乡女子则更真实可感了。

即使是对宏大现实问题的追问,因为涵养,因为诗意的思辩,仁辉的追问让人无法回避,不得不低头沉思。如《比如风起》:“比如风起 /比如雪落/比如赤足奔进开春的田野/比如桃花在庭院里怒放/这些重大的事件/为什么都失去了回声……”这首诗我私下把它当仁辉的代表作了,一连串的追问,虽然看上去是那么温柔,却有一种震摄人心的力量,让现实世界的人突然回过神来,我们在快节奏的奔跑中、在无节制的欲望满足中,实际上失去了很多,我们已无法感知花开花落,月明月暗。这便是诗歌的力量,关注现实,并非要图解政治符号,诗人与每一个人站在一起,与世界并肩,诗歌才不是一具具僵尸。

所以,尽管仁辉将诗集命名为《时光散落》,其实在布置一种假象,散落的是时光,但时光通过他的每一个句子而存留下来,能存留的便是永恒的诗意!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