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散文诗丨二十四节气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6-09-07 09:21:00

 

二十四节气

文丨周碧华

 

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在24节气中,中华民族的历史生长在24节气中。

——题记

 

立春

看见这个词,就看见了美好。

就看见僵了一冬的河流,有些蠢蠢欲动了。如果仔细聆听,许多的绿意正在万千枯褐的枝干或脉络中行走。一袭微不足道的暖风正从遥远的南方启程,准备翻越一座座山岭,返回它们往年曾经吹佛过的地方。

鸟儿开始梳理羽毛了,蓄了一冬的嗓子等待春风来润喉。草根正在泥土里伸懒腰,它们似乎听到了谁的叫唤,醒了。

杜甫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虽然春来了,却似乎还在遥远的路上,立春这个词只是很暖昧,好似漂亮的少女给了你那么一瞥,但这一瞥并不代表着你可以拥有她。老舍就对北方的春了解得很透彻,他说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

于是我便认为,这春是很嫩的,很脆的,很薄的。它活在一种期盼中,人类盼望它,大地盼望它,万物盼望它。

一定是寒冬太重了,让一切都压抑了。所以,立春虽是春天的开始之意,但我仍要固执地理解为“站立”的意思。春一定要站起来,不能倒伏,人类所有的美好愿望,都随它一起站起来!

 

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古人的想像力让人惊叹,不仅给人配以属相,给时令也配以属相。春属木,木要生长不能缺水,于是雨水就这样来了。其实,虽然立春了,但并不等于雪就完全被春意消灭了,雨水只代表转型,其实雨并不多,甚至还有倒春寒后突然反扑的雪。民谚说,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这说明春雨贵如油,种田人得珍惜来之不易的雨水。

所以,雨水这个词儿很容易引起误导,油菜、大小麦,很容易忘乎所以,总以为雨水会给它们温暖的浇灌,孰料总是被寒潮打个措手不及,蔫了的模样,很像孩童冻坏的脸。

我心中的雨水,是檐下不断线的珠帘,是弥望去原野上白雾一片,是独宿旅馆时夜晚的雨打芭蕉声……

雨水似乎还与诗意有关,总让人想起戴望舒的《雨巷》,丁香花一样的女子,柔情的雨丝织就多少人的梦帘。

但庄稼需要的是及时雨,它们盼望立春时,还有些睡眼惺忪。现在,它们要实实在在的雨。庄稼不能负了土地,土地不能负了农人。

 

惊蛰

一切都在睡梦中多好!在冬天,万物都睡了,花朵睡了,不闻花香了;树叶睡了,不见绿色了;河流睡了,不见奔流了。睡了的世界多么凋残,却又那么安静。

动物也睡了,它们收藏起蹄印,收藏起嘶鸣,有的甚至躲到了土洞里,让泥土做厚厚的被,远离严寒,远离杀戮。

其实,这一切都是假象,万物睡了,却从未停止做梦,只要梦醒着,一切都还会蓬勃生长。

就有隐隐的春雷响来,从天际滚到地面,又向泥土深处跑去。这隐隐的雷声,像一种呼唤,又像谁的手在拍打,无数的小动物小虫子像受到了惊吓一样,猛然醒来了。它们在泥土深处伸伸懒腰,揉揉惺忪的眼,收拾好铺盖行李,准备返回。

多少惊吓会制造出恐慌,甚至悲剧。但这种惊吓多么美好!“春雷响,万物长”,春雷莫非是宇宙中的值班员?它忠于职守,按时催醒了万物。

春雷就这样从南方一直向北方滚过去,一路轰响着,像谁提的一面大铜锣,那些睡得正酣的万物,又要在新的一年里出场了。

 

春分

春暖花开,莺飞草长。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一半白天,一半黑夜,时光老人持一把剪刀,很公平地裁开了一天24小时。

《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春分日祭太阳,感谢它让白与黑如此分明,这种习俗代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这是多么高贵的时令,让历代帝王不敢怠慢,他们知道,怠慢了春分,就会怠慢整个春天,谁都清楚,怠慢了春天会是怎样的结局?

这个时节,燕子便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不会迷路,它们能闻到旧巢和故人的气息,它们斜着身子,和二月的春风一样,一剪一剪地,大地便万象更新了。

更新的还有美丽的女人们,一个冬天让她们臃肿不堪,分开昼与夜的那只神秘的手,现在开始层层剥了她们身上多余的衣,她们又开始轻盈了,又开始婀娜了。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无数的麦苗呼啦啦地响应,它们在原野里精神焕发,争相生长。起身,多么形象多么动感,它们像是赴一场伟大的约会。

我们没有理由慵懒了,起身,向着希望的季节出发!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这首诗,把华夏的历史总是要浸湿几页,清明便是纸幡飘摇,便是青烟袅袅。便是一些浅浅的愁,深深的思。倘若苏东坡的“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能流传开来,中国人也许就会少了几丝忧郁,多了几分睿智。

《诗·大雅·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毛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后汉书·班固传》:“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这分明是指人们安居乐业,天下秩序井然;

《荀子·解蔽》:“虚壹而净,谓之大清明。”《淮南子·齐俗训》:“原人之性,芜秽而不得清明者,物或淉之也。”这分明是指人的思维清晰,不含杂念。

其实,“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时序到了这个时候,天气晴好,天空碧朗,仿佛把一个旧的年份彻底洗净了。

于是,便可以到郊野踏青了,久囿在城中的心情,都在青青的原野上释然。

于是,便可以放风筝了,多少目光被一根细线牵到了高空,多少喜悦在手上不停地延伸、再延伸。

于是,便可荡秋千了,多少乌黑的长辫在空中飞舞,多少彩裙让少男心旌摇荡……

 

谷雨

四月的雨纷纷洒洒,那不是雨,那是一粒粒赐给人间的谷子,那是黄金的颗粒。

让我们抬起头,想像那是何等美好的场景!从天而降的雨,带给我们的不是阴晦,而是希望。

布谷鸟飞过来飞过去:布谷布谷……它殷勤地提醒着人们,这是播种的好时节。

池塘里的浮萍一朵一朵地由小大了,一夜间铺了很大一片绿了;

桑树上,戴胜鸟从远方飞来了,它的鸣叫,让桑叶眨眼间冒出来了。

“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忙种棉”,岂止是吃的粮穿的棉?玉米、地瓜、芝麻、烟……人们赖以生存的农作物,都抢在这个时节生根发芽。

如果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你会聆听到大地上满是种子拱破地面的声音,满是种子破壳的声音,满是庄稼拔节的声音,在雨的伴奏下,这是多么恢弘的生命乐章!

那些在冬季休养生息后的茶树,在谷雨的滋润下,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一坡一坡的茶,在采茶女的酥手里翻飞。茶歌响起的时候,茶香便漫溢开了。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一芽两嫩叶的则像一只雀的舌头……这谷雨茶,让人一杯忘天下!

 

立夏

听,青蛙在夜里突然开口了,先是一两声、数声,然后是合奏声,阔别一年的蛙鸣,就这样在田野,在你的屋前屋后,在你的梦境里响成一片。

蚯蚓也扭动它柔软的身子,它知道经过春雨浸泡的土地,既肥沃又松软。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仿佛是一夜间,暑气就来了,春天播下的种子,此刻疯长着,大地一片生机。万物在生长,有情人的情思也在涌动着,那每一声莺啼,都好似万千缕愁绪。有美人儿着粉红的睡衣,傻傻地倚在南窗。比春天强烈许多倍的阳光,将树叶的阴影印在地上,微风过处,影影绰绰,迷离了人的眼。

夏是随着万物生长站起来的,它彻底抖掉了冬天残留给春天的些许寒气,万物披着阳光和热量,开始热烈,开始奔放。

 

小满

这样的时令名称,古人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时间与物象,仿佛能给人有握在手中的感觉,就像豆蔻年华女孩刚刚发育的胸一样,将满未满;就像一穗玉米,颗粒饱满却能咬出汁水。

其实是形容麦类等夏熟作物,它们经过初夏的阳光洗礼,籽粒开始饱满,但只是乳熟后期,还没有到收割的时候。我的眼前,便满是麦子嫩绿的模样,它们伸出微黄的须,在风中轻摇。它们带着乳香的气息,让我闻到了邻家小妹的呢喃。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生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小满时节,不仅是阳光催促万物生长,就连风都富含营养,肥厚的桑叶闪着蜡质的光,肉滚滚的蚕歇在桑叶上,做着吐丝的梦。鸟儿的鸣唱红了石榴,那一山的野棠,放肆地散发着未红污染的香。

《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这一天尝了苦,接下来便是收获的甜蜜了。

 

芒种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正是梅雨季节,大麦、小麦一片金黄,风吹过,大地涌动麦浪,这麦浪就是庄稼人眼中的炊烟,就是新嫁娘的衣裳。

晴天比金子还珍贵,庄稼人与梅雨争夺丰收的果实。镰刀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麦子随着农人回家,原野里留下麦茬,那不是麦的伤口,那是麦的小嘴,轻轻吐着麦香。

而晚谷、黍、稷等,趁着这及时雨,纷纷植入土地,这是多么亲切的回归,去岁成熟了,现在又以种子的身份演绎又一轮成长过程。

梅子雨下着,在黄淮平原,梅子被雨洗得清香,农人的目光,既含着喜悦,又含着淡淡的忧伤。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菱歌响起的时候,夏至就要到了。

 

夏至

是谁告诉我们的祖先,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的白昼最长,这一天拥有最多的阳光。

这一天祭神,祈求最好的太阳如期而至,悬在头顶,让每个人都公平的分享,清除病菌、荒年、饥饿与死亡;

这一天祭地,鼓乐喧天,草木激动,祈求大地莫负了这大好阳光。

这一天像一个重大的节日,宋朝甚至让百官放假三天。辽代更是举行“朝节”,女性们以彩扇、粉脂相赠……这是否意味着,一年之中,不再担心被阴霾的天气困扰?太阳朗朗地照,南风懒懒地吹。

人类自古就明白,万物生长靠太阳。从南到北,白云驮着阳光在大地上行走,阳光抚摸万物,像血液流进根、叶、茎和果实。“夏至时节天最长,南坡北洼农夫忙。玉米夏谷快播种,大豆再拖光长秧。”庄稼人的手从来就没有闲着,他们的手为果实而生,为收获而生,他们在大地上呈上试卷,让阳光检阅。

 

小暑

把太阳举在头顶的人,谁不感到炎热?小暑还只是炎热的开始,一个“小”字,已让人们对暑天心生敬畏。

“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好斗的蟋蟀都怕了这天气,不再在田野里鸣唱,而是躲到家家庭院的墙角下,偶尔有气无力的发出求偶的声音;老鹰试图接近大地,翅膀像被大地烫伤一样,忽地又从低空弹上去,它们只在清凉的高空飞翔,影子拖过村庄拖过山岗,影子找不到停歇的地方。

谁都渴望树梢摇动,让一袭风钻入湿透的衣背;谁都渴望池塘里的荷翩翩起舞,让荷香带来夜的清凉。但扑面而来的不是凉风,而是热浪。只有情人的手,在分别时有些发凉。

庄稼经受着煎熬,这是收获前的阵痛,它们默默无言,垂着头,等待着最庄严的分娩。

 

大暑

一年中真正的热天到了,萤火虫在夜里提着灯笼四处串门,就像是慰问在白天被太阳烫伤的植物。一万口水塘张着嘴,一万片树叶张着嘴,大地在喘气。知了渴得难受,躲在树叶的背后要命的叫喊,晚上便蜕下它的壳逃走了。

小儿卧剥莲蓬是诗意的场景,其实蒲扇摇来的是焦渴的等待,等待一场风暴突然而至,吹落的斗笠连同惊喜的叫声满地打滚。这是一种短暂的表演,或者上苍的恩赐,风暴过后,乌云撤走,火辣辣的太阳又从薄薄的云层中钻出,“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只有清晨的露水,像治疗烫伤的药剂,让受伤的大地得到修复。

仿佛与太阳斗狠,农作物拼命地生长,禾到大暑日夜黄,大地一片金黄,弥望去星罗棋布的村庄像是浮在海中的岛屿,“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田野里便是一片繁忙景象,大地呈上一年中的收成,农人的汗水化作了这无数的稻粒,现在收回家去,慢慢品尝劳作的滋味。

 

立秋

忽然有一天,梧桐树掉下第一片叶子,接着第二片、第三片……

秋天到了。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夏天那扑面的热浪消退了,微风过处,人清气爽;清晨,薄雾像梦一样笼罩着大地,村庄与河流显得那么安详,公鸡的啼鸣撕开一层层雾,迎来每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偶有蝉鸣,那是它们从这一年撤退的信号,它们从树叶上看到了寒季的颜色在悄悄渗入。

在古代,这一天皇帝率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尝一尝新收的米谷。男男女女戴上楸叶,更有爱美的女人,将石楠红叶剪刻成花瓣簪插在鬓边,秋天便是如此诗情画意了。

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这是一个充分享受收获的时节,想起秋,就想起成熟,想起拥有。谁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处暑

老鹰满天飞,一个俯冲接着一个俯冲,它们睁着贪婪的眼,它们的爪尖闪着凶狠的光泽。飞兔在奔跑,鸟在四散逃亡。鹰的影子投放到大地上,像死亡的布幔裹着幼小的生灵。鹰知道错过这个时节,便是一个饥饿的冬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暑气渐淡,秋意渐深,红高梁把大地点燃,晚稻也渐渐黄了,家家开始清扫谷仓。大地一片忙碌,人类和一些小动物,都知道储藏意味着什么。

风开始猛烈地刮,不再有凉爽的感觉,而是让树叶越来越少了。曾经照耀北回归线的太阳,正朝赤道的方向迅速转移。

中元夜,江河湖海,只要有流水的地方,一盏盏河灯寄托了多少思念,河灯闪亮,自由的漂荡,哪些曾经迷路的孤魂,有了河灯的指引,终于踏上去天堂的路。

而菊花,正心花怒放。

 

白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夜间,草丛上被谁抹白了,草叶开始枯黄。

大雁和燕子,急急地领着儿女们朝南方飞去,那里有温暖的巢等着。

小麦种下去,冬瓜南瓜苹果梨子摘回来。“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原野像一幅画,这是人类在春天和夏天精心创作的,现在,这些色彩一块一块地被抹去,一片银海的棉花地,女人们的巧手在为家人准备御寒的衣,那些残留在棉梗上的零星棉花,如果在天上俯瞰,就像后半夜的天空,一些稀疏的星在眨着眼。

大地奉献了丰富的谷物和果蔬,家家酿酒,米酒的浓香濡染着乡村的深秋,大地也似乎有些醉意了。

茶园的茶树经受了夏季阳光的“煎炒”,白露时分正是它生长的绝佳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轻抿一口,甘醇清香回味悠长。

 

秋分

这一天,阴阳相半,昼夜平分,寒暑平分。在北方,秋意已深,而南方在这个时令才开始入秋。它让中华大地充分显示出广袤无垠。当西北某处雪花朵朵时,南方还是绚丽多彩。不过,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打湿梧桐,夜漏声声未扰离人梦。

冷空气从西伯利亚高原偷袭,掠过华北平原,挺进江南,它就像一只魔掌,改变了大地温暖的模样;它又像是在追逐着什么,仿佛要把荒原的荒彻底地甩掉,它向往的是江南的富庶和温柔。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若有人伫立在这样的清秋之夜,会感觉寒气袭身,就连天上的月亮,凝望久了,也似有些凉意。夜风中,桂花的香气飘来,让人心醉。

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晚稻熟了,沉甸甸的谷子垂着头,像在思考是否愧对农人的汗水;冬麦要播种了,要抢在严冬到来之前,把它们的根须伸进泥土深处。

一边摘取着,一边植入着,这就是秋分,一个意味深长的时令。

 

寒露

草木上的露水,屋脊上的露水,那么细小,晶莹,上苍哈一口气,它们便似凝结了一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只是中原景象,其实在更北的北方,霜冻已经出现,漫山的红叶,被冷霜冻得发紫。

而南方,那些本来就已稀少了的蝉,此时收起了它们的嗓子,彻底地退出歌唱的舞台,等待明年的演出季节。一口一口的荷塘里,枯荷梗骨折似地,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头,半截的,斜倚的,像从一场战争中溃败下来的士兵。曾经田田如盖的荷叶萎缩了,一脸的老脸斑,残剩一小块绿色顽强地支撑着。

寒露时节,总惹人无限愁绪。“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仿佛连鹰的翅膀扇动的风都能让树叶凋落,多少迁客骚人,在他乡的旅馆望着一地的寒露,不禁想起故乡的月了,此刻故乡的月,一定像壶温热的酒,能让他们抵御渐渐升起的寒意。

 

霜降

这究竟是一场美丽的降落,还是一场冷冷的阴谋?当大地尚有许多花朵吐出芬芳时,它们从天而降,不露声色,便将万物改变了颜色。

《国语·周语中》:“火见而清风戒寒”,清冷的风吹动寒意,提醒人们冬天不会太远了。那些盛开的菊花成了这个时令最为骄傲的花朵,它们披一身白霜,花开一瓣,便撑落一瓣白霜,经霜的菊花多么刚强、冷艳!

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草枯了,凝结其上的霜却冠以花的名义,人们对花朵是多么依恋。霜花是白的,透过窗棂的月影也浸着寒气。

霜降前后始降霜,有的地方播麦忙。

早播小麦快查补,保证苗全齐又壮。

糯稻此节正收割,地瓜切晒和鲜藏。

棉花摘收要仔细,棵上地下都拾光。

复收晚秋遍地搞,柴草归垛粮归仓。

从立春开始,我勤劳的庄稼人就不曾停歇过片刻,一小片光明,一小块土地,都被他们种植且收获了,就连那一根根稻草都拾起来,堆成垛,于是,原野上那一个一个的草垛,清晨披着霜,像一个个白了头的思想者。

 

立冬

如果说立春让人感到春天站起来了,是一种希望;中华民族却并不畏惧冬天的来临,浪漫主义情怀使得先民像迎接重大节日一样。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而民间则祭祖、饮宴、卜岁,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但勤劳的庄稼人没有停下他们的双手。

今冬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在庄稼人眼里,立冬也是希望的开始,大雪能将麦子喂得更青翠。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冬天来了,百花谢幕,梅花却在雪中鲜红地绽放了。

 

小雪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小小的雪,薄薄的雪,开始覆盖大地。万物俨然失去了生机,其实,万物早已收藏起它们的锋芒,只等来年春的召唤。你只要仔细聆听,种子、根茎,都在泥土下悄然过冬。

小动物们也藏起来了,它们早已积蓄好足够的脂肪,在冬天保持生命的阳气。田野里,偶尔有野兔留下一朵一朵的蹄印。

庄稼人杀了年猪,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就见家家户户的厨房里,炊烟拥抱着腊货,腊肉薰得暗黄,油滴含香。

雪在外面不紧不慢地下,似乎漫不经心。家家的火塘便燃起来了,围着火塘,邻里间共话桑麻,从彼此得意的眼神里,便知这一年丰衣足食。

小雪,只是老天给人们送的一张张帖子,真正的雪在后面尾随而至。

 

大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真正的雪到了,天空像被捅穿了,倾倒不尽的雪花飘飘洒洒,“燕山雪花大如席”,让山岗更厚,河流更青。

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如此寒冷的天气,连耐寒的寒号鸟也闭上了嘴,不畏寒的只有孩童,他们在雪地上堆起雪人,小小的手指冻成胡萝卜。

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南国的雪却羞涩许多,很难坚持三五天的,融雪的时候,雪水便是农人的最爱,也是土地的最爱。

瑞雪兆丰年,大雪覆盖大地,像厚厚的毯子,那么温暖,越冬的农作物在积雪的保护下躲过了寒流。

谁家的女孩推开了窗子,雪影便映了进来,有些耀她的眼。她牵挂着的人寻着兽迹而去,远处的枪声,震落了檐下的冰棱。

 

冬至

它不是一年中最早的节气,却是被中华先民最先发现的节气,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这一天的世界最安静,梦也最长。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祭神,祈求,驱除邪恶。 ”汉代时,这一天还要组成庞大的乐团,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也许,在先民的眼里,黑暗是被鬼神操纵的色彩?

唐人把这一天当作盛大的节日,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 “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我欣赏唐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看淡天象,着意雅趣,让诗意的芬芳感染至今。

 

小寒

小寒其实最具欺骗性,它比大寒让人冷得多。可为什么要称“小”呢?这应该是善意的欺骗,或是浪漫主义作派,它让人们对大寒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而真正的大寒,也许会给人意外的惊喜。

“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大雁是顺着阴阳而迁移的,现在开始向北迁移,无比壮观的雁阵修饰了北国的天空;喜鹊开始筑巢,一根一根地衔枝,北方的原野上,便可见许多光秃秃的树举着一个个黑乎乎的巢……

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北风吼。林木果树看管好,腊月栽桑好时候。尽管土地变得坚硬,北风像刀子刮人,但庄稼人不会放过任何培植生命的机会,桑,便在这时栽下去了,农人栽桑的时候,眼前不是冻得发白的泥土,而是绿绿的桑叶、肉滚滚的蚕和雪白的蚕丝……

 

大寒

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看不到丝毫的忧郁,却在一年中最充满喜气,因为春节就在这一时令里。

赶年集、买年货,一家老小都要分享一年收获的喜悦;写一幅春联,不管书法水平如何,只求真实的表达,家家不忘“福”倒贴;扫尘洁物,除旧布新,一年四季的忙碌,只为这个时节的享受。

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希望“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将芝麻秸洒在路上供孩童踩碎,“踩岁”啦,岁岁平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寒时节,哪有寒意?只有一个欢喜连着一个欢喜。24个节气它幸运地收尾,过完大寒便是又一个轮回。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