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山水人文丨古道随想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6-09-01 15:16:08

 

古道随想

文丨张建安

 

在洞口娜溪采风的日子里,我时时为瑶族同胞那古朴、淳厚的民风所感动,时时被大山深处那素朴的美丽和地老天荒的苍凉所震撼。然而,真正在我心中留下最深刻印痕的,则还是那条“湘黔古道”。

那是一条曾经东连宝庆、长沙,西接洪江、芷江,一直延伸至贵州、云南的古老商道,虽然历经了千百年的风吹雨打,很是有点古意了,但在娜溪依然还保存着约六、七华里长的一段,非常难得。因此,一俟踏上那段残剩的商道,我就不禁有些感慨,我的心中就不由得升腾起一些别致与异样的情感。

 

(一)

古道漫游,我们感悟了一方奇丽的民俗。

我们采风组一行八人,在当地领导和村民的指引下,直接从娜溪乡的宝瑶村桥头切入,首先映入我们视野的,则是那古色古香的风雨桥——“太平桥”。此桥横跨宝瑶河,为石砌拱桥,桥有四孔,高8米,宽4米,净跨32米,建于清嘉庆12(1808年),桥上有凉亭14扇。太平桥历经近200载,至今仍保持完好,十分壮观。桥上或雕龙,或画凤,有关圣、也有观音,可谓尽态极妍!不难看出,它的存在对于领悟和发掘湘西南的民俗文化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往前行走,就到了宝瑶村。在从前,这地方可是来往商旅驻马歇憩、养精蓄锐的驿站,旧称宝瑶驿。而今,那古拙笨重的绹马石还在,那供喂马用的马槽、关马用的马厩还在,可以想象得出当年这儿的热闹和繁忙。但是,最为抢眼的还是驿站旁边那两棵高大无比的古杏树。据当地村民介绍,两杏树一雌一雄,枝叶交通,亭亭如盖,人称“鸳鸯银杏”。传说在那非常年代,因那树干长得过于挺拔,也过于张扬,从安全方面考虑,有人将雄树的顶尖砍掉了一部分,可那曾想,那雌树竟然长达十余年不结银杏果子,以示生气和不满。这优美的传说简直让人唏嘘不已、感叹不已!那实在是两棵充满人间温情的爱情之树、人性之树啊!——同时,也足以令当今的年轻男女们惭愧。

再往西赶四、五里许,就可见一古亭,名叫“思义亭”。“思义亭”,大概算得上是古道上的标志性建筑了,它是一座供行人休憩的凉亭。人们可以想象,这文气、古雅的名字该是寄寓着建亭人几多的情义和期望!亭子的地面全是用鹅卵石镶嵌而成,那有点夸张的铜钱和莲花图案,是颇有涵蕴的,估计是作者有意想提醒来来往往的过客,不应该见利忘义,而应该学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吧——真正是用心良苦啊!

亭里可免费提供茶水,试想,那劳累困顿的行人在喝饱甜津津的茶水之后,才得以积攒足够的精力继续赶路,那对于好心人的一番善行和美意,该是怎样的一种感激!

一路行走,就是这样,我们接受着淳厚民风的洗礼!

一路行走,就是这样,我们拣拾着古老与残碎的文明!

 

(二)

古道漫游,我们走进了一段悠长的历史。

这是一条古老而漫长的商道,它横亘山川,连绵千里,只可惜岁月悠悠,物换星移,而今,却只能够看到依稀尚存的影子了。

古商道时断时续,孤寂、清冷,想象中那一泻千里的连绵已经不再!想象中那“驼铃叮咚”或“马蹄声碎”的岁月已经不再!就连这古道兴修于何时?我们亦已无从考证。

我们仅知道它曾经真实地凝聚着湘西南瑶、汉、苗、土家等众多兄弟民族珍贵的情谊,我们还知道它曾经真实地喋洒着大山先民的汗水和鲜血……你看,那光洁可鉴的青石板路,或残缺,或断裂,似乎有点散乱,但作为后来的游人,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它的沧桑、它的苦难,因为,每一块石板都印满了山民的脚印,每一个脚印都灌满了山民苦涩的汗水!

遥想当年,沿着这条山道,前辈山民们不顾辛劳,或肩挑,或手提,或背杠,将大山里无穷无尽的茶叶、烟叶、药材、兽皮、山果、木炭等物产,运送到大山外面去,希图能换回自己所急需的食盐、布匹、百货等日用商品。正是他们的忙碌和辛苦,才得以刺激东方各都市、各商埠、各行业的发展和繁荣。自然,商道上有时也走动着一些条件稍稍好些的旅客,他们可能或牵着骆驼,或骑着马匹,或坐着轿子——此等人群的出现,无疑给原始、沉闷而单调的商道,增添了些许亮色和生气。

然而,在这地广人稀的大山褶皱里,流传更多的则是一些让人恐惧、伤心的事情,比如抢劫,比如流血,比如杀戮……若干年前,就有小说家著小说《古道西风》,生动地再现了这条古老商道上的土匪、挑夫、鬼子、妓女等诸色人等,以及所引发的一系列恩怨情仇的故事,写得壮怀激烈,写得荡气回肠!

好在那一幕幕血腥、恐怖的场景,早已隐退于地方史志的深处,而今,那钝刀折戟,那尸骨荒冢,在这片美丽的大自然中已了无痕迹,就好象是一出早已闭幕的历史剧,剩下的只是一个空旷幽静的舞台!

尽管,那老庄一般深邃的群山默不作语,但人们的记忆却还能够召回历史!漫月经年,古商道哪能完全抖掉那过往的云烟和逝去的风尘呢?

 

(三)

古道漫游,我们欣赏了一线绝美的风景。

娜溪的山峰以高、奇、险著称,群山拥挤时崇峦叠嶂,竟相争高,如万马奔腾,颇有动态之美;独立处,如刀砍、似斧削,壁立千仞,给人以冷峻、刚毅、果决之快!

我们一行,或在森森林木中穿行,上有树阴遮天闭日,两边则有蝉鸣不息,那紧一阵,慢一阵的音乐,缓急有致,有如天籁;或在崇山峻岭上盘绕,有白雾在眼前沉浮、翻滚、奔突,有苍鹰在远处冲刺、翱翔,时隐时现,迅如流星,动如电闪;或在悬崖峭壁上观光,半边依山,半边凌空,人行此处,抬头可望云卷云舒,低头能见深谷幽幽……特别是在夕阳映照之时,立于高峰之巅,眺望远方那浩浩群山,不由你不想起——并深刻地认同二十世纪那位伟大湘人的一番悲凉感慨:“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是一片古朴而灵性的山水,这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情境,恰到好处地展示了这方古老楚地的神秘、浪漫和神奇!

时代的列车以它不可抗拒的钢铁般的意志向前推进!

一向低调的湘西南,如今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不须多久,那气势恢弘的上海至云南瑞丽的高速公路将横贯此间,那写满岁月沧桑的“湘黔古道”也只能以它特有的人文光辉照耀史册了!

历史以它无比的伟力穿越时光隧道,古老的湘西南定将变得魅力无限、生机无限、美好无限……


(本文原载于《青岛文学》2007年第6期)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