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画家蒋文忠创作的油画《西部之西图》。)
有点悬
文丨甘建华
应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大庆之邀,甲午夏日,我重返柴达木盆地,开始了一次梦境之旅。
8月25日中午,到了史载只有明初大将蓝玉来过的甘森(蒙古语意为“苦水”)。这个荒漠深处只有几幢红顶房子的热泵站,地处千里花(土沟)-格(尔木)输油管线中段,仿若一座漂浮在茫茫瀚海之中的孤岛,是社会依托条件最差、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我不但亲眼目睹了名闻遐迩的石油工人亲情文化墙,还亲口品尝了温室大棚中的西红柿,味道非常非常好,之前从来没有吃过那样醇正的美味。
回湘后,写了一篇散文《甘森的西红柿》,先是发表于当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接着被《青海日报》《中国石油报》《柴达木日报》及《红柳》杂志转载,收入《百年中国经典美文•艺术散文》《乡土•呢喃——2015湖南散文作品选》等选本,并遭到多人多次剽窃。著名记者、作家凌须斌戏谑道:“青海油田多年难得上《人民日报》,这一回借助湖南甘建华的大笔,‘卖’了天底下最贵的一个西红柿。”
故事至此尚未结束。
整整一年之后,与甘森热泵站教导员宋代勇通话时才知道,《甘森的西红柿》居然被列为2015年重庆市高考语文大阅读散文试题。上网百度,6月8日发行的《重庆时报》,记者借来自西南大学、巴蜀中学和育才中学的几名专家之口,对大阅读连续两年考小说是年选择考散文,所选定的这一试题多有溢美之词。
随之,语文网、人民网、网易、凤凰网、重庆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大型官网均作了强力推介,拙作不但被辑入《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假期百分百》,而且被新东方网高考频道推荐为2016年高考三轮复习题。
一位名叫李安全的语文特级教师,在2015年第7/8期《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下半月)撰文分析道:“从选材看,《甘森的西红杮》从甘森热泵站联想到柴达木油田的建设,由甘森热泵站的宋代勇、郭光元、甘述文等几十位建设者,联想到三代‘默默工作的石油兄弟姊妹’,讴歌了‘三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美德’。文章立意高远,却以‘甘森的西红柿’为题,并以之组织全文,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象,构思新颖。从命题看,5个小题,23分。题型多样,立意明确,重点突出。试题既注重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又突出了文学欣赏能力。”
最为搞笑的是,“有木有土豪请我吃来自甘森的西红柿”,业已成为重庆地区高中生的调侃句式;而“去甘森吃西红柿”,居然成了学生们某种特定的接头暗号。
昨天,女儿的同学说,你可以试着做它的阅读题,因为一般情况下,原作者去做题目,分数好像都不高,与出题人的思路可能相悖。
做?还是不做?这是一个问题。
比较看好我的一个朋友,说总分23分,估计你能得15分。仔细想想,还是有点悬。
(本文原载《衡阳日报》2016年4月2日,《柴达木日报》2016年4月11日)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