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白培生 李秉钧 通讯员 颜石敦 廖昕
“郎平对排球技术精益求精,赛场上灵活调整战术反映了郎平的一贯技战术风格。”8月21日上午,国家排球郴州体育训练基地的一个观赛室里,一位65岁的老者时不时给现场的观众讲述“郎式战术”,让大家对他越来越佩服。
这位老者名叫张式成,是国家排球郴州体育训练基地一位退休干部。他曾作为服务中国女排的随队干部,见证了中国女排落户郴州集训的始末,先后有100多家中外媒体通过他报道中国女排的有关情况,其个人撰写的女排新闻报道有30多篇,仅湖南日报曾用过的报道就有近20篇。他还编撰出版了《从秘密基地起飞——中国女排在郴州》等书籍。
1979年,大学毕业后的张式成被分配到国家排球郴州体育训练基地工作,也在当年迎来了中国女排的首次郴州集训。说起郎平,张式成回忆,由于条件艰苦,训练是在竹棚馆里进行,简易木地板是从铁路上找来的废弃枕木。由于木板之间的连接处不严密,女排姑娘倒地救球的动作快而猛,不时有队员在木地板上刮伤。
“郎平的手掌心扎进过小木刺,队员们的手脚被划出血是家常便饭。”张老介绍,有一次郎平头部被球打得轻微脑震荡,经过治疗后的第2天就又上了训练场。
“正是这种简陋的条件,铸就了后来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郎平就是这个精神的参与者、创造者。”张式成认为,这个情结促使郎平后来义无反顾回国执教女排,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女排精神。
多年的相处,张式成与郎平结下了友谊,也让他格外关注郎平的情况。1998年,张式成去北京看郎平,在一个训练场馆内,郎平既是教练,也是母亲,她把只有几岁的女儿带在身边,让张式成感叹“郎平真不容易”。
张式成很佩服郎平的正直和公正。1981年女排再次来郴州集训,郎平由于参加北京“十佳”运动员的颁奖晚来了2天。郎平来后,将仅有的100元奖金分成两份,其中的50元交给女排的领队,另外50元给了中国男排的领队,说是给队员们春节买糖吃,希望中国的男女排一起腾飞。
让大家感动的还有“铁榔头”1995年带队去广西柳州集训时,当地考虑郎平工作的需要,给她配了一辆车;但郎平却把车留给队里用,自掏腰包买了一台国产车。张式成禁不住感慨:“这就是老女排啊!”
“女排能走到今天,与郎平对排球技术的精益求精分不开。”张式成对郎平指挥队员进攻、防守的战法分析透彻,大家都形容他是“超级郎粉”。
责编:曾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