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创作谈丨你好,报告文学
新湖南 • 历史专题
2016-08-01 15:39:08

 你好,报告文学

余 艳

 

我曾被人称作酒店出入、吧厅写字的时尚作家,小资了多少年,突然离开悠哉的闲聊、热衷的逛街,调转笔头,出发——

去从来没去的地方,体验;

去能改变自己的地方,突破;

去真感动真释放的地方,激活!

杨开慧系列创作让我跨入报告文学队伍,成为一名新兵。可是——

一时间,我找不到工作服,衣橱里全是品牌套装、紧身衣裙——哪能下基层?哪能上前线?

一时间,我寻不到合适的鞋,几十双不是时尚另类、就是踩不了泥泞的高跟鞋,哪能上火热工地,哪能走生活前沿?

即使开车,也只跑宽阔的城市;即使创作,也都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我知道,作为作家,我多年的思想,没真正贴近过生活,没真正走进过百姓。

好在,“08抗冰”那冰冷血热的日子,给了我报告文学最初的体验,那段激情,成为最终走进报告文学的强劲推力。

如果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

2008年的抗冰救灾,在重灾区湖南演绎的那场大破冰、大分流、大救援的三大战役,就是名副其实的在和平时期的重演!

在永州:40公里的堵车长龙、8万多司乘人员一夜之间困在冰天雪地。周边群众推车挑担上“前线”——破冰、推车、铺路;挑担、挎篮、送饭、救援。前方后方、宏大疆场。

在衡阳:数万人在插着红旗的山岗上修复电网、送电于民。那场景,不也是一场保电的人民战争;

在郴州:黑城11天。电,是光明也是温暖,是动力更能救命。在人民医院就有一场救死扶伤的人民战争,冲锋的战士是往日娇弱的白衣天使,冰天雪地对应停电时的接生台。11天,他们依然平安接下200多个新生儿……

截取“08抗冰”攻坚战的典型侧面,讴歌深明大义、守望相助、默默奉献;传颂风雨同舟、生死相依、共赴危难。最终书写——人民能量,催生那个冬天的神话!

其实也催生了一个作家的神话。在带领湖南作家网前后30多人、行程2600多公里,深入湖南重灾区的采访,除新闻报道之外,我创作完成了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人民,只有人民》。

也就在那时,报告文学点燃的激情、获得的感动,已经深深地潜伏在我的心灵深处,仿佛备好了干柴,只需有个火苗,就能熊熊燃烧。

一个报告文学的新兵蛋子在2011年,接下“杨开慧”题材的创作任务,这无异于一颗火星,让我像一团火突然燃烧起来——仅四年,我在“杨开慧”这个富矿里挖倔出长篇传记《杨开慧》、报告文学《板仓绝唱》、纪实文学《红楼之恋》和中篇报告文学《太阳的精灵》、《墙洞里的情书》、和《霞姑娘》六个作品。上排行榜、上年选,再出版、再获奖。其实,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被这独特的文体彻底改变——

作风踏实了,文笔饱满了,情感真挚了,境界提升了。不用人催,就能自己逼自己,去认真、再苛刻、还较真。又其实,报告文学不仅让我起步了、出发了还让我看到——

路上,那一片春天的景;现场,那热情似火的人;桌上,都谈论真情的事;梦里,也回味感动的情……脚,走在了大地上;心,贴上了民众情。

采访中,多少次被打动,甚至忍不住流下——很久没流过的泪;

创作中,多少回被激活,甚至压不住喷发——太久没喷发的情。

四年里,跟百姓的融合,与生活的接轨,真正体会,什么是危急时刻大写的人,什么是众口传诵特书的事。从杨开慧题材进入报告文学,我意识到自己成了一位痴迷的“使者”——传诵着理想的传诵,互动着英雄的互动!

也就在这几年,我义无反顾从虚构的小说、随意的散文中,转型到写实、却要格外吃苦的报告文学。

但很快,我进入报告文学创作的第三个阶段。

这个阶段开始在2014年底,我毅然决然利索地翻过“杨开慧”章节,进入2015年中短篇打磨期的创作,也就踩下一串雏形脚印,有了一部《一路芬芳》。

这部书里有《追梦密码》,这个从何继善院士的长篇传记文学中截取的章节,刨根似地追溯一个科学家,因侵略者炮火的激将,民族屈辱后的奋争,带着家国恩仇开始一生的执着超越。从70多年前的日机轰炸开始——他做梦,自强、国强,不再受欺负;他追梦,不拿枪,用科学一生抗战;他圆梦,拼搏奋争,在暮年还全力开发页岩气为民族出气!

也因此,在2015年的“抗战胜利”纪念年中,何继善这个人物,于十多家报刊整版、头条地出现。

《郑娘的“东女国”》写得苦,巨大的文化差异,采访的急忙仓促,1万2千字的短篇,我看了六、七十万字的资料,推翻了两次已架好的结构,改了三稿,才勉强过了自己这一关。我告诫自己:认真对待每一个题材,交出去的一定是尽最大努力的——自己的最好。

时至今日我感觉,报告文学是天使、也是“魔鬼”,又像一个自掘的陷阱,让自己掉进去还乐在其中。痴迷、无悔,心甘情愿地吃苦奉献。还真奇了怪了,不是报告文学,有谁能这样颠覆性地改变——我?

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那是集体的支持、老师的扶助。忘不了,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湖南省作协几个研讨会的圆满推举;忘不了,何建明主席、李炳银老师在人未谋面、只看作品就写下洋洋几千字的评论;忘不了,在看不准选题、找不准方向时,黄传会老师拿出自己的经验帮我结构新章;忘不了王宏甲老师、徐剑老师到位的评论、殷切的嘱托;忘不了梁鸿鹰、杨晓升老师将一篇篇拙作搬上了报刊,传播到很远很远……

幸喜,一次次感动历练了我;感恩,一次次帮扶催生了人。再历经火热生活的洗礼,接受真情大爱的净化,全方位成全了更有意义的人生。累,受了;苦,值了!就用这全部触及灵魂的感动,滋养自己、营养他人;就用一次次的成长,力求交上人民满意的答卷。

创作还在继续,感动仍在传递……

责编:吴名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