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鼎城籍抗日将领蔡仁杰
新湖南客户端
2015-12-27 11:19:14

近年来,关于国民党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的文章,在各种媒体上炒得热火朝天。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与张灵甫一同殒命孟良崮的74师副师长蔡仁杰,是常德鼎城籍人士。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身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多次参加反击日寇侵华的战役,屡战屡捷。最后,却因参加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成为历史的悲剧。

蔡仁杰,一名主阶,号常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出生于常德县斗姆湖花园村(今鼎城区斗姆湖街道办事处花园社区)。1923年在常德县移芝中学毕业。随即到斗姆湖道林寺小学任教。因为反对学校的保守落后而被解聘,不得不回家务农。由于身单力薄,不胜体力劳动,与父亲发生口角。父亲用扁担打他,他赌气离家出走。先到湘军教导师周澜部当兵,后经同乡介绍,于1926年初报考黄埔军校,被录取到第五期工兵科学习。与他同期录取的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许光达,上将宋时轮、张宗逊、杨至诚,中共高级干部陶铸、张平化等人。1926年12月至1927年1月,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科、炮兵科、工兵科及第三、四、五大队学生1700余名,分别由广州和南昌迁往武汉分校,蔡仁杰随校迁移到武汉分校学习。由于革命形势的需要,1927年5月,政治科第一队陶铸、张平化等200余名学生提前毕业,分配到国民革命军各军工作。同年7月,政治科第二队、炮兵大队、工兵大队800余名学生按期毕业,在武昌两湖书院由政治总教官恽代英主持毕业典礼。蔡仁杰聆听了恽代英的教诲,增强了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

黄埔军校毕业后,蔡仁杰分配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孙元良部服役,由排长升至连长。此时,他才第一次给家里写信,表示没有辜负父母和兄弟的希望。由于带兵有方,吃苦耐劳,不久,又擢升为工兵副营长、营长。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蔡仁杰率工兵营随八十八师到南京修筑防御工事,他整天和战士们一起挖土,抬水泥,手上和肩上都磨起了血泡,全身晒得黝黑,一刻也没有离开工地。12月1日,南京保卫战打响,他率领工兵营死守雨花台,用血肉之躯阻止日军前进,全营战士死伤殆尽。12月3日,南京失守,他和常德同乡、工兵营副营长任超群一起坚持战斗,任超群不幸遇难。蔡仁杰急中生智,买了一条扁担和两个箩筐,打扮成逃难者,潜入国际红十字会设立的难民区藏匿,躲过一劫。然后趁机逃出城外,回到部队。孙元良称赞他为“将才”,不久晋升为173团步兵副团长。

1938年初,蔡仁杰随军转战江西上饶、高安一带。应八十八师前任师长俞济时之邀,加入74军58师,升任团长。率众驻防万家岭,与日军展开血战,不幸负伤。3月22日,日军王牌“山茶花师团”——33师团,占领了官桥街阵地。师团长大贺茂耀武扬威地步步紧逼。正好碰上据守在白茅山阵地的蔡仁杰部173团。当日军向白茅山发起冲锋时,蔡仁杰在阵地上高喊:“173团的兄弟们,向倭寇报仇的时候到了!只要还有最后一口气,我们就要战斗到底!”他们拼死决战,打退了日军的无数次进攻。最后,将600余名装备精良的日本“后卫军”杀得一干二净,并击毙了日军少将岩永。大贺茂恼羞成怒,调动整个师团进行反扑。在白茅山大捷的鼓舞下,3月24日,师长余程万和副师长张灵甫指挥官兵阻击大贺茂师团,使日军寸步难行。师团参谋长樱井德太郎被迫剖腹自杀,大贺茂侥幸脱逃。这次“上高会战”,日军伤亡惨重,死伤15792人。74军军长王耀武获得最高荣誉奖旗——青天白日勋章。74军被授予“抗日铁军”的殊荣。58师荣获“虎贲”之师的称号。为了歌颂74军抗日的功勋,田汉同志特地为74军创作了一首军歌,歌词如下: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

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

它,强占我们的国土,残杀妇女儿童。

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

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我们在战斗中成长,我们在炮火里相从。

我们死守过罗店,保卫过首都,驰援过徐州,大战过兰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

我们是国家的武力,我们是民族的先锋!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

踏着先烈的血迹,瞄准敌人的心胸,我们愈战愈勇,愈杀愈勇!

抗战必定胜利,杀!

1939年,蔡仁杰率领58师173团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把日寇打得闻风丧胆,丢盔弃甲,被火线提拔,晋升为副师长(师长张灵甫)。

1941年9月,他又率部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在黄花市附近迎击从东南方向进攻长沙的日军。在捞刀河战役中,他率部与57师共同抢占春华山,阻击南犯的日军。不料当部队赶到时,日军前锋已经占领了春华山。蔡仁杰率领58师和57师合力猛攻,迅速夺取了春华山,并在永安市与春华山之间地带,向路口畲南犯的日军展开猛烈攻击,沿浏阳河南岸堵截日军,阻止敌人向长沙推进。缴获了大批日军枪械。配合友军取得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1943年7月,74军奉命移防湘西整训。所辖51师和58师驻桃源、郑家驿附近,57师先期驻扎常德。整训途中,蔡仁杰亲自作了一首《正气歌》,勉励战士以逸待劳,不忘杀敌,时刻准备着重上前线。当时驻守湘西北地区的国民党第六战区,大部分战士都经历了鄂西会战,战斗力普遍较弱。战区代司令官孙连仲向军事委员会报告,要求把正在常德、桃源整训的74军划归第六战区管辖,以便加强战斗力。74军军长王耀武接到军委会的指示后,立刻命令57师的余程万在常德城区与太阳山、太浮山一带修筑工事。命令58师的张灵甫与51师的周志道,“择地构筑常德西北防线防御工事”,即:从慈利北部的黄家铺,经石门到常德县石板滩一线防御固守,阻止日军进入常德城。

1943年11月1日,日军以5个师团的兵力,分三路全线出击。以39师团与13师团为左翼,直取国民党第10集团军主力阵地。第68师团居中,准备从国民党两个集团军中间穿过,直接攻打慈利。第3师团计划抢在国民党第29集团军之前渡江,妄图消灭王瓒绪集团军的主力。负责主攻常德城的所谓日军“奇兵”第116师团,则乘船渡过洞庭湖,在国民党第29集团军右翼澧县一带登陆,妄想一面包抄国民党第44军,一面日夜兼程,直取常德城。

11月10日,狡猾的日军突然改变作战计划,把进攻的锋芒转向石门和慈利。12日正式攻打石门县城。国民党第73军抵挡不住日寇的进攻,撤退时暂编第五师师长彭士量少将阵亡。73师撤退渡河时也遭到日军伏击,损失惨重,退到慈利时只剩下13个残缺不全的连队。

石门与慈利是常德会战的主要外围战场,地理形势非常重要。11月4日,石门失守的当晚,蒋介石正在参加开罗会议,闻讯后立即打电话到军令部,向王耀武发出电令:“该军除57师坚守常德,主力即控制慈利东南白鹤山、鸡公岩、燕子桥之间山区。保持机动,争取外翼侧击敌人。”国民党51师与58师按照军部的命令开始行动。蔡仁杰率领58师驻守黄石、九溪、漆家河一线,白天修筑工事,晚上偷袭日军阵地,与日军激战九昼夜。日军伤亡惨重,58师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辖174团团长杨剑秋与172团团副谢中框不幸阵亡。当时,58师师长张灵甫不在师部(在军部开会),一线指挥官奇缺,身为副师长的蔡仁杰亲自率领突击队上阵,向日军漆家河防线猛攻,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有力地牵制了妄图进占常德的赤鹿理师团。在此之前,由于常德会战的总指挥、第六战区代司令官孙连仲忽视了在石门、慈利一线的防御,把原已调往慈利驻防的58师和51师,重新调回常德附近的桃源漆家河一线,因而造成慈利方面的兵力空缺。孙连仲亡羊补牢,11月15日,又命令58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从漆家河出发,向慈利二都岗、燕子桥方向急进。58师晚间到达指定位置,然后派兵向石门方面搜索。16日傍晚,日军兵分两路从石门出发,一路沿澧水向74军主力左翼挺进,一路沿石、慈大道准备经慈利扑向常德西郊攻城。黄昏时分,58师搜索队在慈利与日军相遇,双方激战不止,把日军打得落花流水。11月17日至22日,58师与51师在慈利阻击日军,使日军第13师团佐佐木支队一直龟缩在慈利二坊坪与桃源漆家河、九溪一线,不敢越雷池半步。由于58师和51师的合力阻击,慈利与石门方向的日军始终没有按原订计划进占常德西郊,对常德实行合围。迫使日军不得不分散兵力,只好从常德城南、城北到城西形成合围之势,极大地削弱了日寇的势力。蔡仁杰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保卫常德城的战斗,但他率领的58师两次在桃源与慈利阻击日军进犯常德,使日军伤亡惨重。常德会战后,他凭战功擢升为58师师长,成为74军的核心幕僚。

1944年,长(沙)衡(阳)会战爆发,蔡仁杰与张灵甫率领58师从潭(湘潭)宝(庆)公路的青树坪转赴衡宝公路,参加衡阳会战的外围战斗,主攻鸡窝山日军驻点。7月下旬,由173团担任侧翼掩护,172团在迫击炮营与山炮连配合下强攻日军阵地,迅速占领了鸡窝山,进逼衡阳城,抵达郊区五里牌。58师是衡阳外围10余万国军中最先接近衡阳城的部队,是名不虚传的“抗日铁军”。

1945年4月27日至5月1日,蔡仁杰又率部参加湘西雪峰山大战(又名“芷江保卫战”)。他奉命在武冈、洞口一带构筑防御工事,重创西犯洞口的日军主力,受到蒋介石与何应钦的嘉奖,荣获两面“飞虎旗”,勇夺“陆海空军武功状”。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蔡仁杰奉命从衡阳到南京浦口接受日军投降。年底升任74军副军长。国民党整军会议以后,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张灵甫任师长,蔡仁杰任副师长。

蔡仁杰早年从军时,曾带去20多名家乡的热血青年,后来大都在战场上牺牲了,仅有年龄最小的妹夫刘某,因在电台从事译电工作而幸免于难。

蔡仁杰为国抗日功不可没。可惜,蒋介石发动内战以后,他误入歧途,跟着老蒋反共。1947年5月16日,在孟良崮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毙(一说自杀)。死后其灵柩运回斗姆湖,安葬在祖地蔡家坪(今斗姆湖街道办事处南垸社区)。

责编:李真明

来源:常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