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重阳节到了,北纬28度的阳光温暖柔和,带着秋天的凉爽。刚刚成熟的高粱蓄积了一个季节的圆润和丰腴,它们在等待着一个古老的仪式。仪式之后,那些饱满的红缨子将经历一次彻底的裂变,把天地赋予的生命精魄,转换成另一种澄澈和醇香,酿酒的日子到了。
这一天,也是湖南沅陵大曲酒业有限公司“下沙”的日子。在酿酒行业,所谓的“沙”就是指高粱,因堆在地上的时候像沙子,所以被人们俗称为“沙”。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下沙”就是指投放制酒的主料高粱,标志着一个新的酿酒周期的开始。酱酒的生产,历来讲究顺应天时,“重阳下沙”,正是千百年来秉承的酿造工艺传统。仪式并不繁杂,简单里蕴涵着对天地的敬畏。人们相信酿酒人的虔诚与祈祷决定着酒的品质。从海拔千米的圣人山峰顶请来的山泉,清冽甘甜,带着山野的自由和纯净,亲和着每一粒高粱。董事长沈德志衣装严楚、满脸肃穆,红色的围巾衬托出他内心的期待,他拿起铲子,在众人目光聚集地方开始这个酿酒周期的第一次搅拌。接下来的日子,蒸粮、摊晾、拌曲、堆积发酵、开窖取醅……人们开始等待那个醇香的时刻,那是高粱的又一次丰收。
在沅陵人心目中,沅陵大曲是地道的老酒,究竟有多老却是个谜。沅陵是上古人类居住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就是楚黔中郡的故址,是西汉最早建立的郡县之一,酒文化的历史也一定源远流长。战国时期,地处沅水中下游的沅陵曾是爱国诗人屈原的流放地。屈原是官员也是神职人员,古代的祭祀活动总是离不开酒的,屈原一定也是很喜欢喝酒的,不然也吟不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句子。在屈原的辞赋里我们可以找到大量与酒有关的句子,从酿酒工艺到酒的种类都有涉及。如《大招》:“吴醴白蘖,和楚沥只。”意思是说,用白曲酿成的吴国甜酒,掺和楚地之酒中,制成楚地特有的清酒。在《招魂》中:更是有“酎清凉些”的诗句。这里的“酎”,就是指“三重酿酒”,也就是经过多次反复酿造、提炼,以提高酒的浓度和口感。可见沅陵的酿酒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商周之前,甚至到新石器时期的原始农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沅陵开始实行私营酒作坊联营,1951年正式成立了国营沅陵县酒厂,并于1956年正式以“沅陵”冠名地方酒产品,“沅陵大曲”就此面世。沅陵地处中国地形第二台阶向第三台阶过渡地带,是重要的地理、历史、文化和气候的分界线,素有“西南门户”的说法,是连通滇黔和湖湘要地。晚清名臣林则徐赴云南任职时路过沅陵,曾为沅陵山水秀美而赞叹不已,写下了“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的优美诗句。深厚的历史渊源、好山好水没有理由不出好酒。以独特的秘传酿酒方法和山区的大麦、高粱、苞谷、刺梨酿出的“沅陵大曲”曾连续7年荣获“湖南省优产品奖”,并于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优质新产品金奖”,在很长的时间里享誉湘西、名冠西南,畅销全国,是沅陵人心中的骄傲。 在老一辈人的眼里,沅陵大曲是沅陵文化的重要构成。在那座拥有两千多年的老城消失于水底之前,它浓郁的酒香承载过无数人的乡愁记忆。小城不大,依山傍水,街巷之间,满是尘俗的烟火气。那些未曾消失的往事,总是与一壶沅陵老酒有着扯不开的关系。那时,酒厂在老城东郊,在特定的季节里,长街和小巷都能闻到酒糟独特的酱香味,很有点一壶老酒,全城飘香的味道。
老酒飘香的日子在上个世纪末,随着国家重点工程五强溪水电站的修建,曾经老酒飘香的日子和古老的小城一起沉入了水底。由于搬迁、改制、产业、市场多方面的原因,沅陵酒厂和沅陵大曲从此在沅陵人的生活中消失,他们之后的喜怒哀乐一直被各种品牌的外地酒轮番浇灌着,故土还在,酒中的世界却都是异乡的风景。
老城不在了,老酒不在了,乡愁却还在。在老人的茶余饭后,在游子的回归的感叹中。曾经的酒香,一直萦绕,并被顽固地植入味蕾,不断地在沅陵人的记忆里复活,直到某一天它居然成为现实。而沈德志就是那个让沅陵大曲复活的关键人物之一。
只要一谈到酒,平时员工们眼中不苟言笑的那个沈总,就像换了一个人。那神情就像一个父亲对人谈起自己学霸儿子一样,骄傲、自得、深情都写在眉眼之间。这世上,有的人以喝最好的酒为乐,也有人以酿最好的酒为荣,沈德志无疑是属于后者。他做过制茶人、开过矿、承建过高速公路,是寻常人眼中那种事业有成的能人。但是2017年,沈德志却出人意料地放弃了他正顺风顺水的企业,回到了老家沅陵。在此之前,为保护和抢救沅陵白酒酿制技艺,沅陵县委、县政府启动了年产5000吨“沅陵大曲”酒厂建设项目,在时隔20余年后力图重塑传统品牌,让“老字号”和“国优品牌”重新绽放异彩,重新加入发展地方经济的大合唱。沈德志动心了,或许是那些关于“沅陵大曲”的记忆再次占据了他的头脑,或许是数十年积淀的乡情触动了他内心的某些柔软。他决定携合作伙伴,回乡兴业,组建湖南沅陵大曲酒业有限公司,借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恢复沅陵酒业昔日的荣耀。这一计划包括在十年内投资30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建成占地1200亩的大型沅陵大曲酒业产业园,年产白酒30000吨,实现产值156亿元人民币,打造沅陵酒业新的传奇。
北纬28度,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带,它不仅哺育了早期的人类文明,也是酿造优质美酒的龙脉之地,是著名的茅台酒生产地茅台镇所处的纬度。同样地处这一纬度的沅陵,森林密集,气候温润,负氧离子含量高,非常适宜微生物菌群的生长繁殖;独特的紫红砂岩地质,为酱香型白酒高温发酵提供了特殊工艺环境,也为沅陵酒业把生产高端酱香型白酒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好酒是需要时间沉淀的,一款品质优良的老酒一定是岁月的馈赠。酱酒的酿造工艺的本身蕴藏着丰富的生活的哲学。端午踩曲,重阳投料,365天的生产周期,二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然后经分型贮放,三年后勾兑贮放,五年后包装出厂,一款酱香浓郁,回味悠长的酱香型白酒才应运而生。这其中,温和中经历了蜕变,平淡里透着升华,从粗涩到圆润,从平淡醇和。沉静中预示着蜕变,中和里透着升华。就像这世上一切成熟的事物,在必需的过程中孕育,不愠不火,合乎春秋,自然而尊贵。
这也正是一个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必须遵循的天道。正是遵循这样的企业发展思路,短短几年时间,湖南沅陵大曲酒业有限公司便取得跨越式发展。他们始终坚守纯粮固态发酵的传统工艺,秉承“立足传统、锐意创新,以质取胜、追求卓越”的理念,只为了做好他们心目中最好的酒。他们在发展战略上心怀远大,追求卓越,在工艺流程上又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只为了做他们心目中那款最好的酒。二○一八年,沅陵酒业公司率先在湖南地区试酿酱香型白酒成功,成为湖湘大地上唯一的酱香白酒原产地。为了寻找到最好的酿酒,他们不惜舍近求远,把水源地定在海拔千米以上的圣人山上。“山以圣人名,为夏禹治水所历也”。圣人山是沅陵的诸峰之首,繁茂的林木,造就了这里优质的生态。其主峰顶天平寺附近,有一股山泉常年流淌不绝,水质清澈甘洌,呈弱酸性,软硬适度,富含多种珍稀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酿造好酒绝佳用水。为了获得更好的酿酒原料,他们不惜增加成本也要使用在本地种植的红缨子高粱。这种高粱特点是颗粒小、皮厚、饱满,虽然产量偏低,却完全符合坤沙酱酒一年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12987”酿造工艺要求。为保证品质纯正,他们还高薪聘请国家级酿酒大师、勾调大师精心制作,成立科研团队,开拓和创新了湘派酱香型独特工艺,所生产的“沅陵酱酒”系列白酒已成为湖南地域品牌畅销产品,因其酱香浓郁、醇厚丰满、幽雅细腻、回味悠长,一经问世就受到业内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和青睐,形成了争相品鉴的时尚,绵延千年酒香再次回到这块故土,而发酵这绵延千年老香的却是酿酒人那挥之不去的乡愁。
在很多外地人看来,沅陵是一个陌生地名,其中的“沅”字甚至算得上是个生僻字。因为“沅”字是地域特征十分明显的字,只能够组成三个词“沅水”“沅江”“沅陵”。在很多人看来以“沅陵”地名冠名商标的酒产品,客观上存在营销的瓶颈,不乏失败的例子,建议产品商标上不出现“沅陵”二字。但这一建议被沈德志毫不犹豫地拒绝。他觉得“沅陵”这两个字就是他和公司创业和发展的初衷。初衷的背后有一种难以舍弃的乡土情结,隐藏着一颗报效桑梓,回馈故乡的赤子之心。他和沅陵酒业要做的正是把所谓地域性劣势转变为地域性优势,让更多的人,让外面的世界通过高品位的酒产品来认识、了解和爱上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让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古辰州沅陵重现昔日的辉煌。
农历八月,初秋的天空澄澈明朗,清爽的秋风里,乡村的田野、山坡上,红缨子高粱迎来了它成熟的日子,村民们荡漾在脸上的笑容与低垂的红高粱构成了沅陵新农村的独特风光。成熟的高粱不用担心销售,它们被湖南华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直接送到了“沅陵酒厂”,成为酿造沅陵酱酒的最好原料。在本土人心中“沅陵大曲酒业有限公司”似乎还是当年老城东关的那个他们熟悉的“沅陵酒厂”,真实而亲切。高粱、小麦种植技术很成熟,容易被广大农户接受,可以利用田头地角,高岸田或者旱地广泛栽种,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产能,遏制耕地抛荒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实现山区农民增产增收。从2019年开始,沅陵酒业公司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开始推进优质酱酒原料基地建设。专门组建湖南华隆农业有限公司,引种优质金缨子高粱和南方优质小麦等品种,建立“健全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收购+配套服务”的合作机制,在旱地资源丰富的乡镇广泛建设高粱、小麦种植基地,以高出市场价15%的价格标准敞开收购,带动7000多户农民踊跃种植高粱。
从地域上来说,沅陵并不是传统的高粱、小麦种植地,从外地规模产地购买的酿酒原料,比在本地组织种植和收购原料要低很多,但沅陵大曲酒业公司却最终选择了成本较高的“舍远求近”。这是他们回馈家乡,造福家乡的又一举措:以酒业为龙头,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农户种植高粱、小麦精细等重点农作物,带动沅陵农业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企业社会责任,让企业发展更广泛地惠及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凉水井镇工业新村杨家湾组,人称“高粱奶奶”唐春英捧着几颗沉甸甸的高粱穗子,皱纹间流露出掩饰不住喜悦的笑。她没什么文化,又是头一回种植高粱,可她唯一不缺的是庄稼人的勤劳和对天时的感悟,是种田的一把好手。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唐春英很快摸索出了高粱种植办法。当年种植了2.7亩高粱就收获2080斤,实现纯收入达5650元。她笑着对公司的高级农艺师罗绍球说:“沅陵酒厂的美酒我没法消受了,但厂里的钱我一定要赚到手,今年赚一万的想法没实现,明年我争取要拿到两万块。”在太安社区,一望无际的高粱吐穗扬花正酣,在山野间随风摇曳。这是个特殊的安置小区,它的居民都是来自全县各乡镇农村的易地搬迁的贫困户。订单式的高粱种植,给这里的村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合作社种植的高粱收益的70%给社区居民分红,20%归社区集体收入,社区居民还可以在高粱基地务工,从育苗、移栽到培管、收割,每天有可观的劳务收入。曾经陌生的土地,已经成为搬迁户们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曲品清沅,天成美禄;煌煌骏业,勃勃龙兴”。这是写在湖南沅陵大曲酒业有限公司大门口的一副对联。它透露着一个企业对质量的至高追求和大展宏图的勃勃野心:以本地资源条件为基础,着力推进面向白酒产业的创新创业,以产业链建设为契机,创新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有力支撑农业养殖及种植型企业的创新创业。短短数年,沅陵大曲在沅陵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得到了蓬勃发展,2019年以来,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怀化市首届“老字号”优秀企业、怀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老字号和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项荣誉。面对企业良好的开局,董事长沈德志依然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这个昔日普通的农家子弟深知创业的艰辛,他知道如何去承受,很少有人知道他肩上的重量。要实现他心目中勾画的那个蓝图,他和他的伙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人揶揄他是自讨苦吃,因为以他之前积累的财富和年龄,他本可以有更加轻松的选择。但沈德志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更在乎经历一些人生发酵和质变的过程,就像身边的沅水,既然选择了奔流,便永不回头。
天地造化,山水沉淀,一款醇厚的老酒,一个根基稳健的企业莫不需要时间的发酵和升华。去浮躁,养静气,蓄内力,图长远,追求卓越,却又内敛而不欲速,做大做强,却时刻不忘给予和付出。从这个层面上,湖南沅陵大曲酒业有限公司这个正在拔节成长的企业,既有大时代汹涌奔腾的气质,也有江南的内秀和温润,这种谦逊的姿态、和善,大概是另一种形式的深谋远虑吧。还是那壶老酒,陈香犹在,余味更加悠长。岁月更迭,一直都在的乡情从未老去……
(周万水)
责编:杨雨晴
来源:沅陵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