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湖南日报丨“雁归来 建家乡”系列⑭胡顺华:让贫困村蝶变成3A级景区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3-07 07:25:03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万达

通讯员 彭华 李秋妃

【“伯乐”推荐】

永州蓝山籍湘商、蓝山湘江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顺华挑战自我,跨界转型,以从头开始的魄力,开启“二次创业”。

他是蓝山旅游的孤勇者,挺进瑶山腹地,从零起步、白纸作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冷;他是乡村守望者,带领乡亲们“掘金”乡村旅游,唤醒沉睡资源,激活一池“春水”;他是湘商精神的传承者,心中有家国,重承诺讲信用,宁亏自己不负他人。

12年如一日的坚守,蓝山谷景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胡顺华同家乡一起奋力奔跑!

——蓝山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盘贵生

胡顺华。 李秋妃 摄

【兴业故事】

天气晴好,胡顺华又在栽树。一棵棵乌桕树,落户“新家”,迎风挺立,增添一抹新绿,勾起一缕乡愁。

3月的蓝山谷,春意浓浓。竹林、樱花、红枫、杜鹃依山蔓延;溪水、石桥、古树、老宅交相辉映……

景越美,心越甜。今年53岁的胡顺华精力充沛,常被游客误认为“80后”。12年来,他扎根蓝山县湘江源瑶族乡坪源村,将一个昔日的贫困村变成3A级旅游景区,成功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景区每年迎客10多万人次,没收过一分钱门票。胡顺华却沉得住气,整天守在景区,不惜成本,精雕细琢,一点都不像一个商人。

蓝山谷景区美景 彭华 摄

不惧“归零”再出发

胡顺华的微信名叫“简单真好”,这是他性格的真实写照。想干的事,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必须去实现。

1988年,年仅18岁的胡顺华只身南下闯荡,靠做外贸生意,攒下人生第一桶金。

2011年,41岁的胡顺华放弃年入千万的外贸生意,返乡创办蓝山湘江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不惧“归零”再出发。

当时,湘江源头的归属未定,蓝山旅游缺乏知名品牌,旅游经济效益不高。亲朋好友纷纷劝他慎重行事。

向旅游行业转型,胡顺华早有“预谋”。

多年在国内外游历,胡顺华长了见识、练了胆识,认准旅游行业是朝阳产业,大有可为。家乡蓝山的区位优势明显、生态资源丰富,却“养在深闺人未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08年开始,胡顺华利用节假日探亲时间,以镰刀开路,一头钻进蓝山的山山沟沟,挖掘美景遗珠,为返乡创业作准备。

3年调研,几经斟酌,胡顺华落子坪源村。该村位于湘江源头,省级贫困村,距蓝山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700余米,是典型的散居瑶族小山村。村内山林资源丰富,有三分石、香炉石、“百米下锅”瀑布等自然景观。

要把旅游基础薄弱的偏远小村打造成知名景区,挑战不小。渴望脱贫致富的坪源村民,爽快地签订了山林、土地承包协议。乡亲们的热情,坚定了胡顺华的创业信心。

小山村里,升腾起大景区的梦想。

蓝山谷景区美景 彭华 摄

忍痛砍掉5000余株樱花树

坪源村这张乡村旅游“白纸”,带给胡顺华许多自由挥洒的空间。

行走景区,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桥一道,胡顺华如数家珍。每处景点命名,每副楹联撰写,背后都有精彩故事。

“以特色取胜,避免同质化。”曾经久居广东,胡顺华熟悉粤港澳游客消费兴趣、审美需求,始终对标一流景区,打造品质旅游。

为营造沉浸式互动拍照打卡场景,胡顺华常从外地高价购进成年景观林木。2019年,他花重金购进5000余株“中国红”樱花树,用来缓解春节期间花海美景稀缺。

不料这批樱花水土不服,病虫害缠身,观赏效果远不如预期。后来,他只得忍痛全部砍掉,直接损失400多万元。

“入行前,就知道搞旅游难,有思想准备,但没想到这么难!”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蓝山谷建设曾一度停滞,胡顺华犹豫不决。

“停一停,想一想,会走得更快更稳。”贤惠的妻子吴丽莎,拉着胡顺华探望在美国留学的儿子;陪伴胡顺华自驾游览国内著名景点,帮助他释放压力,度过低谷期。

湘江源头,生态为先。胡顺华尽量保持原生态风貌,巧妙“种景”,留住乡愁。

依托峡谷、荒山、坡地,“种”出“香炉云海杜鹃谷”“莎莎枫叶谷”“蓝山樱花谷”“雅蓝竹海”等景观,连片绵延十公里,蔚为壮观。

蓝山樱花谷景点,一栋黄墙黑瓦的夯土房,掩映在樱花丛中,古朴迷人。

村民从山上搬迁至山脚后,村里为美化环境,决定拆除老旧危房。“老房子是村民的乡愁所系。”胡顺华紧急向政府部门打报告,从挖掘机下救下其中一栋保存相对完好的老房子。

他计划,请村里两位老人在老房子前卖大碗茶,在不远处新建十几间古宅民宿,让游客体味乡情、重拾乡愁。

2021年,新一届蓝山县委、县政府上任后,蓝山谷景区被赋予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的重任,项目建设提速。

2022年底,蓝山谷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胡顺华又定下新目标,向4A级景区发起了冲刺。

蓝山谷景区美景 彭华 摄

再苦再难也不欠村民一分钱

小山村变为大景区,胡顺华自己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为建设蓝山谷景区,胡顺华倾注了全部心血,变卖了深圳、广州的房产,中断向其他产业的发展。上亿元的投入,还没换来回报,连公司的办公用房,都是租用村民的。

12年来,胡顺华再苦再难,有一件事却雷打不动,那就是给乡亲们按时足额支付土地流转租金和劳务费。

今年1月14日,小山村欢声笑语一片,比过年还热闹。164户村民,领到130万元的土地流转租金和劳务费。

“胡总和村民关系融洽,从没红过脸,一分钱都不拖欠。”湘江源瑶族乡副乡长龙舒说,景区每年以远高于市场行情的标准,支付山林租金和劳务费上百万元,真金白银回报乡亲。

还未正式开门营业,蓝山谷就声名远扬,常有来自粤港澳的旅游大巴开进景区。

小山村“变”出新经济,依托景区旅游产业开发,通过劳务输出,开办民宿、农家乐,销售土特产,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吃上“旅游饭”。

扶出的是志气,夯实的是人心。坪源村摘掉穷帽子,又戴上“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新帽子。2022年,村集体收入2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0元。

夜幕降临,告别坪源村。瑶族特色的长鼓路灯亮起,明亮的灯光下,村民在家门口聊天,在广场上跳舞,幸福的场景处处可见。

耳畔,又响起胡顺华那句温暖如春的话:余生所有的努力,都是为这里服务!

蓝山谷景区美景 彭华 摄



【创业感言】

像石头一样坚忍不拔

蓝山湘江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顺华

来到坪源村,我最喜欢两个东西。一个是毛竹,深深扎根土壤,经年累月积蓄力量,长得粗壮漂亮;另一个就是石头,任凭风吹雨打,依旧岿然不动。

发展旅游你得货真价实,游客才会把你当“诗和远方”;对待乡亲你得真心实意,乡亲才会把你当亲人。

学习毛竹的“扎根”精神,脚踏实地,深耕内容与创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力争成功创建4A级景区;像石头一样,历经磨难,仍然信念坚定,奋勇向前,带领乡亲们迈向乡村振兴的远方。

景区建设正快马加鞭,为正式开园作准备。希望能把这个“作品”分享给大家,让更多人知道蓝山谷、爱上蓝山、投资蓝山。

原载《湖南日报》2023年3月7日14版

稿件链接:https://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23-03/07/content_1619530.htm?div=-1

一审:王柯沣

二审:严万达

三审:戴  勤

作者:严万达

责编:王柯沣

一审:王柯沣

二审:黄柳英

三审:唐善理

来源:湖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