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推动新时代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益阳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走笔
新湖南客户端
2022-12-21 08:07:18
首页头条收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近年来,益阳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打造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推动新时代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

益阳市民政局专家志愿服务队入户走访困难群众。

生活救助提标

“今年,政府拨给我们的各项生活救助总共有13777元,比去年提标741元,日子越来越好。”12月18日,安化县马路镇马路村邓致礼喜滋滋地分享道。52岁的邓致礼因公致残已有20多年,与84岁的母亲杨秋莲相依为命。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22年1月纳入监测户。一家人享受兜底一类保障、移民补贴费、医保减免政策,邓致礼还享受一级残疾生活和护理补贴。

2022年4月2日,益阳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市乡村振兴局下发《关于调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指导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人均收入基准线的通知》,全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由580元提高到600元/月;全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由4320元/年提高到4600元/年。全市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指导标准由754元/月提高到780元/月;全市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指导标准由5616元/年提高到5980元/年。全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指导标准从70元/月提高到75元/月。4月,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2022年“城乡低保提标”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区县(市)对标对表制定工作方案落实。

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市保障城市低保对象2.10万户2.71万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31亿元;全市保障农村低保对象5.19万户8.50万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58亿元。全市保障农村特困对象32097人,城市特困对象1608人,累计支出特困供养资金2.43亿元。

乡村振兴给力

近年来,益阳市民政局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强队伍。调整益阳市民政局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结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于局社会救助科,负责统筹协调局乡村振兴日常性工作,指导区县(市)民政部门督促检查乡村振兴任务落实情况。

重摸排。会同益阳市乡村振兴局依托易返贫致贫监测平台开展数据比对,及时将符合条件者纳入兜底保障范围。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完成1.35万未纳入兜底保障范围易返贫致贫监测人口的数据比对与线索摸排,有652人纳入低保与特困供养,1384人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抓整改。在全市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民政领域存在问题整改工作。以移交反馈的问题为重点,全面核查整改;没有移交反馈的问题逐条逐项自查,形成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拉条挂账、责任倒查、销号管理。

社会温情升级

从被动救助到主动救助、从只发现金到提供物质与服务,从60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到平均25个工作日,从线下办到掌上办……这些都是益阳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发生的新变化。

近年来,益阳市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让社会温情再升级。益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安化县、桃江县与资阳区三个省级改革试点单位以政府办或领导小组名义出台文件,市本级与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出台“党建+社会救助”创新试点文件。

改革步伐铿锵有力,改革成效硕果累累。资阳区开展“精准救助+掌上办+指尖办”试点,实现低保申请的网上全程办理。桃江县开展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试点,乡镇被明确为救助申请、审核、审批的主体,县级的监督职能后置,减少了县级抽查和县镇两级来回返工的时间,审批时间大幅缩短。安化县开展村(社区)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入第三方机构承接运营,以专业服务促进精准救助,实现“村(社区)—网格(村小组、居民区)—网小格(楼栋)—单元”四级管理体系。在全市开展“党建+社会救助”改革,打造“五助三单、幸福到家”品牌,即以“党建+村社定点助、党建+吹哨精准助、党建+部门联动助、党建+党员包保助、党建+群众相互助”为依托,聚合党员、网格员、社工、社会组织、慈善等多方力量,推动“救助需求清单”“惠民联办清单”和“救助服务清单”三单联通。(杨玉菡 杨定军)

(益阳市民政局提供)

(原载《湖南日报》2022年12月21日10版)

责编:陈伟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