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李凤莲: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新湖南 • 长理人物
2022-12-12 17:25:40

新湖南客户端12月12日讯(通讯员 廖莹 李金含)“股权资本就像是孙悟空,债务资本就像是猪八戒,两者PK,谁输谁赢呢?”近日,在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的《财务管理学》课堂上,该院李凤莲老师用生动的比喻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投影仪上孙悟空和猪八戒对峙的画面立刻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继而纷纷讨论起来。“听到教室里的笑声,就知道一定是李老师的课。”有学生说,不管是多复杂的管理学概念,李老师总能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将其“演绎”清楚,让大家理解透彻。

从教17年,李凤莲始终苦心钻研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力图将知识用最“亲近”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精准把握理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行业需求,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主持了一系列教改课题。她始终认为,要让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互动教学,乐为学生学习“引路人”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总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经济学案例,还可以体会一把当企业CFO的感觉。”2020级卓越会计班学生王雨情说。

情境式教学是李凤莲经常采用的教学策略,她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将课程中的基本原理转换为实践演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财务分析》这门课上,李凤莲会将近期报刊、电视或网络上涉及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重大经济事件融入课件,让学生假设自己是这个公司的CFO或潜在投资者,就这些事件来做出相对应的财务决策。“李老师很注重传授我们方法和思路,她的授课方法让我们能够更自主地、更灵活地掌握知识。”王雨情说。

案例教学、专题研讨,不断地启发学生讨论、研究、探索,也是李凤莲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一上课,李老师就会变身为‘十万个为什么’,时刻关注我们的学习状态,想走神都难。”2020级卓越会计班学生司马婧如笑道。

“让学生自主来判断和分析,不断思考,他们才会觉得课堂有意思。”在李凤莲看来,老师的“刨根问底”,除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升毕业后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李凤莲的课还是他们了解财经时事的窗口。大到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小到某家公司企业的经济动态,都能在李凤莲的课堂上得到相关解读。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李凤莲第一时间认真阅读了大会报告,将报告中有关管理学的关键词提炼出来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为什么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几个字背后蕴含着什么深意?”“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意味着什么?”……李凤莲用这些问题启发学生去深入了解国家经济发展态势,培养他们的“大视野”和宏观意识。

“在财会专业课堂上,如果只一味讲解枯燥的财务指标,那无疑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李凤莲认为,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体现自己的专业学术品位,又要找准当下青年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好老师大多是亦师亦友的。”

迎接挑战,勇当教学革新“领头人”

在工业4.0时代背景下,很多“专才型”学生在毕业初期尚能适应基础岗位的要求,但时间一长就会显示出知识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弱势,无法跟上企业的变革速度。

李凤莲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多年来,她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系统改革与创新中,先后主持了《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系统研究》《教师工程实践化促进“财会+工程”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等课题,不断摸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而数字时代财会业务的不断创新,也让李凤莲开始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对于动态的数字变化的敏感度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年,长沙理工大学在全省首开智能财务方向,经管学院财务与会计系专门开设了两个智能财务方向班。当时,系里任命李凤莲担任新开设课程“大数据财务决策”教研组组长,与教学经验丰富的邓学衷教授和擅长计算机的朱锐博士、吴永飞博士一同进行教学研究。

此前,财会系几乎没有哪门课程与计算机学科紧密相关,“大数据财务决策”在填补了这一空缺的同时,也给李凤莲等四位老师带来了难题。

“当时我们手头完全没有相关教材,没有任何现成案例,全靠团队自己备课,前后准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李凤莲说。

一年时间里,李凤莲组织团队积极向兄弟院校“取经”,深入企业调研,不停收集各种可利用的资源研讨探究,几乎将所有空闲时间都花在新课的备课上。为了保证教学的严谨性,正式开课后,四位老师以团队形式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等方法为同学们授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学期课程结课后,李凤莲和同事们又加班加点了四个星期,面对面指导同学们修改课程作业和报告。“当时我们团队所有人的眼睛都熬红了,因为又要带本科生又要带研究生,压力非常大。”团队主心骨邓学衷教授说。

付出终有收获,“大数据财务决策”得到了不少学生的积极反馈。“原以为新开的课程是一门‘水课’,却没想到能学到这么多东西!”即将毕业的财会系学生林德容说,“有了这门课程的‘加持’,我找工作都有了很大的底气,不少企业都非常看重这一点。”

“好的会计教育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并能应对未来的发展变化。看到学生们有所收获,我们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李凤莲欣慰地说。

历练自我,勤做教学队伍“火炬手”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潭水。我自己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也会跟着提升。”李凤莲总说,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是过程的学习与传承。

这种学习与传承多次体现在李凤莲的职业生涯中。2005年,她来到长理成为经管学院财会系的一名教师。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她跟从经管学院袁江云副教授学习讲授财务管理课程。整整一学期,几乎每一堂袁老师的课,李凤莲都会去旁听观摩学习。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让她快速成长为系里的骨干教师。

在不断提升教学技能、研究教学策略之外,李凤莲还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就业通常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所以负责教授他们的老师是否具有工程实践经验,也越来越重要。”

2017年,李凤莲主动报名学校与中交天津航道局合作的首届教师工程实践。经过五天培训,李凤莲奔赴工程公司第四项目部,负责财务分析工作。

“虽然项目部的工作繁重辛苦,但是公司的大部分业务与财务数据都在这里,我能得到最快的成长。”工作期间,李凤莲丝毫没有大学老师的架子,虚心向公司的财务人员请教交流,六个月时间里,她记下了几本厚厚的笔记。“半年的学习过后,我明显地感受到自己上课的底气更足,科研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

实践结束之后,李凤莲也从未停止为自己“充电”的脚步。

她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深入电力企业调研活动,将“产学研结合”落到实处。此外,她还充分利用自己的校友资源,与在不同企业的同学进行财务制度与财务变革等方面的交流,并将其反映在教学之中。

现在,李凤莲也成为了年轻老师们的“前辈”,她喜欢和他们交流学习,并愿意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他们。她说:“在我的成长之路上,遇到的都是特别好的老师,我也希望自己成为好老师,不仅帮助学生成长,也能帮助年轻老师成长,一如当初的前辈与自己。”

(一审:刘宇慧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责编:刘宇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