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译非遗匠心,悟工匠精神,长理研究生助力湖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新湖南 • 长理影像
2022-08-28 16:13:44

新湖南客户端8月28日讯(通讯员 巫紫玲 蒋攀 陈若晨)“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假期,为助力湖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传统工艺发展成果“走出去”,长沙理工大学湖湘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实践团赴株洲醴陵、岳阳长乐开展调研与外宣翻译。

醴陵陶瓷博物馆:小瓷器绽放大光彩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历史厅和当代厅,展馆内的每一件瓷器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个历经沧桑的故事,它们以精湛的烧制技艺和特色的设计风格令人流连其间,尽情领略其瓷韵风采。馆长表示,博物馆有时会接待外国游客,但已有的译文及翻译水平无法满足其对外宣传的需求。

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发现馆内缺乏双语的广播词、解说词,部分现有解说词也存在着英文拼写错误、介词误用、英文字体和字号不统一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实践团成员与馆长深入交流,表达了对外宣翻译的想法并现场简单举例。后续,实践团将开展建立醴陵陶瓷外宣语料库、翻译馆内解说词和介绍词、纠错馆内现有英译偏错等实践,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网络传播和宣传。

红官窑:老窑炉闪耀新活力

跟随着工作人员的脚步,实践团参观红官窑的销售门店、制造车间和大师工作室,近距离感受醴瓷的诞生。实践团成员现场观摩“双勾分水”技法和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艺流程,从拉坯、修坯、勾线到彩绘,每一个步骤都令人惊叹。五彩艺术大师张志坚为实践团讲解了一些醴瓷的专业知识,他指出:“醴瓷的推广与传承,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希望你们能够利用你们的专业知识和平台帮助我们宣传,让世界看见和认识醴瓷。”

通过参观交流,实践团对坚守醴瓷制作的陶瓷艺术大师们满怀敬意,进一步了解醴瓷的历史、制作流程、行销产品等。实践团成员余湘玲表示:“我们翻译时会遇到很多制瓷的术语,展馆内对于醴瓷生动形象的描述也难以用英语表达。如果不是亲自体验了醴瓷的制作过程和请教了专业的工作人员,我们很难理解并准确翻译表达制瓷奥义。”

△张志坚绘制瓷瓶胚身

长乐甜酒文化馆:甜酒飘香,孝在其中

实践团的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长乐甜酒文化馆,聆听长乐甜酒背后蕴藏的“孝故事”。在长乐,家家都会酿甜酒,长乐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与长乐人的喜怒哀乐便凝聚于那一碗碗飘香的甜酒之中。

实践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长乐甜酒的制作工艺,通过其严谨的工艺流程酿造的甜酒,看起来晶莹可鉴,闻起来馥郁芬芳,吃起来唇齿留香。但实践团的成员们发现,馆内没有双语介绍、解说词。讲解员说道:“外国游客来文化馆参观时,只能欣赏图片、品尝甜酒,却无法领略长乐甜酒背后的孝文化,感受精良的制作工艺之魅力。”实践团成员们表示,这绵延的酒香文化、精湛的制作工艺应该走出长乐,走出中国,走向世界。随后,实践团搜集了馆内“孝文化”介绍词、甜酒制作工艺流程介绍词等资料。

△讲解员介绍长乐甜酒制作工艺

长乐抬阁故事会:民间艺术之瑰宝

汨罗江畔,千年古镇长乐存在着这样一种民间艺术——抬阁故事,每逢佳节,长乐人自发自愿参与这场盛会,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故事、高跷故事在长乐古镇演绎,堪称中国式的狂欢节与嘉年华。

陈范兴老先生是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长乐故事会总会长,也是岳阳地区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为传承人,如今已70岁的陈范兴老先生依旧坚守初心,带领队伍把抬阁故事带上了国内外各大舞台。“我自己为什么这么大了还要下定决定搞好故事会呢,因为我把长乐故事顶在头上,把传承担在肩上,把发展建在心上。生命不息,我就会传承不止。”陈老先生嘱咐实践团成员们,作为研究生要用自身所学创造价值,为社会做贡献。

△传承人陈饭兴先生谈抬阁故事

目前,实践团队已翻译完成长乐抬阁故事会材料1万3千余字,醴陵陶瓷博物馆材料6万7千余字,共计8万余字,为长乐抬阁故事会制作的双语小程序,现已投入使用。长乐上市街故事会博物馆负责人表示:“这个小程序让我们眼前一亮,不仅设计美观,最重要的是非常实用,以后外国游客通过扫码就能了解我们的故事会,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得更远。”

(一审:刘宇慧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责编:刘宇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