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部”新答卷
——十年来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之二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姣燕
盛夏,洞庭之滨城陵矶港,舟车穿梭,源源不断输出“湖南制造”。
华灯初上,长沙“一江两岸”繁华绽放。“强省会”战略以点带圈,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呈现新气象。
7月7日晚,长沙灯火通明的楼宇、桥梁,倒映在湘江水中,影影绰绰,夜色迷人。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南岭深处,数百种箱包从蓝山发往国内外。凭借“楚尾粤头”优势,蓝山走在湘南湘西地区开放前沿……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指出湖南的定位,即“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
“一带一部”的崭新定位,重构湖南发展新坐标。
近十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立足区位,优环境、兴产业、强实体,争当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拥抱全球、走向世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巨大跨越。
1.锚定坐标,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7月21日,常益长高铁益长段首批试乘旅客,从长沙站出发,不到40分钟就到了益阳南站。
常益长高铁是渝厦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贯通后,湖南将迎来“市市通高铁”时代;渝厦、武广、沪昆3条高铁大通道届时在长沙交会,长沙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大高铁枢纽。
7月21日,常益长高铁益长段试运行列车驾驶员准备登车。通车后从长沙抵达益阳全程耗时仅40分钟。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湖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9年过去,“一带一部”的战略意义愈加凸显,树立了湖南区域自信新高度。
高速公路、高铁、航空港构筑立体交通,奠定“一带一部”区域枢纽优势——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国前列,实现“县县通高速”;
“五纵五横”干线铁路网加快建设;
“一枢纽一干线九支线”民航运输网基本成型,长沙市民从家门口出发,4小时内就能直飞国内外160个城市。
落实“一带一部”,根基在实体,支撑在产业。
湖南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省领导挂帅“链长”,培育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球首条智能轨道列车、全球首台5G遥控挖掘机、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湖南制造频频聚焦世界目光。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基本成形,湖南正朝着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挺进。
“三超”“三深”为代表,湖南创新名片更闪亮。
超级杂交稻产量连续刷新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为疫情防控等提供数据支撑;超高速列车跑出中国速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等核心技术源于湖南,不断向深空进发;电磁勘探装备可以探测到地下8000米,屡创深地纪录;“海牛号”深海钻机可以在海底3500米进行作业。
牢记殷殷嘱托,立足“一带一部”,全省上下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省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2.22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4.61万亿元,连续跨过3万亿、4万亿台阶,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湖南加入“人均GDP超1万美元”俱乐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440元增至18295元,增长了146%。
2.区域协调,积极融入国家战略
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在湖南交汇叠加,为湖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擘画“中三角”美好蓝图。长株潭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南昌都市圈抱团冲刺中国经济“第五极”。
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湖南省委全会随即审议通过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湖南要“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彰显新担当,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的总体定位。
坐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湖南把促进自身发展与服务全国大局统一起来,以长株潭一体化为引擎,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布局。
长株潭、洞庭湖、湘南、湘西,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立足各自定位,铺开大项目,构筑新优势,形成新亮点。
铁建重工集团长沙第二产业园,国产土压平衡盾构机“锦绣号”。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今年4月,省委召开实施“强省会”战略暨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推进会,释放出重大信号,就是以点带圈、以圈带面、圈动全省,续写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的精彩篇章。
2021年,长沙GDP达1.33万亿元,占全省比重为28.8%,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跻身特大城市行列。如今,20条政策重磅“加持”湖南“强省会”,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蹄疾步稳。
放眼洞庭湖,常益长高铁、湘江衡阳至城陵矶段2000吨级航道加快建设,绿色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商贸物流等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经济区呈现新气象。
湘南湘西依托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平台,持续加大与东部沿海省市的产业对接合作。5市1州超12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项目来了、资金来了、人才来了,发展要素汇成一江春水,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振翅欲飞。
目前,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已承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投资项目187个。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9万亿元,约占全省GDP的三分之一,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3.优化环境,崛起内陆开放新高地
通往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机场大道上,有一座横跨道路的大型拱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几个大字鲜艳亮眼。
2020年9月,湖南自贸试验区正式起航。长沙、岳阳、郴州3市近12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目前已新设立企业1.6万余家,以全省近万分之六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三成的进出口,处处奔涌着改革开放的活力。
7月底,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等15个非洲国家的29名驻华使节来到长沙,走进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考察。在推介会上,14个对非经贸合作协议和项目签约,总金额近1.7亿美元。
省商务厅介绍,2019年中非经贸博览会落户湖南,每两年举办一届。该博览会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经贸举措的新平台、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的新窗口,已累计签约430多亿美元。
立足“一带一部”坐标,湖南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① 6月28日,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现场。该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机场的“换乘之王”。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推进开放平台建设。统筹推进湖南自贸试验区、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三大国家级开放平台建设。
打造立体交通体系。全面统筹规划建设中欧班列、城陵矶港口、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等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和货运集结中心。
2021年,湖南进出口总额近6000亿元,较“十三五”初增长2.2倍,近5年年均增长率达25.2%,居全国首位。湖南建立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227个。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湖南“朋友圈”持续扩大,离不开持续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湖南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推动“放管服”改革,“一件事一次办”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推介、14个省份200多个城市复制推行;提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覆盖率,货物通关整体时间压缩三分之一……
今年起,湖南启动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从企业开办、税费申报等方面推进85条举措,为企业落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湖南阔步迈向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青年观察
城陵矶见证“巨变”
岳阳海关关员 姚巍
城陵矶港是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的“咽喉”,是湖南“一带一部”区域的“桥头堡”。
我是岳阳海关的一名关员,大学毕业后一直扎根在城陵矶港业务一线,至今已有10年。朝朝暮暮,这里的每一艘货船、每一件集装箱、每一个企业都是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生动的注脚,见证“一带一部”给湖南“北大门”带来的巨变。
② 1月29日,岳阳城陵矶国际集装箱码头。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典波 摄
10年前,城陵矶港周围农田遍地,集装箱年吞吐量不到10万标箱,进出口报关单不到2000份,外贸业务和运输方式比较单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湖南“一带一部”的定位。当时,我们岳阳海关的每一名关员自信心油然而生。
城陵矶港相比上海港、重庆港等大港吞吐量小,但承东启西,“物流连四水,港航达江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
就在这一年,立足新定位,发挥新优势,城陵矶港掀起建设“大会战”,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目前,5000吨级江海轮可长年直达城陵矶港。
2016年,城陵矶综保区建成并封关运营,开启了外贸企业纷纷入驻的序幕。
2015年城陵矶港进口粮食仅40万吨。2017年,我们抢抓全国首批饲料保税加工企业进驻港口的机遇,推动粮食进口突破100万吨,城陵矶港一跃成为长江沿线除上海以外最大的粮食口岸。
有这样一幕令我记忆犹新。2015年12月25日,首批共38辆平行进口汽车从中东经香港运抵城陵矶口岸。到港前,这批汽车已被订购一空,现场人山人海,人们翘首以盼。
这些年,城陵矶港的虹吸效应日益显现,承载了更多更优的资源要素集聚。
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城陵矶港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目前,城陵矶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了60万标箱,是10年前的近7倍;进出口总值增长到近500亿元,约是十年前的10倍。
(一审:胡信松;二审:李志林;三审:金中基)
作者:孟姣燕,辜鹏博,郭立亮,徐典波
责编:唐煜斯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