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产业脱贫等十项工程,65.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进入小康;大力实施产业就业富民、美丽乡村建设等“六大行动”,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湘西州,“首倡之地”答卷美
7月29日,雄伟壮观的吉首市矮寨镇矮寨大桥。 李健 傅聪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寒露 彭业忠 通讯员 喻阳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是新时代红色地标,是我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也是我省唯一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的市州。
历尽天华成此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十年,是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最强的十年——65.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十年来,从贫困到全面小康,土家苗寨舒画卷,深山明珠展新颜。张吉怀高铁打开“山门”,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400多个世界级、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让八方宾客领略“首倡之地”的惊世答卷。
摆脱千年绝对贫困,创造脱贫攻坚鲜活样本
中国的脱贫故事,在2013年写下深情而浓重的一笔。这一笔,就从曾有“中国盲肠”之称的湘西州开始的。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调研,在这里,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一场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从十八洞村发起。在这场大战中,湘西州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答卷在石拔三大姐的笑容里,在十八洞矿泉水的清甜里,在猕猴桃基地的累累硕果中,在一幅幅精美苗族特色绣品的花草树木、花鸟鱼虫中,在纷至沓来八方游人的喜悦中……
山川草木为证。湘西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扛牢精准扶贫首倡地政治责任,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州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连续7年出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州委1号文件,以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为主战场,1742个工作队对全州1110个贫困村和632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社区)全覆盖驻村帮扶;6万余名党员干部与16.5万余户贫困家庭结对帮扶。
栽下“产业树”,收获“幸福果”。湘西州有三分之二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脱贫,鼓了腰包,富了脑袋。古丈县茶叶产业托起贫困群众致富梦,凤凰县为贫困群众增就业兴产业置家业,永顺县突出扶志扶智扎实做好增收文章,泸溪县发展“十大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保靖县做好做足茶旅茶城文章,龙山县统筹推进脱贫攻坚“11项工程”凝聚强大合力……
2020年,湘西州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普查,实现8县市全部脱贫摘帽,11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5.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平均每年脱贫10万人以上,消除了千年以来的绝对贫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42元,是1978年的83倍,年均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853元,是2003年的5.3倍,年均增长10.3%。
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湘西州大踏步迈进新时代。十八洞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湘西州创造了中国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成为了人类减贫史上的重要地标。
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山泉水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李健 摄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放大优势升级兴业之路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湘西州委、州政府继续扛牢首倡地的政治担当,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同时, 深入实施产业就业富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育才聚才、乡风文明铸魂、治理效能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六大行动”,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好经验好路子,努力把湘西州打造成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以歌会友、以鼓传情,来自湘黔边区数万名苗族同胞齐聚一堂,身着节日盛装,长桌宴上品尝苗族特色美食,载歌载舞欢度苗族传统节日。7月4日,凤凰“六月六”禾库苗族银饰节在禾库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隆重举行,吸引省内外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增收500万元。
丰收之鼓、迎宾之鼓、喜悦之鼓敲起来,苗家阿妹婀娜多姿跳起来。古丈县墨戎镇牛角山村,夯吾戎寨10余栋刚完成改造的特色吊脚楼里,龙耀华等脱贫村民在家中货柜上,精心摆放茶叶、干菜等“旅游产品”。自6月初恢复开业以来,牛角山村2个苗寨每天接待游客超3000人,受疫情冲击沉寂两年多的苗寨,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在脱贫攻坚中实施的系列帮扶举措和大批扶贫项目,以及脱贫攻坚战中培育的“永不走的工作队”,成为湘西州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石”。湘西州是全国有影响力的猕猴桃基地、椪柑基地、百合基地、优质烟叶基地和全省最大茶叶基地。湘西还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百姓富”的好路子,旅游业带动了10.2万人稳定脱贫、50多万人就业。
昔日的“扶贫车间”升级为“振兴车间”,“扶贫茶”成为“致富茶”,“贫困寨”变身“景区寨”,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越发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湘西州聚力办好民生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更多精力用在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把民生实事办好,把着力点放在“关键小事”上。把美丽湘西建设与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相融合,从美丽湘西的颜值、品质、气质入手,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
炊烟起处是故乡,古树掩映吊脚楼。脉龙界上游人众,烂漫桐花入画图。湘西州纵深推进中国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大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7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打造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培育乡风文明,提升群众素养,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
青山绿水环绕,文明湘西共创。自去年11月推进全域文明创建来,湘西州围绕“奋起直追、后来居上”目标,保持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一大批短板项目民生工程等获得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州累计投入创建资金13.89亿元,新建和修缮主干道缘石坡道、路面破损等2367处,新增无障碍厕所219个,改造老旧小区284个,改造农贸市场39个,新建标准化停车场271个,累计新增景观小品1541处。
办好民生实事的“成色”,决定湘西的“底色”。未来的日子,将有更多行动照见初心,更多暖意充盈武陵山区。
保靖县葫芦镇大岩村黄金茶园,村民趁着晴好天气采茶。郭立亮 摄
推进新型城镇化,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办一次会,兴一个州。7月5至6日,以“新时代红色地标·武陵山旅游高地”为主题,集全民参与、开放共享、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创新发展、宣传推广于一体,展示湘西州山水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时代之美的湘西州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吉首市举行,签约文旅项目54个,引资总额达743亿元。
6月25日,国务院今年重点推进55项重大水利项目之一的湖南大兴寨水库工程,在吉首市开工。工程建成后,可将吉首市中心城区峒河两岸防洪能力提高至50年一遇,解决50万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灌溉农田2.47万亩。
湘西边城机场,咬定“年内建成首飞”的总目标,优化施工方案,掀起新一轮的建设热潮,项目进度明显加快。7月底,记者在位于花垣县花垣镇老天坪村的机场建设现场看到,威武挺拔的航站楼主体建设完工,按原定计划进入钢结构屋盖安装阶段。
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湘西州坚持山区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融合和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定位,大力推进州府城市建设、县城扩容提质和产城融合发展。
今日的湘西,“一个州府核心城市、环吉首半小时通勤生态城镇群、1小时旅游经济圈、7个县城区域节点、30个特色小镇”新型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县级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超过1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1.7%,州府吉首已成为耀眼的“武陵明珠”。
高铁开通,缩短的是时间,拉近的是距离,更迭的是理念。
抓住高铁、磁浮等机遇,凤凰县实施建设大古城、开发大苗乡、服务大提质、市场大营销、融合大发展“五大工程”,做强做优“大凤凰、夜凤凰、金凤凰”,进一步唱响“神秘湘西·天下凤凰”品牌,舞活舞好全州旅游“龙头”;
古丈县尽享高铁红利,随着古罗大道拉通,以墨戎苗寨、夯吾苗寨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井喷式发展,翁草、鬼溪等景点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茶旅融合进入新时代。
湘西港一期建成,二期全面启动,将成为湘西州乃至武陵山片区东部通江达海的唯一对外口岸;吉凤融城大道开工建设,吉凤融城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湘西州在山门大开的同时,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心门,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湘西州正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核两副三带四区”等国省战略,在解放思想中闯出新路子,在开放发展中闯出新天地,打造中西结合部开放“桥头堡”。
■我看这十年
陆金竹:幸福村里的“诗和远方”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寒露通讯员 陈生真 黄泽原
陆金竹,广西百色人,现在是吉首市矮寨镇幸福村村民。2009年初,陆金竹嫁到幸福村。她见证了矮寨大桥2012年3月通车后,为深山苗寨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亲历了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成功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带来的长期“福利”。
刚到幸福村时,陆金竹对这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古老的苗寨、美丽的苗族服饰……这里仿佛就是沉睡中的净土,与世隔绝。
但是,交通不便严重阻碍了发展,人们生活非常贫困。原以为走出了“十万大山”的她,又“陷入”了另一座大山。因对家中老人和孩子不放心,她只得留在村里务农。
陆金竹清楚地记得,2012年3月31日那天,她和周边十里八村很多村民一起,身着艳丽的苗族盛装,天不亮便聚集在峡谷两侧台地,见证矮寨大桥通车。从此,矮寨公路奇观再也不堵车了,司机通过矮寨大桥大大节约了时间。这片沉睡的净土,被慢慢唤醒。这里形成了一个涵盖峡谷、苗寨、路桥在内的“矮寨奇观旅游区”。
近年来,游客纷至沓来,探访矮寨路桥胜景,一睹“公路之险”和“大桥之奇”,在这里赏民俗,唱苗歌。去年,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成功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现在,村民种的农副产品再也不愁卖了。挂在苗家阿婆胸前的不只是银饰,还有一张收款的二维码。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变化。电网改造,厕所改造……楼房多了起来,村里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从2013年起,陆金竹就在矮寨奇观旅游区务工。2018年3月8日,矮寨悬崖栈道对外开放,陆金竹正式成为景区公司的一名员工。陆金竹的丈夫龙贵华,也在家人的劝说下,从外地回到家乡,成为了矮寨景区专门负责飞拉达等高空项目的游客服务专员。“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小孩,真好!”陆金竹感慨。
随着收入的增加,家里购买了一辆代步二手车。每天早晨,安顿好老人和孩子后,两口子一同自驾约15分钟去景区上班,中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用餐,下午再一起下班回家。“以后,我们再也不会到外地打工了,因为‘诗和远方’就在我们家门口!”陆金竹说。
责编:李孟河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