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7月13日讯(通讯员 王璞 武巧琳)为了更好地探索非遗“湘货”跨境电商销售,多渠道助推非遗“湘货”出海,7月11日,在“怀化面具文化第一人”杨汉明的带领下,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的文化摆渡者到怀化市洪江市黔阳古城民俗博物馆进行调研,感受巫傩文化与根雕艺术,探讨非遗传承与发展之路。
杨汉明是中国古巫傩面具技艺传承人,从事巫傩面具制作四十余年。“艺术没有国界,但我不愿意日本人高价买断我的作品,我希望更多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学习和传承非遗,我愿意无偿教授年轻人自己毕生的手艺。”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他讲解面具的历史渊源,用视频、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食神”、“厨神”、“味神”和“雨神”傩神面具背后的故事,现场体验根雕技艺,寻找非遗传承国际化的路径,共同探讨跨境电商提升黔阳非遗商业价值的可能性。经过探讨,实践团成员将搭起杨汉明与长沙高桥企业的沟通桥梁,一批杨汉明用樟木制作的精致面具,后期将加以彩绘加工,并在长沙高桥大市场由实践团成员进行跨境电商销售。
此次派出的暑期“三下乡”团队成员均来自长沙理工大学“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项目组,这群“文化摆渡者”将发挥外语专业优势,在怀化市洪江市黔阳古城开展为期两周的非遗调研,依托项目人才、资金和物资支持,完成双语宣传视频拍摄、音乐剧资源整合和线上双语直播探索。实践队负责老师王璞表示:“非遗传承要推陈出新,如何系统传承黔阳非遗是我们此行想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期望运用外语+的力量,在保护和传承巫傩文化与根雕艺术的基础上将其商品化和国际化,运用面具中的文化元素吸引游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的双赢。”
(一审:刘宇慧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责编:刘宇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