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7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 余蓉 通讯员 郑国友 王历晴 易潇潇)今天,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与“大思政”育“大先生”全国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的数十名知名学者展开思想大碰撞、精神大会餐,名家大咖与教学一线的老师同台“论道”,学术前沿探讨和教学问题聚焦同场“争鸣”。
研讨会设1个主会场10个分会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罗成翼《“大思政”育“大先生”:红色师魂培育的“一师”创新实践》的主题发言,阐述了新时代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依托学校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创师范生师德养成创新之路:一是以“大思政”育“大先生”,诠释了红色师魂培育的新理念;二是以“红色血脉”铸“红色师魂”,拓展了红色师魂培育的新内容;三是以“涵养”塑造“师魂”,创建了红色师魂培育的新方式,提出“红色师魂”的特质是具有“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执教强国的爱国情怀、爱生如子的人民立场、敬业奉献的奋斗精神”。
何谓“大思政课”?如何“善用之”?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总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教授认为,“大思政课”的践行主体包括思政课教师、全体教育工作者、全党全社会成员在内的大主体,其中,思政课教师应该承担更重要的主体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认为,“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作为思政课教师,每一堂课前要整理一下情绪、调整一下心态、找一下魂儿。学生重点要在“悟”字上下功夫,要沿着“学、思、践、悟”的先后顺序树立理想信念。教学中既要“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又要以惊涛拍岸的声势将世界的真相呈现给学生。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博雅讲坛教授顾海良指出,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防止教学碎片化、快餐化和媚俗化。
有的专家就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梳理了其中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有的专家提出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总体性逻辑设想,有的专家探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价值意蕴……研讨会上,“大思政课”的历史资源、现实状况、理论支撑、逻辑体系、教学等方面都得到了深入研讨。
作者:余蓉
责编:周倜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