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媒体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玲 邓正可
2月19日,星期六。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清溪村积雪未化、寒意袭人,村党总支书记贺志昂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后,心里却暖暖的——
在一村民家中,他碰到了村委会成员周俊、邓旭东,这两个90后休息日都还在走访群众。笔记本上,大伙关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振兴美丽乡村”的意见建议,已记满好几页。
更让贺志昂高兴的是,他还在村里见到了几位“春节后不走了”的年轻人。
“60多年前,我们清溪村的‘骄傲’周立波在这里写出了《山乡巨变》。我相信,这些年轻人也会在这里‘写’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看着村委的年轻人越来越有状态、回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贺志昂满怀欣慰。
一批在外“搞出了些名堂”的年轻人回了村
“乡村振兴,还得靠年轻人。”2017年开始,贺志昂代表村委陆续向村里走出去的年轻人发出“邀约”:“你是年轻党员,当过兵,又有文凭,村里正需要你这样的人。”“你是周立波的后人,应当回来为大家做点贡献。”
四五年间,60多名年轻人陆续从广州、深圳、长沙等大城市回了村,投身乡村振兴。村委班子7名成员中,80、90后就有5个。
“他们都是些在外边‘搞出了些名堂’的年轻人。”民宿里、火炉边,贺志昂掰着手指头,跟记者细数着村委班子里回乡的小伙子——
85后邓立平大专学历,当过兵,2008年在汶川抗震救灾时火线入党。回村前与人合伙做工程配套服务,一年能赚10多万元。
90后周俊本科学历,在中航长沙设计研究院当过项目经理,参与5000万元以上项目管理就有3个。
80后夏厚渊大学毕业后,当过消防员,干过上市公司的销售经理,“一年赚个10多万元,不在话下”。
90后邓旭东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后,修过路桥、搞过自媒体,“一年收入四五十万元都是保守估计”。
还有1994年生的贾世祥,大学毕业没几年就担任了一公司的区域负责人。
“回村前,我们是‘杰克’‘理查德’‘史蒂文’;回村后,我们是‘平锅’‘俊伢子’‘祥祥’。”邓旭东如是调侃同伴们回村前后身份的转变。
以前年收入动辄上十万元,甚至四五十万元,如今回村一年工资不到4万元,这在当地一些村民看来,有点像“绊哒脑壳”。
“账不是这么算的。”他们跟记者“掏心窝子”时,给出不一样的算法。
“两年前,我妈突发脑梗,我第一时间送去救治。这个及时,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收入是减少了,成就感却多多了。当群众握着我的手直说感谢,我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
这批年轻人在村里也“搞出了些名堂”
贺志昂说,这几年清溪村发展越来越好,有知识、有闯劲的年轻人挑了大梁。
2019年,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村委副主任邓立平,跑部门、联系燃气公司,让村里480多户村民用上清洁能源,成为益阳市首批“天然气进村”的村庄之一。
村党总支副书记周俊的爷爷是周立波的侄儿,和周立波睡过一张床。关于周立波拿稿费给村里修路、建果园、办广播站的故事,周俊从小就听过。回村后,他发挥自己项目管理优势,负责村里人居环境整治和项目协调工作。每天早上8点到村部,经常加班到凌晨,他干得浑身是劲、管理得井井有条。
2020年10月,被贺志昂临时“抓”来做人口普查工作的贾世祥,一出手就把“多读了点书”的优势显露出来了:数据统计、各种报表做得快。看着他长大的乡亲对他尤其信任,当年底换届选举的时候,很多人投了他的票。一年多过去,村民提起他,很是欣慰:“我们选的人冇错嘞!”
负责宣传的村党总支部委员邓旭东更是了不得,前些年在新媒体运营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的他,工作之余通过“小东哥说益阳”视频号传播立波文化、益阳文化,拥有了不少粉丝。更有人受他短视频《我们益阳的乡村正在振兴,未来年轻人不再背井离乡》的感召,回村来发展。
不仅本村青年乐回乡,外地青年也纷至沓来。邵阳人周月2019年来这实现“诗和远方”的梦想,开办的“清溪里”民宿全年入住率达45%。桃江人刘七业2018年来建“娘家柴门”农家山庄。“节假日和每年荷花开的时候,店里24张桌子天天坐得满满当当。”
“千把名18至45周岁的村民中,除了在外求学或在家待产、带孩子的,基本都在家门口创业或就业。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4.2万多元。”贺志昂用这样一组数字,介绍着充盈了青春力量的清溪村。
“你送一套城里的房子给我,我都不会去住。”早就过上小康生活的清溪村民周丽君述说着清溪村的美好。
不恋城市恋乡村,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已经开篇……
(原载《湖南日报》2022年2月21日05版)
责编: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