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康镇麟:将长沙打造成湖南自贸试验区“窗口”
新湖南客户端
2022-01-18 15:57:29

康镇麟:将长沙打造成湖南自贸试验区“窗口”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强调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

省长毛伟明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探索建立自贸实验区联动创新区,形成一批湖南特色制度创新成果,加快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长沙作为省会,自贸区长沙片区有责任、有能力承担高质量发展的重任,省人大代表、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工商联主席康镇麟建议,优先将长沙片区打造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窗口”,引领带动湖南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

长沙片区113项改革任务实施率达93.81%,309项落实举措实施率达95.79%。探索形成34项制度创新成果,26项入选案例汇编(全省48项),其中“邮快跨”集约发展新模式成为湖南首个国家级制度创新案例。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等平台启动运营。形成咖啡、腰果等10条进出口产业链,打造106个非洲产品品牌。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外商投资企业一站式服务联络点。一业一证、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等数十项改革举措率先落地。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制度规则标准的变化同样带来了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机遇。

二、有关建议

(一)加快制度改革创新。一是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贸易与投资便利化、要素流动便利化、服务贸易、数字经济、环境标准、劳工标准、知识产权、合作能力建设、供应链建设与价值链升级等议题方面开展规制创新,探索湖南自贸区制度创新边界,发挥好先行先试功能。二是高标准落实RCEP规则,结合湖南资源禀赋和产业集聚优势,积极优化产业全球布局,促进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有色金属、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与RCEP成员国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与重构,打造以湖南为主的全球价值链,进一步提高长沙优势产业的资源整合力、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三是高位推动省级和部委权限的改革试点任务加快落地,支持长沙片区探索以铁路运输为主、全程铁路海运互认互通的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支持长沙片区临空区块增设首次进口肉类、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推进黄花数字贸易港创新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支持率先试点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办法。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大力支持开展“两头在外”航空维修业态实行保税监管落地,探索开展“两头在外”的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业务试点。

(二)加强内外联动发展。市内联动,加强与市内各部门、各园区的业务协调对接,保障人力、财力及专业技术支持;建议高位协调设立联动创新区,推动自贸区与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金霞经开区等功能性平台联动发展,争取形成一批改革创新成果。区域联动,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推动长株潭一体化纵深发展,加快在长沙片区布局一批国际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前沿研发平台和基地,充分发挥长沙片区的溢出带动效应,促进长株潭产业转型升级;搭建长株潭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消除长株潭对外开放过程中的物流链“痛点”和“堵点”;推动自贸区与长株潭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动发展,在株洲、湘潭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片区联动,加强湖南自贸区三个片区间的沟通协调,建立跨片区的联席会议制度, 构建一体化合作衔接机制;发挥长沙片区优势,支持黄花机场实货同步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带动岳阳、郴州片区相关产业链、供应链联动发展。跨省联动,加强与武汉、郑州、西安、重庆等自贸区的联动合作,破除阻碍要素和商品流动的区域壁垒,通过市场一体化、标准互认、跨省建立研发机构、规则对接等措施,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省域联动发展。与RECP成员国联动,畅通与RECP成员国的铁路、航线等开放通道,加强资源要素交流互通力度,推动与RCEP成员国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国际投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等多元经贸往来,推动形成新的外资外贸增长极。

(三)深化对非经贸合作。建议围绕国家对非合作“十大计划”“八大行动”“九大工程”,加快出台省级支持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专项政策,服务中非经贸全过程、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重点在农产品准入、关税标准、产业基金、风险补偿、对非通道上加强布局,在对非业务回款途径障碍、中非贸易信息差等问题上集中发力,推动政策精准直达。继续深化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建设,谋划建设中非经贸数字化平台。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先行区升级为国家级规划。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