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通讯员 肖坤林
早晨第一缕阳光洒在秋收后的紫鹊界梯田上,散发迷人的光芒;肥美的鹤龙湖螃蟹,引得各地食客争相驾车前来尝鲜……秋风送爽,又是一年秋熟了。
湖南地处罗霄山和武陵山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摆脱贫困奔小康,曾是三湘儿女千百年来的朴素梦想。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牢记嘱托,湖南勇担首倡之责,奋发作为,特别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带领全省人民攻坚克难、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阔步迈上小康路。
如今的三湘大地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景象。摆脱贫困后的乡亲们,笑容满面;广袤田野演绎着精彩蝶变,全面小康呈现新亮色。
10月26日,省委书记张庆伟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调研。当得知龙先兰通过发展养蜂实现脱贫致富、并为自己女儿取名“思恩”时,张庆伟高兴地勉励:要继续勤劳致富,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一代代传承下去。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湖南扛牢“精准扶贫”首倡地政治责任,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
从湘东到湘西,从湘南到湘北,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省市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五级书记”打头阵,全力扛起脱贫攻坚重任。
将军奋勇,三军用命。全省上下尽锐出战,扶贫投入连年递增,贫困数据首次精准到户、到人。
社会力量加速汇聚。全省6300余家民营企业精准帮扶8356个村,累计投入资金超90亿元,帮扶超111万余名贫困群众脱贫;开展“户帮户亲帮亲 互助脱贫奔小康”活动和“我想有个家”安居工程公益募捐活动、“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等,社会各界合力攻坚。
△十八洞村村民龙先兰(左),“养蜂能手”。他和妻子吴满金的日子过得像蜂蜜一样甜。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敢为人先的湖南人,不断探索创新,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探索出“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全国产业扶贫工作现场会,把会场搬到了湖南;创新推出扶贫小额信贷,直接和间接带动240余万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增收脱贫;在全国率先制定下发《全省贫困村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建立全国首个贫困劳动力劳务协作市场,探索劳务协作脱贫,被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向全国推介……
减贫承诺,一诺千金。伟大壮举,灿烂星河。“精准扶贫”首倡地交出了完美答卷:全省51个贫困县、692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68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三湘儿女谱写了摆脱贫困、逐梦小康的恢宏篇章。
眼下,正是小黄姜的收获季节。外地客商的物流车直接开进了汝城县沙洲瑶族村现代农旅示范基地,抢购小黄姜。这情景,让基地主人张有发笑得合不拢嘴。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与种植大户张有发亲切交流,鼓励张有发继续把产业做好。
“如今真的发了,今年毛收入超70万元。”张有发告诉记者,明年还要扩大种植规模。阔步奔小康,张有发意气风发。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种植户在小黄姜基地进行田间除草。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摄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我省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台《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按照分区域布局、分类别考核、分梯次推进三个层面,正视县情市情区情差异,突出不同目标要求,实行不同政策支持。
抓重点、破难点、疏堵点,湖南瞄准“高水平”,谋求高质量发展,绘就全面小康新画卷。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6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2020年突破4万亿元,五年跨越两个万亿台阶。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9317元,提高到2020年的29380元;全省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15年的14267元,提高到2020年的20998元。
4月3日,家住宁乡市灰汤镇新风村村民唐为民一大早赶到宁乡市妇幼保健院,为新出生的孩子办理各类手续。作为“新手”爸爸,他特意规划了路线,写在手机备忘录里。不料一进医院,他便在大厅里发现了“出生一件事一次办”窗口,几分钟办齐了各类手续。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十三五”时期,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1000余项重点改革压茬推进,一批重大改革获得中央肯定、形成湖南特色。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省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基本实现全覆盖。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10月25日,中联重科常德塔机智能工厂,全球最大吨位上回转塔机——中联重科W12000-450塔机下线,展现出企业非凡实力。华菱钢铁、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一个个不断创新的企业,为湖南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构建起全新的现代经济版图。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后,湖南传承脱贫攻坚精神,在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同时,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接续奋战新征程,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
4月30日,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当天,湖南省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从5月7日开始,省市县三级新选派的10253支新一轮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24021名驻村干部手握“接力棒”,进村到岗。他们活力迸发,激情满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乘风破浪。
△新化县紫鹊界梯田景区现云海景观,宛如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美不胜收。 姜超雄 摄
“瑶池仙境的山泉,沐浴出轻爽的身姿;奇松岭的云海日出,开阔了久闭的视野。美在哪里?美就在这神韵雪峰山!”10月29日,抖音名为“孩子的妈”的游客,将自己游览雪峰山的视频发布到抖音平台,1小时吸粉上千人。
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公司,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逾1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雪峰山模式”被列入2019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获得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持续发展旅游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中再立新功。” 公司实控人陈黎明说,雪峰山区脱贫奔小康的生动实践,有力地证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惠及广大百姓的事业。
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人民幸福。湖南每年梳理一批就业、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实事,持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大力引进优质教育、医疗、养老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面小康呈现新亮色。截至2020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0.2万公里,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组组通公路”;2016年以来,湖南兴建农村供水工程16101处,提升159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全省580万农村贫困人口喝上了放心水;以“一江一湖四水”为重点,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全省地表水水质由2015年的总体为良转化为总体为优。
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目前,全省乡镇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失学;全省县域内住院就诊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行政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县级二甲公立医院“三个全覆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发展的航船抵达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彼岸;矢志不移、创新作为,全面小康的蓝图,已化为美好现实。
责编:姚昕玥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