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做文学的“侦探家”,窥探文学背后的秘密,韩少功与汨罗江作家群学术研讨会举行
新湖南客户端
2021-09-26 08:10:26
首页头条收录

“要做文学的‘侦探家’,窥探文学背后的秘密”

——“韩少功与新世纪以来汨罗江作家群”全国学术研讨会侧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欧阳林

9月25日,“韩少功与新世纪以来汨罗江作家群”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理工学院启幕,来自全国1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期刊杂志社编辑及本土作家70余人齐聚岳阳,对“韩少功及新世纪以来汨罗江作家群”现象进行了深度解读,构建了一个个纵横交错的语言体系、意象体系及思想体系,为参与者打开了一个新的文学世界。

比汨罗人还汨罗的“韩爹”

韩少功先生是长沙人,1968年,仅15岁的他刚刚初中毕业,就作为“知青”下乡来到汨罗天井长岭。这段岁月让韩少功与汨罗结下情缘,乃至后来,汨罗成为韩少功的“文学原乡”。《西望茅草地》《飞过蓝天》《爸爸爸》《马桥词典》等前期重要作品都充满了汨罗元素。2000年,韩少功携夫人回到汨罗,迁入八景峒,每年待上半年,阶段性过起了晴耕雨读式的农家生活。20年来,他又在汨罗创作诞生了《山南水北》《日夜书》《革命后记》《修改过程》等许多重量级作品。最近,他的新作《人生忽然》也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的眼里,韩少功是一个知青作家,他认为:“韩少功在汨罗的知青岁月中,用自己的追求和信仰,创作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作品,他比汨罗人还‘汨罗’。”

韩少功曾说,他的再次下乡,既是退出,也是出发。“汨罗是韩少功取之不尽的源泉,汨罗也是韩少功不可切割的活动空间。”梅国云是海南省作协主席,曾与韩少功共事多年,他说,“韩少功往返于海南与汨罗之间,是一个‘旅居海南的汨罗人’,而汨罗这个故乡,对韩少功来说也意义非凡。”

用“方言”来写作的“韩爹”

韩少功、房宁、梅国云、陈应松、卓今、何立伟、樊星、刘起林、罗宗宇、易艳萍、李作霖、易瑛、廖述务、王涘海、杨晓澜、余三定、彭东明、傅异星、王雨佳、任欣欣等作家、学者,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宁立伟,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院长曾炜及汨罗江畔作家舒文治、潘绍东、黄灯、魏建华、蒋人瑞、吴尚平、逆舟、湛鹤霞等参加研讨会。

这些人,无一不是韩少功的“铁杆”和“亲友团”。

“我是少功嫡亲‘亲友团’。他的母亲跟我都是公安县的。”湖北省作协副主席陈应松也是知名作家,代表作有《松鸦为什么鸣叫》《森林沉默》《到天边收割》等,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他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打开了他的发言,随后,深度解读了他关注韩少功小说的文本和方言,他说,“韩少功是一个使用方言腔调叙事的作家,他的文字,是亲切的、温暖的、新颖的。”他认为,一名作家写作,一定要植入方言,构建自己的文学大地,避免文学无土栽培、无根可寻。

生活本色的“还原”

今年4月,韩少功整理出上世纪70年代的部分日记,以《长岭记》为题,发表于文学杂志《芙蓉》。《长岭记》全文4万余字,时间跨度为1972至1974年,这是韩少功对汨罗知青岁月的深情回望,也是他一直用文学的方式为汨罗立传的重要组成部分。《芙蓉》杂志责编杨晓澜评价《长岭记》说:“作品将大历史中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复杂境遇精彩呈现,泼洒出命运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是一部短而有力、饱含感情的个人史,一部准确传神、斑斓多姿的人物传,更是一部由汨罗折射中国、唤醒时代记忆、具有美学深度的地方志。”

这部作品在这次研讨会上,也被数次提及。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何立伟说:“这部作品没有粉饰,没有造作,没有添枝加叶,没有文学的添加剂,完全是对生活的原始记录,体现了生活的本色,就好像面前是一帧帧的图画,读来十分有质感、有温度。”

“写作要有特立独行的思想。”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樊星历来关注韩少功的思想随笔,他认为,写作者要像韩少功一样,研究“具象”,追求“新知”,提出“异见”。他说:“一名作家,要保持个性,时刻保持批判精神,解剖自己,进行自省反思,深究文学与人学的复杂性。”

要做文学的“侦探家”

自屈原以来,汨罗江流域文脉源源不断,“汨罗江文化气象”葳蕤繁荣,涌现出向恺然、彭家煌等一批有影响的名家;2000年,著名作家韩少功阶段性定居汨罗后,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牵引着舒文治、潘绍东、黄灯、魏建华、蒋人瑞、吴尚平、逆舟等汨罗青年作家投入创作,形成了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作家群,引起文坛强烈反响,正如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教授杨厚均所说:“在新世纪以来呼唤文学高峰、重振文学湘军的期待中,汨罗江作家以一个群体的形式实力亮相,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度关注的文学现象。”

现场,舒文治、潘绍东、黄灯、魏建华、蒋人瑞、吴尚平、逆舟等汨罗本土作家既细说了韩少功对他们创作的具体影响,又回应了学者们对他们的研究,形成作家与研究者、作品与理论、原义与释义间的互动。

“要做文学的‘侦探家’,窥探文学背后的秘密。”韩少功寄语作者们,“一个文学作品可以产生很多不同的解读,评价一个作品,要以问题为导向,放飞思想,该拍砖的拍砖,该献花的献花;要醉翁之意不在‘韩’,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就要和作者一起来思考,达成某种心灵的默契,让文学真正的成长。”

责编:王相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