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湖南日报|全国百家党媒记者走进长沙株洲
新湖南客户端
2021-09-17 06:48:45

深入一线观察感受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新湖南——

全国百家党媒记者走进长沙株洲

(刊载于《湖南日报》9月17日09版)

9月16日,全国百家党媒记者在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参观。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范远志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熊远帆 张颐佳 李永亮

9月16日,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日报、湖北日报、大众日报等全国百家党媒的100余名记者,随“全国百家党媒看湖南”活动深入长沙、株洲基层一线,走进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中车电力机车股份有限公司等,观察感受湖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取得的新成绩、新变化。

1 “为什么大家都叫您何老师”

上午,“全国百家党媒看湖南”记者来到位于长沙经开区的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沿着去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感受长沙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脉动。

在公司中挖装配车间生产线,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智能仓储,可让装配件快速、精确到达生产线。生产线上11个工位、33道工序,采用自动拧紧机、底架翻转机、自动加油机等设备。“中枢大脑”将生产信息系统迅速分解传送到每个工位,工人按指令进行装配,大约每30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挖掘机。

参观中,山河智能创始人、首席专家、董事长何清华也来到了生产线,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山河智能考察的细节和一年来山河智能的发展情况。

自称“70”后的何清华,现在仍然活跃在技术攻关一线。一年来,他作为技术负责人申请的专利就有几十个。听到这,许多媒体记者不由自主鼓起了掌。

有记者大声提问:“为什么大家都叫您何老师?”

“因为我个人对技术研究比较着迷,现在还总是自己画图纸。”何清华介绍,自己还一直担任中南大学教授,目前还有博士后在读。“所以我是喜欢老师这个身份的,而最不喜欢别人叫我老板了。”他说。

去年9月以来,山河智能加大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攻关力度,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足功夫,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

成功研制耦合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完成1000小时矿山工业性考核;国内首创竹节桩植桩成套装备及技术,解决了植桩效率、装备成套化难题;“快捷分离上下车方法”解决了大型工程机械运输困难的世界性难题;5G智能旋挖钻机、5G高空作业平台为全球首创……

长春日报政务要闻部主任李蕴棋对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十分感兴趣,她向何清华询问企业去年有多少台套产品,又有哪些技术创新。在得到何清华的回答并参观成套装备后,李蕴棋说:“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是在高度的市场竞争中磨砺出来的,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像山河智能应用于5G装备的数字孪生技术等都是国际领先的,很看好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前景。”

2 “感受到创新因子澎湃涌动”

来到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美丽的浏阳河在此处划出一个大写的“V”字。

在展厅,记者们观看4K技术修复的《开国大典》《雷锋》等老电影片段,聆听长广千博手语机器人现场实时翻译,感受“村村通”大喇叭打通乡村广播“最后一公里”,参观银河酷娱等企业,了解园区视频产业自主可控技术生态链架构……

园区首席技术专家周苏岳介绍,马栏山坚守“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文融合的发展路径作出有力呼应。园区投入2.2亿元建设超高清视频共享制作云平台,实现已投产产业项目5G、WiFi6、100G光纤网络全覆盖。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电总局实验室,正加紧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7年12月20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正式揭牌,园区规划面积15.7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约5平方公里,包括金鹰城片区(湖南广电)、朝正垸鸭子铺片区(核心区)和长沙学院片区(马栏山学院)。按照“对标中关村,建设马栏山”的高标准,近3年,马栏山新注册企业2126家,园区视频、文创、科技、大数据等“文化+科技”型企业总数共计超过3200家。

重庆日报融媒体编辑部负责人、重庆日报客户端常务副总编辑王方杰对园区雅致、清朗的风格表示赞许,他说:“一走进马栏山,便感受到创新因子澎湃涌动。园区以视频为核的主题规划布局特色鲜明,聆听了各位专家、企业家对5G、云计算、4K修复技术等介绍,深感园区深耕视频文创领域的用心和专业。在园区看到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庞,可以感受到马栏山是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走进马栏山学习、交流与合作。”

3 “我经常乘坐株洲制造的列车”

走进中车株机公司城轨事业部总成车间,一列列机车正在组装。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总成车间面积2万平方米,大小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地,可年产1000节高品质城轨车辆。列车从进车到组装完成,只需短短12天。

一列列城轨车辆、动车组,就是从这个车间驶向全球30多个城市。“我经常乘坐株洲制造的列车,现在零距离参观列车的制造地,令人格外激动。株洲制造业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将在城市竞争中赢得未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记者薛昊悦说。

在中车株洲所陈列室,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和创新成果。历经60余年改革发展,见证新中国铁路电气化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的中车株洲所,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旗帜,促进产业快速成长,已形成轨道交通、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器件、工业传动、智轨、海洋工程装备等8大业务板块,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430亿元。

中车株洲电机公司深耕轨道交通“动力心脏”研制。在该公司永磁电机生产车间,研发人员研制自带磁场的永磁体来代替电磁体,在不增加热量的情况下,电机功率提升1.2倍。牵引电机分散装配到每节车厢,同时发力,高铁跑得又快又稳,过去“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观念完全改变了。

广州日报编委冯剑明说:“头一回来到株洲,参观了3家企业,感觉车间干净整洁,工人年轻化,生产现代化、智能化。技术一流,产品先进,大国重器,是民族工业的骄傲。”

“这次参观时间短,但感触深。特别是走进中车株机、中车株洲电机、中车株洲所三大公司,看到它们勇于创新,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让人振奋自豪。”中新社记者张会杰说。

作者:熊远帆 张颐佳 李永亮

责编:胡什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