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牢记殷殷嘱托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新湖南 • 经济要闻
2021-09-17 06:42:28

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扎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纪实之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曹娴 孟姣燕

9月初,韩国西海岸的平泽港口。一款立桅高达62米、创世界之最的超级全液压履带桩架稳稳靠岸。它,来自湖南山河智能。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时,语重心长地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一年来,从这里诞生了全国首台电动智能挖掘机、全球首台套油气管道装备……一系列创新型产品让“中国制造”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

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的嘱托,从企业到园区、从科创平台到开放前沿,全省上下锚定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激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催生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展现高质量发展新作为。

湖南常德,中联重科塔机智能工厂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平均每18分钟下线一台塔机。今年上半年,中联重科塔机销售额突破100亿元。这样的成绩,中联塔机2019年用了一年,去年用了9个月,今年仅用了半年,刷新了全球行业新高度。

“一个智能化工厂,二个‘灯塔车间’,三座‘智能立库’,四条‘黑灯产线’的全新布局,让公司今年整体产能有望在上半年销量的基础上实现翻番。”中联重科副总裁唐少芳信心满满。

装备制造,国之重器。中联重科、三一集团、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湘企,正在朝全球行业龙头加速迈进。

全省上下形成共识,朝着“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奋力前进。

5月19日,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览会现场人头攒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辜鹏博 摄

对标先进,放眼全球。湖南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建设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三大国家级产业集群。

今年来,湖南进一步优化升级省领导联系产业集群(产业链)制度,各地党政领导上阵当“链长”,龙头企业勇挑“企业链长”“链主”担子,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延链强链的生力军。

在株洲,5家百亿级的龙头骨干企业、35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共同构筑起轨道交通创新生态链、产业生态圈。

凭借“只需一杯咖啡的时间,就可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所需的上万个零部件”的产业生态优势,“我国自主研制首列出口欧洲的双层动车组,从合同签订到车辆下线仅用18个月,比国际同类产品节省一半时间。”中车株机公司机械总体设计师王永介绍。

从“集聚”到“集群”。今年3月,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装备集群被认定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省各地争创“五好园区”,掀起“亩均论英雄”大比拼,培育壮大更多产业集群。

从“制造”到“智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将产品塞进电脑,将车间搬上电脑”,蓝思科技无人工厂上演电子消费生产领域当下最先进的生产图景;涂装着“最萌”大熊猫、“最猛”醒狮等图案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产业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8月31日,湖南捷高数字科技公司,工人在智能生产线上作业。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俊 成俊峰 摄影报道)

“不做房产做文产,最好资源留给最优产业。”9月6日,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在上海招商推介会上的分享,正是湖南抓项目、兴产业、强实体的缩影。

国内首条、全球第三条碳化硅全产业链生产线在长沙建成,年产30万台重卡、60万台柴油发动机的三一智联重卡项目即将投产……重点实施的“十大产业项目”快马加鞭。

先进制造业“八大工程”以项目化形式推进,制造强省专项资金支持“加码”。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和增速创近10年最高水平。

初秋时节,湘江之畔迎来两大高规格盛会——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2021世界计算大会。在新一轮产业布局和新兴产业崛起的“窗口期”,湖南正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

今年4月7日,浩瀚南海。来自湖南的“海牛Ⅱ号”抵达水深2060米的海底,并成功下钻231米,刷新深海海底钻机的钻探深度世界纪录。

湖南坚持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担当。

超级杂交稻不断刷新“中国产量”,“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频显“中国力量”,超高速轨道交通牵引技术支撑高铁跑出“中国速度”,电磁勘探装备、“海牛Ⅱ号”深海钻探机让世界见证“中国深度”。

一根高性能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直径仅为头发丝1/7,历经上千摄氏度的高温仍可“坚如磐石”,被誉为新材料界的“黑色黄金”。“掌握这种制备技术的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与禁运。”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崇说。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东映碳材如今已建起国内首条20吨/年高性能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生产线,从技术到装备都实现了国产化。

从“黑色黄金”到量子点激光器,从高性能压力传感器到高功率轨道交通及新能源汽车用碳化硅芯片等,湖南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获得新突破。


(9月10日,三一道依茨发动机生产线上,工人在质量门前对准备出厂的发动机进行最后的检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辜鹏博 摄)

“两区两山三中心”等科创平台成为创新创业的“强磁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上千项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用“真金白银”鼓励“揭榜挂帅”,让真正有能力、想干事、能干成事的科研人员大有作为。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全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今年1-8月,全省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097家,同比增长75%。

创新生态优良,经济“含金量”提升。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

创新添动力,改革增活力。

5月13日,湖南省政府与格力电器签署协议,格力将在长沙打造国内第二大生产基地。格力掌门人董明珠坦言:“一任接着一任优化营商环境,更加坚定了格力在湖南发展的信心。”

湖南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推动“放管服”改革,持续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一件事一次办”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12次推介、14个省份200多个城市复制推行。目前,湖南政务公开稳居全国第一梯队,群众对政务服务满意率达99.7%。

越来越多的优秀湘商,带着感情、技术、人才、产品,回故乡、建家乡。目前,全省80%的企业和项目来自湘商回归。在全国工商联组织的2020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湖南位居第十,是中部唯一十强省份。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2.7%。

这些天,位于长沙雨花经开区的湖南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正准备把配套基地搬到“飞地园区”——韶山高新区。

长沙企业到湘潭“找地”?雨花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曾红鹰说,“总部在雨花、配套在株潭”,园区之间采用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实现了利益共享、发展共赢。

思维变革、要素流动、产业协同,折射出长株潭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要继续抓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犹在耳边。

总书记出了题,湖南要答好卷。胸怀“国之大者”,坐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湖南稳稳地扛起国家战略部署的新使命。

7月22日,中央出台的促进中部地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19次点名湖南。4天后,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贯彻落实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去年10月以来,我省相继编制《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把实施长株潭一体化作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半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长株潭一体化三十大标志工程引擎轰鸣,共同守护“绿心”,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三市在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产业同兴等“十同”行动上下功夫,共绘“一张蓝图”。

(9月13日,湘潭市岳塘区,长株潭城际铁路列车与京广高铁在此相遇。2021年5月7日以来,湖南推动城铁“公交化运营”,加速形成高效便捷的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大大提升了人员、物资的流通效率。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辜鹏博 摄)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红色旅游升温,“湘赣红”农产品走俏,湘赣边区域合作成效显著;共建长江经济带,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一体化……像画工笔画一样,湖南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指示精神在三湘四水间一一具体化。

9月15日,株洲,首趟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满载粮食从这里出发,经铁路至南沙港,再经海运驶往肯尼亚。

从中国中部到非洲大陆各国,“端到端”的物流通道打通,成为中非国际物流通道体系的创新之举。

中部湖南从未放缓开放的脚步。

湖南自贸试验区自去年9月揭牌以来,11项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改革任务先行先试,取得阶段性成果,成为湖南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实践。

9月26日,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将在湖南盛大开幕,开放风帆高扬。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路径,湖南大步流星迈向高质量。

作者:曹娴 孟姣燕

责编:邓玉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