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理论智库丨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湖南日报特邀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新湖南 • 理论纵横
2021-07-08 07:26:50
首页头条收录

导读

走过百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向玉乔 刘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近代共同追求的伟大梦想,也是中华儿女为了自救、自立、自强,自近代以来共同进行的伟大长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华儿女的光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担当起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经过百年奋斗,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结束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使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伟大复兴目标。当代中华儿女理应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不负历史使命、不负时代重托、不负光荣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更是未来的起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须用历史映照现实、用现实启示未来。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经验来看,无论处于何种发展阶段,我们都应该弘扬向过去学习、向历史学习、向传统学习、向记忆学习的美德,同时对未来抱持坚定信心、乐观态度和美好憧憬。

落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总体原则,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这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这是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宗旨;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实现伟大复兴的思想之本;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是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实现伟大复兴应有的责任担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实现伟大复兴所需要的强大精神力量;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这是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确保实现伟大复兴具有坚强领导核心、最可靠主心骨的必要举措。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面提振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推动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主要从四个方面提振中国精神——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守护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时移世易,确保伟大建党精神不能变味、不褪色、不失传,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做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者、发扬者和传播者。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坚持守正创新理念,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抵制崇洋媚外的全盘西化思潮;既与世界其他国家平等友好、互利合作,但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发扬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伦理精神。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事业、中华儿女的共同事业、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要达成这一宏伟目标,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团结向前,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培养具有中国精神的青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继续着力培养具有强大中国精神的青年,使之有能力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党史党建研究所研究员)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李超民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鲜明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是党中央首次精准概括、深刻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内涵。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图谱的“主干”,充分体现了党的宗旨,凝结着党的智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形成

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形成有其特殊时代背景,并且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在救亡图存的革命实践中孕育生成。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全中国广泛传播,数量巨大的产业工人强烈要求改变被压迫、被剥削的状况。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回眸历史,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不怕牺牲、不负人民的革命实践孕育出了中国共产党光辉灿烂的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各种具体精神生成与发展的“母体”,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总源泉”。伟大建党精神离不开各时期各阶段的具体精神,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比如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古田会议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有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这些具体精神都赓续传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是建党精神的鲜活体现,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思想保证与精神支撑。

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崭新历史起点,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遵循,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凝聚全社会磅礴之力,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我们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力探索与创新思想理论;要旗帜鲜明信仰马克思主义,敢于同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言行作斗争;每一个党员都应坚守、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严格按照党的纪律约束自己,从眼前工作做起,在公共利益需要时能舍弃个人利益。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广大党员干部须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自觉将初心使命转化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具体行动。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崇高理想要用热血来浇灌。从建党到新中国建立,牺牲的共产党员和仁人志士共有2100万人,可查到姓名的烈士370多万。广大共产党员须恪守初心、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造福于民;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甘做“垫脚石”“螺丝钉”;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抵制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与物质享受的不良倾向。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我们要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广大党员干部须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党史党建研究所研究员)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徐晨光 何嫣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关键。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党就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增强政治自觉。政治自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优势所在。政治自觉首要体现为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党员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广大党员干部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

涵养理论品质。理论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同时又反作用于实践。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把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学习好运用好,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保持优良作风。“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人民群众是党的“生命之本”和“力量之源”。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征程中,没有人民的支持,就没有我们党的一切。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人民心为心、以人民需为需、以人民利为利,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筑牢战斗堡垒。中国共产党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基层党组织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础。要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推动力、创新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覆盖到基层各领域各方面,确保基层党组织在凝聚和服务群众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95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必须保持肌体健康、细胞鲜活,解决党内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永葆生机活力。

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广大党员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信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扛在肩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把民心作为一切工作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始终如一地同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察民情、聚民心、应民求,以人民为中心,确保人民利益最大化。

坚持自我革命。始终坚持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保持追梦的姿态、赶考的心态、自信的状态、自我革命的常态,保持青春活力。

保持清正廉洁。“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要坚持把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要求。

建设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准备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将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的重要力量。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党员干部要立政德,做到心中有党明大德、心中有民守公德、心中有戒严私德,将三者有机统一,筑牢立身之本、从政之基,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水平,强化法治意识、规矩意识,扎扎实实干事,老老实实做人;强化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做到发展讲质量、讲效益。中国共产党有了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就会不畏风险、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党史党建研究所研究员)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胡映兰 伍屏芝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力量。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实现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根本点,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的指导思想,牢牢掌握对国家各项事业、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权,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自觉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各环节。

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准确领会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

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必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要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式,科学制定和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不断完善落实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健全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使党与各方面的关系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真正把民主集中制的优势变成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工作优势,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高度一致。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党史党建研究所研究员)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蒋国海 赵燕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赶考”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忧患意识,以及居安思危、勇于进取的执政初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只有树牢赶考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赶考路上不自满。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赶考”的历史,共产党人都是“赶考”的“考生”。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以来,我们党赶考之心从未改变、赶考之志从未动摇、赶考之行从未停歇。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赶考路上必须永不懈怠。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必须解答好的永恒课题。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赶考路上必须永不停息。我们党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先进性、不断保持先进性、始终发展先进性。现在拥护不等于永远拥护,赶考路上必须永不忘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过去胜利不等于永远胜利,“赶考”路上必须永不自满。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时代,我们仍然需要以赶考的姿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从严治党,赓续新的赶考之路。

答好时代大考题。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更加复杂严峻,面临的任务和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是新时代的考题。与此同时,面对长期执政考验,我们须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面对改革开放考验,我们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面对市场经济考验,我们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面对外部环境考验,我们须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在新时代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党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须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的远见卓识、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既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努力交出新答卷。“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同志发出了动员令。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始终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心中有信仰,脚下才能有力量。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挫折,支撑中国共产党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精神力量,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必须始终坚守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全党同志要增强忧患意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正确认清形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弘扬自我革命精神。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其奥秘就在于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强大能力,自我革命精神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大支撑。勇于自我革命,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性、锻造党的革命性、增强党的战斗性。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党史党建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姚懿轩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