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马桑树儿搭灯台 一生只等一人归
新湖南客户端
2021-05-06 16:03:19

“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郎带/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钥匙不到锁不开……”《马桑树儿搭灯台》是一首广为传唱的湖南桑植民歌。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是由一位素有“马上将军马下诗人”的年轻红军师长改写的,他的名字叫贺锦斋。

“忽闻各处人喧闹,胡子果然回故乡”。1928年2月29日,贺锦斋跟随堂兄贺龙回到家乡桑植的时候,父老乡亲们敲锣鼓舞,杀鸡宰羊。对于很多桑植妇女来讲,“胡子”回家是个好消息,因为自己的丈夫或儿子就在他的队伍里。

很多人内心有抑制不住的喜悦,毕竟贺龙回来了,那么自己的亲人也该回来。然而,就在大家载歌载舞欢迎亲人的时候,传来的却是噩耗,参加南昌起义的3000名桑植儿女中,牺牲了2000多人,整个起义部队剩下不到1000人,贺龙仅带了7个人回到桑植,热闹的欢庆场面立即被哭声所掩盖。面对家乡父老的哭泣,时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的贺锦斋悲痛不已,如何才能给乡亲们一个交代,又该如何继续蓄积革命力量?这天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贺锦斋想起了过去十年间革命的起起伏伏,想起了跟随自己南征北战而牺牲的战友,悲痛中思绪万千。于是,他提笔改写了《马桑树儿搭灯台》的部分歌词,加入了革命的意境,并首先教会了自己的妻子戴桂香。在这首歌的激励鼓舞下,不到一个月,又有数千名儿女毫不犹豫的加入了红军队伍。

贺锦斋1901年出生于桑植县洪家关,能文能武,一表人才。1919年8月,17岁的贺锦斋与年轻貌美的戴桂香结为连理。婚后仅1个月,贺锦斋就辞别心爱的妻子,随堂哥贺龙走上了枪林弹雨的革命生涯。1927年8月1日,贺锦斋率队跟随贺龙参加南昌起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2月,贺锦斋随贺龙、周逸群等回到家乡建立革命武装和根据地,4月,桑植起义爆发,贺锦斋离别前送给妻子戴桂香这首重新填词的《马桑树儿搭灯台》,他说:“想我时你就唱吧!”

1928年9月,已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师师长的贺锦斋,在石门泥沙镇战斗中,为掩护贺龙率部突围,已壮烈牺牲,年仅27岁。桑植有一万多人因红军而牺牲。贺龙元帅18岁开始闹革命,族中兄弟叔侄百余人相与追随,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建立湘鄂西苏区、二万五千里长征及随后的革命斗争中牺牲,遗下包括贺龙的堂弟贺锦斋烈士的妻子戴桂香在内72位寡妇,戴桂香则是这72位红色寡妇中的杰出代表。

贺锦斋牺牲前,除了写好的家书还有诗:“云遮雾绕路漫漫/一别诞帷欲见难/吾将吾身交吾党/难能菽水再承欢。”“吾将吾身交吾党”,这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人无比坚定的初心。

常常缠绕在一起的马桑树和灯台树,怎么能够分开呢?戴桂香觉得,锦斋是天下最好的男人,她要一直守着锦斋!这一守,就是67年!执着守望的日子,戴桂香每等候一天便采摘一片马桑树叶。老人九十五岁离世,她等了六十七年,也唱了六十七年。她死后,人们在整理她的遗物时,打开他的木箱,发现装了满满一箱马桑树叶。

马桑和灯台是桑植大山里的两种树,同林相守,同脉相望,马桑缠绕灯台,灯台携拥马桑,那是“只好在一起,是树也是藤”的自然界绝唱。“马桑树儿搭灯台”是贺锦斋与戴桂香夫妻生前的诗歌传情,也是桑植民歌里最凄美的爱情离殇。砍柴、担水、种田挖地、伺候年事已高的双亲,在贺锦斋牺牲后,她用柔弱的双肩替丈夫孝敬双亲,义务给敬老院的老人纳鞋垫、织毛衣、教乡亲们唱桑植民歌,她用无悔的付出践行着丈夫入党为人民的初心誓言。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马桑树儿搭灯台》唱出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斗志,将数千湘西子弟在南昌起义中牺牲带来的阴霾一扫而完,激励更多湘西子弟投身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桑植是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暨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军委分会总部所在地,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当时人口不足10万的桑植,竞先后共有5万多人参加红军、游击队和地方红色政权。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首红色旋律,表达了湘西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诚拥护与巨大支持,彰显了湘西人民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可贵精神。据不完全统计,革命战争年代,10万多人口的桑植,5万多人参加红色政权和游击队,2万多人跟随贺龙闹革命,4000多人踏上长征路,解放后回到桑植的不到50人。

穷山恶水闹革命,青山绿水斗贫困,金山银山奔小康。新时代气宇轩昂、号角激越,注入文化动能,长征出发地之一桑植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途如虹。(作者 谷晖)

责编:田锐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