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助精神障碍家庭走出“孤岛”
新湖南客户端
2021-04-25 17:55:45

助精神障碍家庭走出“孤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金慧 通讯员 张艳

“和身体会生病一样,精神障碍就是精神心理上生了病,希望大家能正确对待。”4月23日至25日,精神障碍者社会融合项目国际/国内政策法规及社区实践培训交流会在北京举行,长沙心翼会所的一名会员家属作为家属代表作经验分享时,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遇见,心翼会所成精神乐园

“这里有我的好朋友,我喜欢和他们一起看电影、学习。”4月24日,记者来到心翼会所,眼前这个精神抖擞、发型整齐的小伙子名叫小力(化名),是长沙心翼会所的会员之一。

很难想象,曾经抗拒与人交流、消极颓废的他如今表达流利、兴趣广泛,脸上洋溢着笑容。

18年前,年仅17岁的小力被医院确诊为未定型精神分裂症。一纸报告单如晴天霹雳,让小力的父母陷入了绝望。为了治病,夫妻俩撵转多地为小力寻医,开始了漫长的治疗康复过程,精神上、经济上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2007年,小力父母偶然得知长沙成立了一家免费为会员提供心理辅导、行业矫正、社交就业支持,帮助康复期精神病人重返家庭和社会的会所——长沙心翼会所,二人当即决定来一探究竟。

第一次走进会所,热情专业的职员、温馨的场所布置给小力父母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里,他们认识了同样境遇的精障人士和家属,找到了依靠和倾诉的对象,当即让小力入会,成为了第一批会员。

十几年来,小力通过在会所学习、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会所不仅成为了小力的第二个家,更是成为了夫妻俩的精神家园。

相伴,家属互助会正式成立

随着会员逐年增加,更多精障人士家属在此相遇相知,越来越多的家属意识到家庭在精神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搭建一个家属参与社区康复的渠道势在必行。

2019年,长沙启动精神障碍亲情照护培育工程,长沙市区两级正式挂牌7家“心翼家属互助会”社区精神康复机构,完善了精神康复的‘医院+会所+社区+家庭’的全链条康复模式。

小力的母亲作为第一批骨干家属社工,当选为“心翼家属互助会”的首届会长。建立家属群、上门走访、组织活动……她总是乐此不疲地张罗着家属互助会的各项事宜。在她的努力下,家属们相互抱团取暖,在相互吐露心事、释放压力的同时,增强了面对困境的信心和勇气。

为何要如此不遗余力地做好家属工作?小力母亲笑了笑,说:“家长都倒下了,孩子怎么办?既然我当了这个会长,那我就会把这份责任尽到底。”多年来的康复之路,能尽其所能帮助精障家庭共同渡过难关早已成为她的一项人生事业。

归属,家属互助会温暖人心

来自安徽的陈妈妈(化名)是长沙心翼会所一名28岁会员的家属。陈妈妈教育儿子小陈十分严苛,吃穿用各方面都严格管制。在小陈初三那年,学习压力的增加以及严格的教育方式让他精神一度崩溃,甚至开始出现幻听、幻觉,送往医院就诊后,医生告诉陈妈妈:小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一时间,整个家庭陷入了绝望,夫妻两人因此离婚。坚强的陈妈妈独自带着小陈来到长沙,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儿子,孤立无援的她时常感到身心俱疲。在精神病医院治疗期间,陈妈妈听说了长沙心翼会所,了解详情后,立即带着儿子加入了会所。

在这里,患者们不再是病人,而是“会员”,他们像普通人一样在会所接受着康复训练,体验与社会同频共振的生活,以此提高职业技能和社交技巧。陈妈妈不仅在此找到了可以分享情绪的伙伴,在心翼会所会定期组织的健康大讲堂、亲子关系心理团辅、经验分享会、户外团建活动中,还提升了作为家属的照护能力,促进了孩子的康复。

在心翼会所一段时间后,小陈的改变让陈妈妈为之惊喜。“以前他特别不愿意和人讲话,现在不但能表达自己的意愿,自信心也大大提升。”陈妈妈感慨道,会所让她的儿子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而家属互助会就像是一个能量加油站,让她们彼此之间汲取力量,共同挣脱精神疾病的泥沼。

从无助绝望到充满希望,从封闭自我到敞开心扉,从孤立无援到结伴而行,长沙心翼会所正以“会所模式”的康复方式积极探索着精神康复最有效、最便民的精神障碍人士康复道路,成为了会员和家属的加油站,家属互助会的成立也将促进家庭成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和资源,让精神康复之路迈向新的台阶。

责编:胡什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