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狠刹天价彩礼、低俗婚闹、铺张浪费等歪风!让婚俗陋习无立足之地
新湖南 • 湘问头条
2021-04-23 09:03:0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欧金玉 田燕

结婚本是人生的大喜事,但一些婚俗陋习的存在,既给新人及其家庭带来苦恼,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4月7日,民政部发文确认包括我省澧县在内的15地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要求各实验区为推进婚俗改革提供鲜活样板。

整治天价彩礼、低俗婚闹、铺张浪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是婚俗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群众对此期待已久、广泛赞同,希望通过改革的一步步推进,让婚俗陋习无立足之地。

“移风易俗”成为澧县一张名片

澧县为何能入选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且是我省唯一入选县市区?4月中旬,记者来到澧县寻找答案。

记者在当地一连走访了好几个村,发现每个村都有不大操大办宴席的村规民约,每户人家的家门口都有一块提倡勤俭节约的“家风牌”。在大堰垱镇九旺村,村民谈起本村的嫁娶之事,个个是一脸轻松。他们告诉记者,过去办婚礼,往往要相互攀比着大操大办三四天,一场婚礼办下来要花一二十万。如今有了村规民约把关,办婚礼要先到理事会备案,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理事会成员对酒宴的规模、随礼的档次全程参与监管。这两年,村里先后有10多对新人结婚,都办得喜庆又简单,乡亲们不再为人情所累。

城头山镇詹家岗村的吴大婶开心地告诉记者,“感谢党和政府倡导的婚事新办,儿子的婚事办得又幸福又省心。”吴大婶家经济条件不好,虽然儿子勤劳善良,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对象,没想到在一次团县委组织的单身青年联谊会上遇到了知音。去年8月,两人办理了结婚登记,参加了县民政局举办的集体颁证仪式,小两口宣誓要做移风易俗的行动者、传播者,只举行了一个简朴的婚礼。

澧阳镇一些公务员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过去澧县人情风泛滥,不光婚丧嫁娶,生日、买房等都是办酒收礼的由头,每次礼金最少在300元以上,工资一大半都用来送人情。这几年澧县狠刹人情风,送礼少了,人与人交往也轻松多了,“移风易俗”成了该县的一张名片。

据了解,近年来澧县一直倡导“重登记、强责任、崇节俭”的婚俗新风,成效显著。这次入选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后,该县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一是在婚礼形式上,鼓励和推广传统婚礼,大力倡导集体婚礼、纪念婚礼、慈善婚礼等;二是着力培养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进一步整治天价彩礼、低俗婚闹、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三是在婚前教育上,鼓励社区(村)妇委会担当“义务红娘”,在牵红线和传播新风美俗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四是传承传统家风家教家训,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建设活动;五是积极探索婚俗改革路径,推动婚俗改革工作深入开展。

全省树立婚俗新风成效明显

澧县这个“优秀生”,只是我省破除婚俗陋习、树立婚俗新风的一个缩影。

2018年以来,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省纠风办等部门多次发文要求婚事新办,反对借机敛财,不滥发请柬邀请宾客,不收或少收彩礼,提倡举办集体婚礼、家庭婚礼等有纪念意义的婚礼;反对奢侈浪费,抵制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反对低俗闹洞房等行为,提倡文明健康的娱乐庆祝活动。通过多部门联动,有效破除了传统婚俗陋习,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促进了社会风气好转。

省文明办调研组曾对全省“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在长沙、邵阳、怀化、娄底等多地,以公职人员、基层党员为示范,通过限规模、限金额、限对象的方式,对红白喜事操办时限、随礼金额、车队乐队规模等划定上限标准,严刹了盲目攀比之风。同时,实行“行政干预+村规民约自治”的方式,通过行政引导营造“软环境”,通过村民自治制定“硬杠杠”,有效推动了农村广大地区倡俭治奢从“小气候”向“大气候”转变。

群众期盼彻底遏制婚俗陋习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树婚俗新风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在我省一些地方,婚俗陋习尚未得到彻底遏制,群众仍有不少抱怨之声。

——高价彩礼太沉重。

在一些农村地区,娶妻除了必备房子、车子,高价乃至天价彩礼也是“标配”,这“三大件”如同三座大山,压得许多家庭透不过气来。

比如在长沙市周边地区,不同程度存在高价彩礼现象。望城区一对新人要结婚了,女方家提出要16万元彩礼;长沙县一女方家要求男方出彩礼16.8888万元;要价更高的也比比皆是。相当多的女方家庭还另外要求男方在市区必须有一套新房,同时要有一台车。

湘中和湘南地区的一些读者告诉记者,虽然当地农村对彩礼钱没有太多要求,但是对住房有约定俗成的硬要求,结婚时男方必须准备新房一栋,有的还要求在县城有一套新房,这也无异于高价彩礼。

即使在相对比较落后的湘西地区农村,彩礼也一点儿都不让人轻松:除了准备结婚的房子外,彩礼普遍是8万元起步,还额外要求给订婚礼金或全套首饰等,一些男方家庭因此直接变“负翁”。

——低俗婚闹“辣眼睛”。

闹婚的出现,本是为了活跃婚礼气氛,增添欢乐元素。但是,一些地方目前还保留的闹婚行为,常常让人觉得“辣眼睛”:有的闹婚者要求新郎穿着低俗在街上示众,有的闹婚者对伴娘上下其手,还有的闹婚者要求公公表演“扒灰”,如此等等,把闹婚变成闹剧甚至悲剧。这类低俗婚闹,让很多新人对婚礼充满了恐惧,为了不在婚礼上受辱,不得不事先向闹婚者求饶。

——大操大办苦彼此。

婚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现象,在一些地方仍时有发生。为了内心的虚荣、面子的光彩,有的家庭不惜铺张浪费,“打肿脸充胖子”办高档气派婚宴,既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也让不少人为“份子钱”水涨船高而叫苦不迭。

婚俗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近几年以澧县为代表的我省成功实践,记者相信,随着有关部门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工作,随着婚俗改革从实验区向全社会深入推进,婚俗陋习一定会销声匿迹,文明婚俗一定会蔚然成风。

■相关链接

婚俗改革如何改

向婚俗陋习说不,改革如何改?《民政部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20〕62号)要求,要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促进婚姻幸福、家庭和谐。积极倡导和推广体现优秀中华文化的传统婚礼,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婚俗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弘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的婚姻理念,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引导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助力脱贫攻坚,推进社会风气好转。适应现代社会家庭组织、家庭结构的深刻变化,加强以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兄友弟恭、长幼有序为基础的家风建设,强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道德观念。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欧金玉 整理

(原载2021年4月23日《湖南日报》11版)

责编: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