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匠星”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以切身经历表达新生代技工期盼与梦想——
“小泥工”遇到大时代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罗筱晓 程莉莉 刘旭
来北京的3天,作为本次全国两会最年轻的“90后”代表之一,邹彬这位来自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总承包公司的项目质量管理员,已经数不清见过了多少家媒体。
记者的问题五花八门。但一个14岁初中辍学外出打工、不满23岁的“小泥工”,以行业状元的身份登上全国两会这一国家政治舞台——这件事本身便与众不同。
今天下午,在湖南代表团的分组会议上,邹彬代表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作了发言。他呼吁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更多关怀和技能培训,让他们更顺利地融入城市。
从“小泥工”到“老师傅”
邹彬代表的手,有与他的年纪不符的粗糙,手指也略显变形,这是7年多砌墙工作留给他的印记。
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游家镇栗山村的邹彬,曾是村里众多留守儿童之一。初中时,邹彬辍学,被父母带到了打工工地上。
邹彬一家,从爷爷辈起就做泥工。他到城里时,他的父辈,常在一个工地上做砌筑工。学砌墙,成了邹彬顺理成章的选择。
14岁到19岁,邹彬和家人辗转了无数个工地,短的半个月,长的也不过3个月。“学一门手艺,赚点钱,回老家娶妻生子”,在母亲刘尧妹的预想中,这对邹彬来说就算成家立业了。
5000多万建筑业农民工,大多走的也是这么一条路。2017年底,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建筑工人流动性大、技能素质低等因素都制约了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由此产生的只能长期从事劳务性工作、劳动报酬低等结果也降低了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积极性。
但是,一次选拔改变了邹彬的人生。
2014年,在中建五局工地干活的邹彬,从工会组织的劳动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这个有5年砌筑经验的19岁“老师傅”引起了公司注意:能不能培养他参加世界技能大赛?
全国选拨赛冠军,集训队“五进二”“二进一”,2015年8月,邹彬作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队中唯一参加砌筑项目的选手,最终获得优胜奖。
登上世界级舞台
2016年湖南省“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竞赛中,包括邹彬在内,最后产生的10位状元里,有近一半年龄在30岁以下。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刘莲玉代表曾表示:“这说明湖南省‘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推进顺利,工匠培养、员工素质提升成效显著。”
邹彬相信一个朴实的道理: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
进入世界技能大赛集训队之前,砌墙是“一把瓦刀、一把卷尺、一个线垂”的事情。集训第一天,邹彬就开了眼界:光是勾灰缝的工具,就按圆缝、凹缝、平缝等分了好几种,更不用提水平尺、角度尺、激光仪等没见过的工具。
100多种工具还没摸透,专业老师开的几何课又让这个初中辍学生晕了头。拿到图纸后根据砌筑形状计算角度、弧度,算错了,之后的所有功夫都是白费。
一年多的培训枯燥、辛苦,但是,邹彬坚持了下来。
邹彬最终拿到了通往世界技能大赛的唯一入场券,也跳起来摘到了桃子。
技术工人迎来新时代
3月5日上午,邹彬代表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邹彬有了名气,经常还会出席各种座谈会并接受采访。
去年底,邹彬买了车,他还打算等今年缴纳社保满两年,就在长沙买房。前不久,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得奖的选手,获得了5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奖励,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还规定可直接办理引进落户。正像有代表委员所说,只有当高技能人才充分享受到社会资源,在城市里安心和安家,技术工人才算真正受到了尊重。
邹彬一家要搬到长沙了。在距离长沙100多公里的栗山村,这个绝大多数人常年外出打工的村子里,还有许多孩子重复着他当年的路:留守、辍学、打工。被时代选中的邹彬,怎么在两会上传递这些孩子对时代的期许,是一件有挑战的事情。
“农民工群体里有很多有才华的人,他们希望有机会被发掘,获得展示的平台,得到更好的培训,赢得尊重和认可。我是其中的幸运儿,希望有更多像我这样的人有机会更好地服务社会、创造美好生活。”他反复告诉采访他的记者。
与邹彬一同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队友、24岁的汽车喷漆项目的冠军杨金龙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来到了北京。他说:“以前,很多手工艺人都是工匠,追求精益求精。我们这代人也要有这种精神,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最好。”
这两名90后技术工人代表像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一种符号性的存在——他们释放着技术工人进入新时代的信号,在更多行业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技术就是一张通行证。
湖南代表团和浙江代表团的工作人员说,今年想要采访技术工人代表的记者排了一个很长的队伍……(中工网北京2018年3月6日电)
责编:徐凯琦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