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山果”的喜悦——怀化市以超常规力度下好教育扶贫先手棋纪实
新湖南客户端
2020-12-07 08:12:18
首页头条收录

“山果”的喜悦

——怀化市以超常规力度下好教育扶贫先手棋纪实

湖南日报记者 肖军 怀化日报记者 杨玉捷

“山果”笑了,笑得甜蜜蜜。

这个“山果”,不是冬日里长在山坡上的甜橙,而是生长在乡村的一个小女孩。

她叫芳延,沅陵县清浪乡廉家湾的一名13岁的学生。因家庭突遭变故,无奈萌生退学的想法,一次回家后未及时返校。

不让一个“山果”掉队。11月27日,得知消息后,沅陵县教育局局长向阳和县三中校长刘春林直奔她家,帮助解决困难,让她重返校园。

“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想到明天又能重拾心爱的书本,小芳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虽是冬季,记者穿行怀化城乡校园,听到了许多“山果”变“甜果”的暖心故事。校园内一张张孩子们朝气蓬勃的笑脸,折射出怀化以超常规力度下好教育先手棋,“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坚定决心和累累硕果。

“为了‘山果’,我们一起加油干”

——一书激起千重浪

作为“五省通衢”的怀化,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传统。书通二酉脍炙人口,龙兴讲寺名扬神州,教育是这片热土最大的传承和希望。

在怀化采访,记者发现这里的党员干部都有一种浓浓的“山果”情愫,一个感人的“山果”故事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2017年9月4日,一篇网络文章引起了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的关注。文章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小姑娘“山果”卖核桃,早早挑起了家庭重担的故事。

读了此文,彭国甫心情十分沉重,感慨万千:“我们市13个县(市、区)都是贫困老区县,还有多少类似‘山果’这样的孩子?有多少个‘山果’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本不属于自己的生活重担……”

彭国甫连夜撰文,向全市党员干部发出题为《为了“山果” 我们一起加油干》的倡议书。书中写道:“我们党员干部的责任很重大。建议大家用心品味《山果》,不仅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而且怀着真情深情和爱心,用脑用心,精准精细,较真碰硬,把各自的脱贫工作抓实在抓到位。”

一书激起千重浪。这封倡议书在怀化各界引起热议。“不让一个‘山果’掉队” “让‘山果’拥有美好的明天”“让更多的‘山果’绽放如花笑颜”……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山果”,关心“山果”的命运,“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理念深植全市干部群众的心中。

教育是民生之本,扶贫必先扶智。经过大讨论,怀化上下很快形成共识:紧握拳头保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有力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让贫困家庭输在起跑线上。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该市抓组织强保障,坚决扛牢教育扶贫的政治责任。

抓责任上肩。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亲力亲为抓教育扶贫,建立定期议教制度和党政领导建立联校制度,建立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教育年度述职制度,评价结果纳入对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及个人的综合考核评价;明确市县乡三级党委专职副书记和一名政府副职分管教育。

建立“市级推进、县级落实、扶持到校、资助到人”的教育扶贫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教育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抓政策落地。先后出台《怀化市教育精准扶贫“643”计划》《怀化市创建全省教育扶贫精准示范区“六个一”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县乡村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1+7”等系列文件,对教育扶贫工作整体谋划、科学安排、统筹推进。

抓考核奖惩。将教育扶贫纳入党委政府的脱贫攻坚考核体系,做到年初有目标、年中有监督、年末有盘点,不断推动教育扶贫政策落实、问题解决和工作整改。对未按要求完成的市、县、乡三级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追责问责。

“我市对教育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全市形成了市、县、乡、村、学校’五级书记’抓教育的格局。”怀化市教育局局长郑湘说。

为育“山果”,“风水宝地”给学校

——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们的学习环境和城里学校一样好了。”近日,溆浦县桥江镇中心小学学生郑惠文走进校园,见到教室、操场、安全饮水设备、师生宿舍等硬件设施全面修缮一新,顿时兴奋不已。

受疫情影响,今年溆浦县财政吃紧,但在教育项目方面投资同比增长18.3%。该县以“乡镇担主责、社会齐参与”机制,发起县乡村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建设竞赛,让全县85所中小学“换新装”。

怀化尽管穷,对教育投入却舍得下本钱。

办学质量在怀化市有名的会同一中,条件实施长期垫底。在县财政收入当年只有3亿多元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停掉所有楼堂馆所,投入2.5亿元启动县一中的搬迁新建,现已成为县城建筑地标。

位于县城黄金地段的一中原址,成了开发商的“风水宝地”。如果拍卖,政府获得的土地出让金可能以亿计。

出人意料的是,县里决定县三中迁入原一中校园,三中的校园腾给林城镇中学。

在怀化,让出“风水宝地”建校园的事例还有不少。

鹤城区是该市化解大班额任务最重的城区。市委、市政府召开协调会,将已拍卖出让给一家房产公司的芷江师范怀化校区土地(芷江师范已搬迁),由财政出资回购,建义务教育学校。2018年秋季,一所名为怀化市集贤学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芷江师范怀化校区原址上开学。

“近几年,在‘化债攻坚战’的大背景下,怀化停掉了一些投资项目,但教育项目不减反增。”怀化市委副书记、市长雷绍业自豪地告诉记者,怀化最美的风景在校园。

听闻怀化的校园建得好,一次,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来调研,担心市、县“规划路线”,决定自己选点,到会同县最偏远的金子岩侗族苗族乡小学看看。

驱车行驶两个小时的山路后,蓝天白云下,一座投资3500万元、容纳近700名学生的现代化小学展现在面前,教室里设施先进,塑胶跑道宽敞漂亮,老师都安排在拎包入住的周转房,孩子们笑脸如花。看着这令人心旷神怡的场景,领导赞叹不已。

乐以教育民为先,一片冰心在玉壶。怀化加大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两组沉甸甸的数据可以佐证。

2016年至2020年,全市财政教育资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其中农村、边远、薄弱学校在财政投入中占比达77%以上;2019年第一批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12.05亿元,其中5.2亿用于教育。

全市五年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947所、芙蓉学校16所,其中10所投入使用,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3.27万个,全市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使城里不再“挤”、乡村不再“弱”。

以“穷财政”办“富教育”,考验的是决策者的智慧和执政理念。雷绍业说:“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人才,而教育的深度和厚度,决定了人才供给的质量。怀化对教育的投资,是花最小的本钱,做最大的买卖。”

怀化市“富教育”获得的回报,对雷绍业所言作出了生动的注解: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500余名贫困家庭学生走出大山,考上心仪的大学;7000余名贫困家庭中职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人人有学上,家家有希望。下好教育扶贫先手棋,犹如强劲的东风,给五溪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和美好未来。

万里追踪,只为一个“山果”都不落下

——遍地英雄下夕烟

在中方县,记者听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教育故事。

2018年春天,县教育局获悉,家住中方县新路河镇坪坳村的12岁男孩杨永衡,因父母离异,学习情况不详。

为了落实杨永衡是否在上学,中方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赴四川绵阳、山东邹城走访调查,行程万余里,终于了解到孩子随母亲改嫁在山东上学,但无学籍。

在中方县干部的努力下,孩子沿用原来的学籍号,留在山东继续学习。

抓好控辍保学、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为此,怀化市坚持精准摸排,联防联控,应助尽助,绝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为了一个“山果”不落下,怀化市建立“一帮一”帮扶关爱机制。全市3万余名干部扛起责任,既让孩子有学上,还帮家庭解决后顾之忧,把情和爱洒向山乡,温暖着万千贫困学子。

“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2015年9月23日晚上,时任溆浦县委书记的蒙汉和北斗溪镇华容村贫困学生范华显拉钩“约定”:你负责读书,我们负责帮你忙!

“唯愿寒门多才子。”蒙汉带着特别的感情抓乡村教育,还有一个感人的镜头,让溆浦的干部群众至今难以忘怀。

一次,蒙汉参加了九溪江学校留守儿童之家举办的“快乐的生日”主题活动后,通过“爱心视频”寄语在外务工人员:“你们安心在外创业,家里一切有我。”

今年7月8日,这位深怀浓厚教育情节的县委书记,倒在脱贫攻坚的一线,留下了感人至深的“香樟树之恋”。

“一名干部帮扶一名贫困学生,一户培养一名大学生。”蒙汉当年定下的目标至今还在溆浦党员干部的耳边回响。

“有这么好的县委书记,市、县、乡如此重视教育,我没有理由不把爱心献给山区的孩子。”第十届全国道德模范、宁波退休教师周秀芳扎根溆浦6年,将宁波等地数万市民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搬”进溆浦山区,新建29所希望小学,结对帮扶近400名贫困学生。

爱如甘泉,撒爱阳光,春风化雨育新苗。

5年来,全市累计返辍学学生1500余人次,有1319名残疾学生享受送教上门服务。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家庭适龄孩子无一人失学辍学。

为了一个“山果”都不落下,怀化大力实施校园安防工程。通过建立健全防溺水工作“九长”负责制,织密织牢学生溺水“安全防护网”,全市今年至今没有发生一起中小学生溺水事件。

11月26日,一堂由鹤城区大汉小学优秀教师执教的音乐课《采莲船》在该校联校录播厅举行。同时,通过网络联校远程终端,同步输到金海小学、山下小学2所村小教学点,让村小学生同时享受了一顿丰盛的“音乐大餐”。

既要孩子有学上,还要孩子上好学。

近年来,怀化市实施教育教学资源云覆盖工程,扎实推进村小、教学点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以“1+N”或“N+N”的形式,将城区优质学校与乡镇中心校、教学点构建成一体化的网络联合学校群,建成市本级教育城域网、怀化市“互联网+教育”云平台,校校通达到100%。

“返乡任教,只想点亮孩子眼中的光”

——为有源头活水来

12月1日,家住新晃太阳坪社区的教师吴文俊高兴地乘坐“幸福公交”,前往该县鱼市镇小学上班。“老师乘车免费,一年下来可节省开支2000余元。”吴文俊说,该县推出教师免费坐公交,实施酒店、超市对教师消费进行“特别”打折等优惠政策,让他感到很有获得感。

重教必先重师,强教必先强师。怀化把抓师资强队伍作为兴教之源、育才之本、强校之基。

2014年以来,该市通过引进各类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录用特岗教师、公开招聘教师、录用特岗教师、公开招聘教师、安置部属免费师范生、引进高层次教师人才、启动“双定向双培养计划”等渠道,全市师资力量得到全面加强。

创新教师管理体制的实招频频推出。

建立“县级申报、市级统筹、动态调整”的教师编制管理机制,促进县域之间、城乡之间教师合理流动,此做法得到了中央编办的充分肯定。

率先实施“乡来点去”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解决乡村教师引不进、留不住难题。

率先试点县管校聘改革,实行教师编制无校籍管理,启动实施教师员额制度管理办法,破解教师编制刚性不足的难题。

采取集中岗位、跨校评聘等办法逐步化解乡村教师职称评定难的问题。全市解决了400多名在农村连续工作20年以上教师的职称问题。

加大乡村教师关爱力度。建成教师周转宿舍、公租房1.5万套,落实乡村教师武陵山片区人才津贴、乡镇工作补贴。设立乡村教师职称特聘岗位,创建乡村中小学名师工作站,评选最美乡村教师,健全乡村教师荣誉表彰制度,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

今年秋季,6名硕士研究生和6名毕业于“985”“211”或双一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赶到溆浦一中报到,成为该校的新老师。溆浦一中毕业的硕士张叶说:“回校任教,最重要的一点是家乡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怀化,山青水秀,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这里的各界人士感叹,在怀化,尊师重教已形成生态。

“待遇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事业上有奔头。”鹤城区最北部一所农村学校的特岗教师张琼琼感叹道。他成立了一支留守儿童篮球队,用篮球点亮留守儿童的梦想。学校被定为湖南省篮球后备人才基地。他和他的学生与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有了零距离“接触”。

为有源头活水来。一项项硬核举措让乡村教师留得下,干得好,他们以扎根乡村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千万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致力让一个个“山果”变成“甜果”。

今年21岁的秦缘,作为公费定向委培师范毕业生,回到鹤城区偏远的村小任教。这个学校只有6名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今年10月,她带着这些看起来有点土气的孩子,唱上了央视舞台并夺得周冠军。

“返乡任教,只想点亮孩子眼中的光。”谈起那幸福的时光,秦缘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责编:李夏涛

来源:怀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