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开启幸福新生活——芷江侗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纪实
新湖南客户端
2020-10-10 16:08:06

开启幸福新生活

——芷江侗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纪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巍

通讯员 龚卫国 杨春春

▲谈及搬迁后的生活,搬迁群众赞不绝口,个个喜上眉梢。 王森 摄

告别穷山沟,过上甜日子。

沐浴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春风,芷江边远山区贫困群众梦寐以求的期望得以实现。挪穷窝、改穷业、拔穷根……贫困群众居住环境越来越美,幸福生活越过越甜。该县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搬迁入户率达100%。

“扑下身子抓落实,下足绣花功夫,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芷江侗族自治县委书记龚红果说,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续管理服务是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围绕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搬迁群众后续发展。

金秋时节,穿行侗乡各易地扶贫安置点,张张笑脸透露着幸福生活的甜蜜。

▲按照“立足所需、方便实用、共享共管”的思路,加强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图为沅州新城安置点配套的特殊人群康复中心、妇幼之家、党员活动室等。王森 摄

贴心设计,加速融入新环境

走进芷江县城城郊七里桥沅州新城集中安置点,具有侗族元素的新楼房整齐排列,超市、广场、卫生室、警务室等映入眼帘。花坛边孩童嬉戏玩耍,搬迁群众在此话家常,谈及搬迁后的生活,人人赞不绝口,个个喜上眉梢。

“做梦都没想到,住上了漂亮房子。”搬迁户田吉举脸上绽放着笑容,他说住进了城里,孙子也享受到了县城的好教育。“水、电、气、网全进屋,公交车直接进城。”搬迁户姚金兰说,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据了解,这里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415户1572人,来自全县17个乡镇。

▲为保障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安置点配套建设了芷江一幼海峡路分园。王森 摄

为保障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安置点配套建设了芷江一幼海峡路分园,属公办幼儿园。目前开设3个班,共80多名孩子,其中少数民族60多人。搬迁群众介绍,新建的幼儿园离家近,交通方便,教学环境好,教育水平高。

“安置点菜地户均分配30平方米,减免搬迁户每户每月10度电费。”县政协原副主席、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指挥部负责人曹东方介绍,该县成立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续管理服务领导小组,全县13个安置点分别由1名县级领导挂点包保,统筹整合组织、人社、教育、公安等18个县直部门资源和职能,逐条对照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二十条”后续扶持措施抓好落实。

▲ “乡愁记忆文化展示馆”的建立,留住了搬迁群众的乡愁乡情,记录了生活变迁。王森 摄

笑脸在这里绽放,回忆在这里珍藏。“乡愁馆”的建立,留住了搬迁群众的乡愁乡情,记录了生活变迁。

走进安置点“乡愁记忆文化展示馆”,侗家织布机、生火做饭的火塘、去稻壳的畾子、照明的马灯……这些村民昔日家中的老物件,整齐陈列在馆中。该馆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分设生活记忆区、生产记忆区、文化记忆区3个展区,通过文字、实物、图片等方式展现了迁出地地理风貌、农耕文化、民族文化。

▲“积分超市”变成搬迁群众互学互比互促的新舞台、弘扬文明风尚的新通道。王森 摄

安置点的“积分超市”,同样受到搬迁群众欢迎。社区网格员肖娟娟介绍,“积分超市”的日常生活用品由民政资助、社区购买、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组成。搬迁群众通过参加公益劳动以及孝老爱亲、邻里互助、户容户貌、脱贫致富等评比获得积分。如今“积分超市”变成群众互学互比互促的新舞台、弘扬文明风尚的新通道。

安置点还开展法制、科普进楼栋等活动,强化搬迁群众的文明意识、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破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酗酒赌博等陈规陋习,齐心协力营建“新家园”。

▲“积分超市”变成搬迁群众互学互比互促的新舞台、弘扬文明风尚的新通道。王森 摄

强力推进,点业融合促就业

安居是手段,把贫困帽甩掉是目的。

该县通过发展扶贫车间、加大就业帮扶、积极鼓励创业等方式,让搬迁群众端稳就业“饭碗”。截至目前,全县累计促进就业创业808户1382人,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就业”。

怀化华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七里桥安置点建立“扶贫车间”,吸纳30多名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建档立卡贫困户贺小莲从三道坑镇三道坑村搬入安置区,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进入“扶贫车间”工作。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在家门口‘扶贫车间’上班有稳定收入,每天下班后还可以做家务。”

点业融合稳得住。芷江在安置点规划产业,全力实施后续产业及就业帮扶,巩固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果。

▲发展扶贫车间吸纳就业,为搬迁群众送岗上门,实现家门口就业。图为怀化华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王森 摄

该县采取“企业+车间+搬迁群众”的模式,落实优惠扶持政策,为搬迁群众送岗上门,实现家门口就业。七里桥安置点吸纳了华晨电子厂、森隆五金电子厂和金鑫制衣厂开办扶贫车间,目前已有易地搬迁对象82户82人务工。新店坪镇集中安置点利用闲置场地,建设农产品冷藏、物流运输、集散项目,52户214名搬迁对象长期受益。

加大就业帮扶,对全县有劳动力的搬迁对象进行技术、技能、就业培训,帮助联系就业岗位,提供就业创业咨询。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2000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对象343人。通过政府牵线搭桥,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搬迁对象实现县外务工590户639人、县内务工126户443人。

同时,出台财政奖补、金融支持、土地优惠等政策,积极鼓励创业。梨溪口乡白土田村搬迁户张兴兵,在县城郊区大垅坪租地30余亩发展大棚种植蔬菜、水果,成立了芷江民富家庭农场,不仅自身稳定脱贫,还带动4人稳定就业,20余人短期务工,帮助贫困群众年增收10万元以上。

▲发展扶贫车间吸纳就业,为搬迁群众送岗上门,实现家门口就业。图为金鑫制衣厂扶贫车间。王森 摄

精准施策,多渠道促进增收

在芷江城郊七里桥的山塘水库中,一群群麻鸭欢快嬉戏。这里养殖的麻鸭,大都是易地扶贫搬迁户饲养的。

“2017年初,一家6口搬到七里桥安置点。夫妻俩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养殖技术培训班,又被吸纳到芷江民丰农牧实业有限公司易地扶贫养殖基地上班,两人月收入达5000元。”洞下场乡天堂坪村易地扶贫搬迁户粟小平说,他认真学习养殖方面书籍知识,选择了自主创业。

“公司统一免费发放鸭苗、技术服务、保底价收购,让我吃了定心丸。”粟小平介绍,从2017年11月开始,他依托“公司+农户”的直接帮扶模式,饲养了第一批6000羽麻鸭,两个多月出栏后,纯赚28000多元。2018年,他又养殖了3批麻鸭,纯收入达8万多元。同样,在七里桥安置点,拥有一技在手的张学堂、李复元、张实良等12户搬迁户也走上养鸭致富路。

“稳得住,能致富”,发展后续产业扶贫是关键。芷江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因地制宜做好“搬迁+特色产业”“搬迁+盘活资源”“搬迁+乡村旅游”三篇文章,集中精力抓好产业建设,多渠道促进搬迁群众增收。2018年,全县搬迁户人均纯收入达9586.7元,全部如期实现稳定脱贫。

▲发展扶贫车间吸纳就业,为搬迁群众送岗上门,实现家门口就业。图为怀化华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王森 摄

该县着力壮大甜茶、芷江鸭、柑橘等主导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经营模式,对搬迁对象实施一户一策、一户一业的差异化扶贫,特色产业发展覆盖全县所有搬迁户。依托天晟农业、芷民丰农牧实业、春之蓝笋业、唯楚酒业等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红心猕猴桃、雷竹笋、高山葡萄等产业。2016年至2019年,为933户搬迁户发放产业补贴445万元。

同时,通过土地、林地入股或流转,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实现合作社有稳定收入、搬迁对象长期受益。并挖掘侗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搬迁对象靠近景区、景点,吃上“旅游饭”。三道坑景区、碧涌清江侗寨等安置点群众,通过发展特色小吃、农家乐、民宿和土特产销售,实现了稳定脱贫。

后续给力,群众满意,在芷江各城乡安置点呈现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责编:周紫云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